贞观初年为什么会出现人口减少的情况,结合教材内容,说说唐太宗统治时期的哪些措施最有利于国家经济的 唐朝

目录导航:

  1. 贞观初年为什么会出现人口减少的情况,结合教材内容,说说唐太宗统治时期的哪些措施最有利于国家经济的
  2. 唐朝长安城人口增加,百姓随地大小便,卫生很差,李世民怎么治理的
  3. 中国唐代有多少人口
  4. 唐朝为什么灭亡六次
  5. 唐高宗时期人口数量
  6. 隋唐人口对比
  7. 唐朝人口分布
  8. 秦汉与唐朝人口最多多少
贞观初年为什么会出现人口减少的情况,结合教材内容,说说唐太宗统治时期的哪些措施最有利于国家经济的

贞观之治

原因:因隋末战争而人口锐减,公元628年(贞观二年),唐朝只有二百九十万户人口,经李世民君臣二十三年的努力,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并稳定发展,至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人口达到三百八十万户,奠下了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年间大唐盛世的基础,史称贞观之治

措施:①吸取隋亡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②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③崇尚节俭,节制享受欲望.④合并州县,整顿吏治.⑤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谋杜断”;魏征为著名谏臣.⑥大兴学校,发展科举

唐朝长安城人口增加,百姓随地大小便,卫生很差,李世民怎么治理的

1、严刑及连坐。《唐律疏议》载:“其穿垣出秽污者, 杖六十;出水者,勿论。主司不禁,与同罪。疏议曰:具有穿穴垣墙,以出秽污之物于街巷,杖六十。直出水者,无罪,主司不禁,与同罪。谓‘侵巷街’以下,主司合并禁约,不禁者与犯人同坐。”唐代对于随便倾倒垃圾者处以刑罚,有关管理部门如果没有履行职责,将同样获罪并受处罚。

2、设置主管部门,针对长安、洛阳的环境卫生问题,唐玄宗还曾下过诏令,并让有关部门进行管理。据史料记载,“京洛两都,是唯帝宅,街衢坊市,固须修整。比闻取穿掘,因作秽污阮堑,四方远近,何以瞻瞩?顷虽处分,仍或有违,宜令所司,申明前敕,更不得于街巷穿坑取土。”这段史料大致的意思是,长安、洛阳两城市中由于有人随便取土挖坑,造成污秽之物壅滞其间,极大地影响了城市环境,于是唐玄宗命令主管部门进行管理。

3、设置公厕,在商周出土的青铜器上,已有打扫卫生的图案,厕所不仅设在人们居住之处,在活动场所也设有。

即使如此,唐代城市的污染十分严重,苍蝇成堆。段成式《酉阳杂俎》中记载:“长安秋多蝇,成式尝日读《百家》五卷,颇为所扰,触睫隐字,驱不能已。”

中国唐代有多少人口

8050万 (天宝十四年)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次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因隋炀帝杨广造成的隋末天下大乱导致全国人口锐减,至唐高祖武德年间仅200余万户,李唐统一全国后户口开始逐步恢复。唐太宗贞观十三年,户数恢复至304万,人口达1235万,又获塞外归附人口120余万。

高宗永徽三年(652年)全国有户380万。武则天神龙元年(705年)全国有户615万,约3714万人。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户数9619254,口数52880488,为官方户口统计的峰值。安史之乱后,因藩镇割据及户籍统计和管理混乱废弛,户口数不符合实际情况,据学者分析广德二年(764年)全国人口至少有4600万到4700万左右,晚唐人口峰值达六千万左右。

现代学者们普遍认为唐朝的人口峰值出现在唐玄宗天宝十三年至十四年间(754年-755年),因学者考虑到佃农、隐户、奴仆、士兵、僧道、外族等不纳入户口统计的人而对唐朝人口峰值有不同看法。唐朝史学家杜佑认为唐朝天宝年间户口峰值为一千三四百万户;现代学者赵文林、谢淑君认为天宝十三年(754年)唐朝人口顶峰6300万。

现代学者冻国栋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大约1430-1540万户约为7475-8050万人;现代学者王育民认为唐朝天宝年间户口峰值为8050万;葛剑雄认为唐朝天宝十四年(755年)左右的人口峰值在8000-9000万之间;现代学者陈旭麓提出唐朝人口峰值是9254万人;日本学者日野开三郎更认为唐朝人口最高峰时2000万户,人口达1.4亿人。

唐朝为什么灭亡六次

一、灭亡的开始: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的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使唐朝丧失大量人口,国家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二、灭亡原因

1、统治者的无能

唐朝末年,唐懿宗与唐僖宗是著名的无能昏君,从他们统治时期开始,唐朝开始走向衰败。

2、经济衰退

连年的天灾人祸,使粮食的产量受到影响,最底层的劳动百姓苦不堪言,然而而朝廷仍然加派赋役,当地宦官盛行鱼肉乡里,于是,唐朝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唐末农民起义爆发了。

3、政权动荡

在唐朝时期节度使制度得以实行,在安史之乱后,参与平叛的将领,都被授予节度使之名,在各自的地方招兵买马,这就为藩镇割据创造了条件。所以在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皇权受到威胁。

4、朋党之争

各党为了自己的利益,内连太监,外和藩镇。其国家前途于不顾,奋力排挤非本党派大臣,破坏了正常的朝堂议政,施政的过程,使皇帝无法正确制定国家未来的的政策方针,是国家逐渐走向衰败。皇帝无法了解百姓的疾苦,百姓无法将困难反馈给皇帝。

农民起义爆发于乾符二年(875年),王仙芝、黄巢先后起义,活动范围主要在今山东、河南、湖北一带。乾符五年(878年),王仙芝战死,其众投奔黄巢,黄巢成为起义军的最高领导人。

此后黄巢努力发展、壮大农民起义军。在广明元年(880年),黄巢迅速北渡长江,于同年11月占领东都洛阳,12月攻入长安,唐僖宗逃往成都。

叛变投降的朱温,成为左右唐末政局的人物。天复三年(903年),朱温将内侍省数百名宦官全部杀掉,出使在外的宦官也就地正法,宦官专权局面结束。天佑四年(907年),朱温废唐哀帝而自立,改国号梁,定都开封。唐朝灭亡了 。

在唐朝灭亡后,中国经历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960年,后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从此五代结束,开启了宋朝,这大一统王朝的时代。

唐高宗时期人口数量

唐高宗时期(626年-649年)是中国唐朝的中期,这一时期的人口数量难以准确确定,因为当时的历史记录不够完整,而且人口数量的统计方法也比较原始。

不过,根据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唐高宗时期的人口状况。

根据《资治通鉴》等史书记载,唐高宗时期的人口数量大约在五千万左右。这个数字相对较小,可能是因为当时的人口统计方法不够精确,或者是因为当时的人口分布比较分散,难以进行全面的统计。

此外,唐高宗时期的人口增长速度较快,这主要得益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政策的调整。唐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农民种植粮食作物,增加土地利用率,提高粮食产量,从而促进了人口的增长。此外,唐朝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人口迁移和流动,促进了不同地区的人口平衡和社会稳定。

隋炀帝杨广造成的隋末天下大乱导致全国人口锐减,至唐高祖武德年间仅200余万户,李唐统一全国后户口开始逐步恢复。

唐太宗贞观十三年,户数恢复至304万,人口达1235万,又获塞外归附人口120余万。 高宗永徽三年(652年)全国有户380万。 武则天神龙元年(705年)全国有户615万,约3714万人。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户数9619254,口数52880488,为官方户口统计的峰值。安史之乱后,因藩镇割据及户籍统计和管理混乱废弛,户口数不符合实际情况,据学者分析广德二年(764年)全国人口至少有4600万到4700万左右,晚唐人口峰值达六千万左右。

唐朝史学家杜佑认为唐朝天宝年间户口峰值为一千三四百万户;现代学者赵文林、谢淑君认为天宝十三年(754年)唐朝人口顶峰6300万。

现代学者冻国栋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大约1430-1540万户约为7475-8050万人;现代学者王育民认为唐朝天宝年间户口峰值为8050万;葛剑雄认为唐朝天宝十四年(755年)左右的人口峰值在8000-9000万之间。

隋唐人口对比

581年,杨坚建立了隋朝;589年,隋朝灭南陈,中国南北朝时隔400年再次统一。随后,隋朝就进入了繁荣阶段。根据《中国人口通史》的数据,隋朝在609年的户籍人口达到了4600多万,实际人口超过了5500多万。这个数值已经接近之前中国人口的顶峰——汉朝的6000多万。在古代社会,人口的多少和经济的繁荣稳定是息息相关的。隋朝统一后,短短的时间,人口就能够达到5500多万,反映了社会经济十分繁华。

再来看看唐朝。一直到了唐玄宗开元盛世时期,唐朝的人口才超过了隋朝的峰值。根据《中国人口通史》的考证:唐朝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唐朝的户籍人口达到了4800多万,总人口大概为6400万;到了755年,唐朝的户籍人口达到了5290多万,总人口大约为7400多万,这可能是唐朝人口的峰值。从唐朝建立到开元盛世,唐朝用了100多年的时间才将人口恢复到了隋朝“开皇之治”时期的水平,可见“开皇之治”水平之高。

隋炀帝继位时全回人口约4700万人,隋末战乱后至唐太宗时全国人口下降至1200余万人,唐玄宗开元年约5200万人,唐末全国人口约6000万人。

公元581年,北周统治的最后一年,全国人口登记为900万左右;589年隋朝人口统计,登记人数4000万人;

公元618年,隋朝灭亡,全国登记人口为920万左右,同年唐朝建立,至726年唐朝人口统计才达到4100万。

也就是说同样从900万到4000万,隋朝用了8年,而唐朝用了108年。这显然是不符合常理的。由于三国至隋朝之前,中国处于长期分裂中,人口统计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均大受影响。经过东汉末年人口锐减后,三国虽然依旧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但是人口增长不低于两汉。

唐朝人口分布

唐朝之前明显的一个分布特征就是:人口集中在黄河周边的所谓中原地区~~原因是华夏文明是从黄河区域的中原地区开始发展的,是所谓中心辐射地带~~

自然条件下,黄河周边是平原,可以直接进行农业生产,当时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

自然和文明的原因,导致黄河周边中原地区拥有大量的人口~~

所谓夏商周,基本大部分时间是符合这个条件的

当然这只是基本特征,在战国末年,由于中原内战,一段时间内,华夏文明内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南方霸主楚国,但是只是在长江沿线,和中原整体国家比较还是不可抗衡的~~

秦国的霸权和汉朝的延续,开始了关中主义,因为关中确实易守难攻,农业也不错,但是总体依然没有违背黄河中原向周边辐射这个定律

转折的关键在东汉末年大乱三国鼎立,这是一个乱世,当这个晋朝统一之后,人口锐减,人口分布依然中原强过南方~~但是中原的人口也迅速减少,八王之乱后,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就是有名的五胡乱华,这个时候,北方是空前浩劫,心向中原的民众基本是锐减到了百万左右~~从而导致了北方人民大量南下

当然,从历史资料来看,北方依然完全强过南方,前秦有名的淝水之战和南方东晋兵力差距那是可怕的,前秦动员的力量基本是靠谱的,东晋虽然是精兵,但是总数也就凑10W~~可见人口差距大

不过,由于华夏文明精髓在南方和北方人避难持续南迁,南方已经大开发,生存环境改变了~~到隋朝的时候,为此开发了大运河,就是因为南方经济已经超越了原来的中原,需要南方物资来供养中原了~~~

所以,到隋唐,基本南方成为了中国事实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取代了中原地区,中原只剩下了精神意义上的中心作用

秦汉与唐朝人口最多多少

唐朝人口最多的时候有8050万 (天宝十四年)。 有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1、唐朝史学家杜佑认为唐朝天宝年间户口峰值为一千三四百万户 ; 2、现代学者赵文林、谢淑君认为天宝十三年(754年)唐朝人口顶峰6300万 ;

在汉建立之前,中国人口大约是1200万~1400万。武帝时期,公元前120年,全国人口由汉初的1200 万~1400万左右增长到4000万,

就各自的人口巅峰来看,以汉朝人口更多,毕竟汉朝从汉武帝以后到三国时期长时期没有战乱发生,唐朝从安史之乱之后,基本上就不能再称强大的统一国家,人口巅峰也就定格在安史之乱之前的开元盛世。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经济强弱的一个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人口数量了,其地位相当于现在的GDP。

《后汉书·郡国志》注引《帝王世记》:汉桓帝永寿二年,户千六百七万九百六,口五千六万六千八百五十六人。

唐朝即使经过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大发展,至最顶峰的安史之乱前,都没有达到东汉末年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