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俄国革命的社会历史背景
- 俄罗斯以前是什么人
- 1840年俄国发生了什么
- 为什么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俄国发生并取得胜利
- 俄国的发展历程
- 俄乌冲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俄罗斯历史发展对你的启示
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沙皇俄国己经变成了帝国主义。无产阶级己经具备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基础。沙俄参加帝国主义战争使国内形势恶化。二月革命又为十月革命奠定了基础。
在二月革命中,工人、士兵是反对沙皇的主力军,资产阶级没有领导这场革命。在革命成功后,工人和士兵组织了自己的领导机构:苏维埃。无产阶级力量发展壮大
俄罗斯以前是什么人俄罗斯以前是斯拉夫人。
早期的时候斯拉夫人的社会形势还非常的落后,于是一些贵族就商量着,请当时非常强大的维京人前来帮忙。
派了一伙人过去,为首的是三兄弟,大哥叫留里克。他们来到东欧之后,当地人就把他们叫做“罗斯人”,据说这个词在古代瑞典语里是划船的人的意思,很符合维京人的特点,不过关于这点学术界还有争议。
留里克三兄弟,真的帮助斯拉夫人建立起了三个城邦,因为两个弟弟很早挂了,基本就是留里克一人大权独揽,他建立的王朝,就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个朝代留里克王朝。留里克的王国一度发展得还不错,但由于跟南边的邻国,突厥人建立的可萨汗国起了冲突,他们被迫向西转移,先是到了诺夫哥罗德,今天俄罗斯西北的一座古城,后来又搬到了基辅,就是今天的乌克兰首都基辅,这才稳定下来,这个国家也逐渐被称为“基辅罗斯”,这个国家的人,也被称为“罗斯人”,这就是俄罗斯历史的开端。
1840年俄国发生了什么19世纪上半叶,彼得大帝使俄国转向争夺世界霸,征服中亚、高加索地区,占领整个东西伯利亚
19世纪中期,农奴不断反抗,农奴制陷入深度危机,超义不断,
1848年沙俄出兵镇压欧洲革命。
1854-1856年,俄与英法克里木战争失败,农奴制腐朽性充分暴露,革命形势成熟.
1861年2 月,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法令,自上而下改革.
为什么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俄国发生并取得胜利因为当时的列宁同志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推翻了俄国沙皇统治,历史上称〈十月革命〉,是布尔什维克党,成立了苏维埃联合共和国。
1917年 俄国爆发十月革命 ,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在俄国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尖锐 ,无产阶级力量远远大于资产阶级力量。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打击下, 俄国人民通过二月革命 推翻了沙皇统治, 经过了十月革命 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最终取得胜利 。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资本主义并不发达的俄国取得了胜利的原因有六:
第一,俄国的资本主义虽然不发达,但是具有了名列世界前几名的工业基础。因为工业
存在,俄国拥有了一定数量的产业工人。
第二,因为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不发达,因此人民生活水平相对于英法美德等资本主义强国,极其低下。困苦的生活,造就了渴望改变现状的民众。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加重了俄国人民的负担,使其生活更为困苦。
第三,俄国有列宁这样的革命导师,指导、带领俄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
第四,俄国国内遍布着贫苦大众成立的“苏维埃”组织,这些组织是反抗沙皇统治,最为广泛的民众基础。
第五,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受到了外部势力的支持。尤其是德国和日本,一明一暗的支持。
第六,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俄国统治阶级的力量,使得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更容易成功。
解析:
客观原因:
(1)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一战前垄断组织已在国家经济生活中起决定性作用,俄国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具备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
(2)俄国残留的封建农奴制使其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上的沙皇专制和经济上的落后及军事上的对外扩张性,使俄国社会诸多矛盾交织,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
(3)一战所带来的严重灾难,使国内各种矛盾激化。
(4)一战中帝国主义国家间忙于战争,无暇顾及各国革命的爆发。
主观原因:
(1)俄国无产阶级的组织性和战斗性强,有自己成熟的革命政党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
(2)列宁提出“变打躬作揖战争为国内战争”的主张,为俄国革命做了思想准备工作。
(3)二月革命后,面对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列宁提出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任务。
(4)布尔什维克党适时发动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5)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一系列法令取消了剥削制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基础上,组建红军,粉碎反革命叛乱和外国干涉,捍卫了无产阶级政权。客观条件的成熟,加之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使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俄国胜利。
客观原因有:
一是俄国已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成无产阶级的壮大;
二是俄帝国国内矛盾多;
三是一战激化其国内矛盾。
主观原因也是主要原因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成立及成熟,包括列宁主义的指引,1905年革命的锻炼,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等。
因为那里有产生的土壤,有一大批像列宁,斯大林等最早接触共产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的人
答、在十八世纪中期、马克主义思想在俄国扎根发芽、由俄国的无产阶级领袖列宁领导无产阶级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也是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思想理论的指导、在毛主席的领导下缔造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无产价级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第一,俄国是一个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尽管通过1861年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是由于改革不彻底,大量封建残余的存在,俄国经济发展速度是所有资本主义国家中较慢的,用列宁的话说:“俄国是帝国主义锁链中最薄弱的一环”。相对而言,俄国资产阶级、封建农奴主都不是很强。
第二,俄国无产阶级拥有一个较为成熟的政党。随着第二次科技革命影响俄国,无产阶级队伍迅速扩大,而且拥有一个较为成熟的政党,拥有列宁这样杰出的领袖,是成熟的表现之一。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列宁主义,为革命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和组织指导。
第三,第一次世界大战为革命创造了机会。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四年使俄国经济遭受极大破坏,国内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俄国与国外被压迫民族的矛盾都空前尖锐,革命形势风起云涌。
俄国的发展历程俄罗斯历史发展历程主要经过基辅罗斯公国阶段,金帐汗国时期,沙俄时期,苏联时期和现代的俄罗斯联邦时期。
基辅罗斯是俄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确切记载的王朝(882-1240)。
之后是金帐汗国时期(1243-1480)
然后莫斯科大公国崛起,灭了金帐汗国,而成为俄罗斯帝国,及沙皇俄国(1547-1917)。
十月革命后,沙俄被推翻,苏俄时代开始,随后就是苏联时了(1922-1991)
苏联解体之后就是现在的俄罗斯联邦了。
俄罗斯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无法在欧洲处于主流地位,但气候和环境又造就了一个抗争的民族。俄罗斯通过不断的对外战争由一个小公国发展成当今邻土最大的国家,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俄乌冲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因为利益冲突。
2014年乌克兰亲美势力,在幕后美国政府支持下,将亲俄总统亚努科维奇赶下台,然后在乌克兰成立了亲西方政府,而俄罗斯不愿让乌克兰倒向西方,由此导到两者之间的冲突。
在乌克兰局势的背后,俄罗斯、欧盟和美国角力的阴影不时浮现。杨成指出,以俄罗斯为一方、以欧盟和美国为另一方在台前幕后的角逐博弈,已成为乌克兰局势动荡不安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说,西方的推波助澜,俄罗斯的进退两难和亚努科维奇的左顾右盼,导致了乌克兰紧张局势,呈现螺旋式上升的表征。
其实,独立后的乌克兰对外政策一直在调整,但始终奉行着融入欧洲为目标,保障国家安全利益和振兴民族经济为极轴、大国关系作为支点的全面外交战略。但由于苏联的历史联盟和地缘因素,乌克兰对俄罗斯仍然存在安全和能源依赖,
而俄罗斯非常看重乌克兰在未来欧亚联盟地缘格局中的关键作用,一直不愿放手。在亲俄总统亚努科维奇下台后,因担心俄在乌克兰的黑海军队基地以及历史地域划分的遗留问题,俄在3月初成为克里米亚半岛的实际控制者。3月16日,在俄罗斯政府的介入下,克里米亚就入俄一事举行公投。3月22日,原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以克里米亚共和国和塞瓦斯托波尔直辖市作为联邦主体加入俄罗斯联邦。由此导致了冲突进一步升级。
答:俄乌冲突的根本原因在于双方对克里米亚主权归属的根本分歧所致。2014年,克里米亚以公投方式并入俄罗斯,俄罗斯将刻赤海峡周边海域视为俄罗斯领海,实际控制了这条连接亚速海与黑海的重要通道。但乌克兰及西方国家并不承认俄罗斯的主权声张。
冲突发生后,俄乌双方均反应激烈,乌克兰宣布进入全面备战状态,国内爆发了对俄罗斯的抗议示威活动,并呼吁西方国家“采取所有必要措施……遏止俄国侵略。”
冲突也牵起有关各方的敏感神经,美国派出侦察机前往黑海海域,北约则召开紧急会议,全力支持乌克兰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以及“国际法规定下的领海航行权”。国际社会普遍担心冲突会演变成俄乌之间的全面战争,并导致欧洲地缘政治的激烈博弈。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俄罗斯与美国及西方国家的大国博弈愈演愈烈。美欧等国对俄罗斯实施多轮经济制裁,并向乌克兰出售武器,将乌克兰视作对俄罗斯进行战略挤压的“前沿”,俄罗斯与西方关系进入冷战结束后“最冷”的状态。
特朗普上台后,虽然一度释放了对俄关系“缓和”的新号,但在战略上仍追求对俄的战略优势,甚至威胁退出《中导条约》,保持对俄的高压态势。
在此背景下,俄乌刻赤海峡通行之争有可能演化为乌克兰危机的2.0版本,加剧双方的对峙,甚至激发美俄矛盾进一步升级。
然而,对危机中的各方而言,俄乌冲突目前仍处于可控的范围,俄乌这场围绕海峡通行的冲突,很大程度上是乌克兰危机的延续,而不是全面战争的开端。对俄罗斯来说,俄罗斯在冲突中占有优势。
一方面,随着俄罗斯对克里米亚基础设施投入的不断加大,尤其是克里米亚大桥建成通车,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实际控制在加强,俄罗斯没必要将一场可控的冲突演化为与西方的全面对峙。
对美国来说,俄乌冲突将进一步加强乌克兰与美国及西方的联系,使乌克兰在安全上严重依赖美国及北约组织。美国以乌克兰危机为抓手,深度介入欧洲地缘政治博弈的目的已然达到,美国对俄罗斯有许多牌可打,没必要因为航行自由的问题而爆发与俄罗斯的全面对峙。
对欧盟而言,乌克兰危机演变为地区战争将是一场地缘政治灾难,希望与俄罗斯进行对话,缓和地区的紧张局势。
在此情况下,俄乌冲突不可能导致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全面对抗。但是,冲突也增加了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继续实施经济制裁的借口和理由。
对普京来说,借助冲突摸清乌克兰和西方国家的战略底线,又不至于将冲突演化为一场战争,可能是此次冲突的主要意图。如何把握冲突的“度”和走向,使冲突不至于演化为俄罗斯不希望看到的结果,可以说,考验普京外交智慧的时刻已经到来。
据新闻报道是2014年4月,乌克兰东南多个州地区,当地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亲俄势力在俄罗斯政府的煽动下爆发示威抗议运动,抗议乌克兰亲美势力政变推翻亚努科维奇政权。
而乌克兰亲美势力与极端右翼分子则镇压示威者,尤其在西南敖德萨地区,制造流血事件,导致50多名俄族示威者死亡。
俄罗斯历史发展对你的启示众所周知,1861年的“农民改革”(解放农奴)是俄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成为由封建专制制度向资本主义过渡的转折点。然而,这次改革竟然是由俄国头号封建农奴主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1818一1881)签署农民改革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的。当然,这也并不是什么解不开的“历史之谜”。倘若全面了解十九世纪中叶俄国社会历史状况,即可迎刃而解了。
第一,由于俄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十八世纪后半期到十九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仅在城市,而且在农村已迅速发展起来了,并显示出它促进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优越性,暴露了封建生产关系的落后性。可以说,废除农奴制在俄国已经汇成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第二,由于封建农奴制的严重危机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又导致俄国社会阶级矛盾的尖锐化,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对农奴制的斗争日益高涨。据统计,1826一1854年俄国各地爆发的农民起义达700多次,平均每年达24次以上。“在五十年代末,农民骚动席卷了25省,占当时俄国所有省份的半数”。此外,还有各地工人、少数民族、军队的反抗斗争。当时全俄警察局长在给沙皇的报告凉呼:“农奴制度是国家脚下的火药库,尤其是因为军队也是由农民编成的,便更加危险了”。这表明俄国农奴主贵族无法按旧的方式来维持其反动统治了。
第三,受到西欧、北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特别是受十九世纪四十至五十年代欧洲革命风暴的冲击,俄国国内要求废除农奴制的呼声与日俱增.一些思想先进的学者纷纷著书立说,多方论证农奴劳动阻碍生产的发展,劳役制无利可图,应当解放农奴。俄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伊·谢·屠格涅夫于1847一1852年发表的《猎人笔记》中就尖锐地批判了农奴制度。值得一提的是,早在1825年的十二月党人起义时,他们就第一次在俄国历史上提出了反对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尽简这次起义失败了,但是他们对废除农奴制所起的宣传鼓动作用不可低估。这就使沙皇政府继续依赖的封建农奴制成为众矢之的。第四,俄国封建农奴主贵族即统治阶级内部,亦有人意解倒不进行变革的严重危害性。比如,原沙皇政府财政大臣康克林看到农奴制阻碍俄国工业的发展时说过,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工业,“就如同处于某种野蛮状态”。如果同高度文明的民族发生冲突,就会成为大的“祸害”。?克里木战争失败后,康斯坦丁·尼古拉耶维奇大公直截了当地声称:“我们不能再欺骗自己了,一我们比一等强国虚弱和贫穷,另外,我们不但在物质方面,而且在智力资源方面(尤其管理方面)比它们贫乏”。
第五,1853一1856年俄国与英国、法国、土耳其等国在争夺黑海和巴尔干控制权的克里木战争中遭到惨败,俄军死亡达5:万人,黑海舰砍被全歼,丧失了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严重动摇了它在欧洲的霸权地位,充分暴露了沙皇政府统治的腐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过的觉醒时期开始了”。?战后国内形势十分严峻,1858年农民暴动达86次,1859年为90次,1860年为108次。当时沙皇俄国有不少地方政权陷于瘫痪,许多封建农奴主逃往城市。
综上所述,诚如列宁指出的:“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中的经济形态。克里木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全面了解改革的历史背景之后,我们就可以深入探讨它的具体的历史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