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古埃及祖先
- 历史希罗多德产生的历史背景
- 世界地图上古代埃及的位置
- 古埃及地理环境
- 古埃及地理面积有多大
一般认为,尼罗河流域出现居民大约是在一二万年前。从埃及遗址里留下的雕塑中可以发现一丝古埃及人种族的线索:在第四王朝初期的作品《拉霍太普夫妇》中,拉霍太普皮肤为棕褐色,而他的妻子的皮肤则为浅黄色。由此可见古埃及人种的复杂,到底谁是这片大地上最早的祖先?这还有待于人类学家进一步考证。
关于埃及早期居民到底是“白种人”还是“黑种人” 的辩论开始于1874年。一个世纪后,就此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开罗主办了一次学术讨论会,与会专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一派认为,埃及的最早居民是“黑人”。他们提出“一祖论”,认为人类发源于非洲,最初的人类属于都同一人种——尼格罗人。人类的出现首先是在非洲尼罗河发源处地区。那时北非的气候温和潮湿,雨量充沛,布满着草丛和森林,各种动物隐没其间,当时的居民以渔猎采集为生。按地理学上的格洛吉尔氏定律,在温暖潮湿的气候中进化而来的热血动物会分泌出一种黑色色素(真黑色素),人类也不例外,因此,地球上当初的人类在种族上是相同的。
他们提出,人类从这一原始地区扩散到世界其他地区,惟有通过两种途径:尼罗河流域和撒哈拉。在尼罗河流域,这一扩散发生在旧石器时代早期和原始历史时期之间,是沿着自南而北的方向逐步进行的。
该派列举的证据有:在马里埃塔发掘的木乃伊的表皮和真皮之间发现相当数量的黑色素;希腊和拉丁学者都把埃及人描写为尼格罗人,其中有希罗多德、亚里士多德、卢西安、阿波罗佐鲁夫、埃斯奇里斯、阿基里斯、塔蒂乌斯 、斯特拉波、狄奥多勒斯、西库卢斯、迪奥吉尼斯、拉尔蒂阿斯、安米亚努斯、马塞利努斯等人;《圣经》中的传说也认为埃及人是“含”的后代(“含”是“哈姆”的同义异译);古埃及人自称KMT其后常用的Hamite(闪米特人)一词即源于此词,此词亦以Ham形式见于《圣经》,这是“法老语言中用以指黑色的最有力的一个词”;古埃及人称他们的国土为Kmt,意为“黑土”,有别于未经河流灌溉的“红土”(即沙漠)。古埃及“从其新石器时期的幼年直到本地人建立的王朝的终结”,居民一直是黑种非洲人。另一派认为,早在王朝前时期,生活在古埃及的人是 “白种人”,尽管他们的色素为暗色或是黑色,而尼格罗人是从第十八王朝以后才出现的,也有人认为从王朝初期以后,居民一直未变。
在阿布辛博遗址里有一幅壁画:在两列非洲俘虏中,有一列是黑人,而另一列战俘的种族则难以断定。孰是孰非?非洲当时原居民的种族问题并非我们认为的那么简单吧!还有一派认为,古埃及居民是混合种族。这一派的论据是:人类进入一个荆棘丛生、野兽出没的河谷,决非一蹴而就,他们在那里逐步拓地而居,经历了几千年。在此期间,无论是人类集团的密度或气候的变异都迫使他们寻求更多的资源或较大的安全。由于整个尼罗河谷,尤其是埃及位于非洲大陆东北角,它不可避免要成为不仅来自非洲别处、也来自中东的人们长途迁徙的终点。他们提出,根据人类学家的研究得知,在尼罗河谷发现了几具非常古老的居民骨骼,已辨认出他们属于克鲁马浓人、亚美种人、尼格罗种人、卢科德姆人等。混合种族的基本成分随时间和空间而异。尼罗河流域居民不可能从最初起直到波斯人入侵为止纯属单一种族。
另外,该派指出,根据流传下来的埃及艺术品中形形色色、各不相同的肖像总体来看,古代埃及居民也绝非同一种族。那些肖像有的颧骨高耸;有的肥胖、卷唇;有的鼻子略呈弓形;最常见的却是鼻大而直;在南方特别常见的是扁平的鼻子和较厚的嘴唇。根据人类学家的最近研究成果可知,从体质角度、按照头发的性质和皮肤的颜色来判别极古老的、例如属于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属于什么种族是靠不住的
历史希罗多德产生的历史背景在小亚细亚的西南海滨,有一座古老的城市叫哈利卡纳苏。公元前484年,希罗多德就生在这里。他的家庭是名门望族,父亲是豪富的奴隶主,在当地颇有威望。叔父是著名诗人。富裕优越的环境使希罗多德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从少年时代起,就勤奋好学。特别喜爱史诗。
大约从30岁起,希罗多德开始了长期的漫游。他的足迹东至两河流域,南达埃及最南端,西至意大利半岛和西西里岛,北临黑海沿岸。他每到一个地方,就广泛了解乡土人情,细心考察文物古迹,多方采集各种民间传说,努力搜求各类历史故事。长期的游历不但开阔了他的眼界,丰富了他的知识,而且对他后来写著历史有很大帮相。
公元前447年,希罗多德来到雅典。经历了希波战争的雅典,在政治,经济方面都有很大发展,学术文化更是称雄于希腊世界。他身逢盛世,并与著名政治家伯里克利、悲剧家索福克勒斯等人结下深厚的情谊。他积极参加文化活动,写了不少诗文。受了伯里克利等友人们的鼓励,他决心写一部叙述希波战争的历史著作,传之后世。
公元前443年,希罗多德随同一些雅典人前往意大利,在一个海湾建立的新城——图里奥伊住下来,开始写他的历史著作。
所著《历史》一书,共9卷。1~5卷第28章,叙述西亚、北非及希腊诸地区之历史、地理及民族习俗、风土人情。第5卷第29章起,主要叙述波斯人和希腊人在公元前478年以前数十年间的战争。书名和分卷方法均出自希腊化时代的学者之手。该书也是一部文学作品,书中众多人物性格鲜明,语言生动,亦作《希腊波斯战争史》。在古罗马时代,希罗多德就被誉为“历史之父”。
世界地图上古代埃及的位置古埃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位于尼罗河的下游,既属于非洲东北部,又和亚洲西南角的西奈半岛相跨,同时隔着地中海和南欧相望。
贯穿埃及全境的尼罗河孕育了古代埃及的文明。希罗多德说,埃及人获得的土地乃是“尼罗河的赠赐”。
古代埃及分为上、下埃及,孟菲斯以南尼罗河谷地叫做上埃及,孟菲斯至地中海岸的三角洲地带叫做下埃及。
距今约7400多年前,以法尤姆地区为中心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城邦进而形成国家,古埃及文明最早形成于约7450年前下埃及的法尤姆地区(约公元前5450年),终止于(公元639年)阿拉伯帝国将其伊斯兰化。
5150年前(约公元前3150年)南北埃及完成统一,并建立了世界上首个大一统国家,其朝代延续并更迭长达三千年之久,一直到公元前30年罗马征服埃及第三十二王朝(托勒密王朝)。
古埃及王国先后历经了:前王朝、早王朝、古王国、第一中间期、中王国、第二中间期、新王国、第三中间期、晚王国、托勒密王朝,共10个时期,33个王朝的统治(含0至第32王朝)。第十八王朝时期达到鼎盛,南部尼罗河河谷地带的上埃及的帝国领域有苏丹到埃塞俄比亚,而北部三角洲地区的下埃及其帝国东部边界越过西奈半岛直达迦南平原,托勒密时期疆域包含昔兰尼、安那托利亚南部,塞浦路斯和地中海诸岛,领土最南时可达努比亚。
古埃及地理环境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今中东地区),起初在尼罗河流域,直到国力强盛时候,才达到当今的埃及领土。它北临地中海,东濒红海,南邻努比亚(今埃塞俄比亚和苏丹)。
从地理上看,埃及的东西两面均为沙漠,南边有几个大险滩,同外界交往甚难,只有通过东北端的西奈半岛与西亚来往较为方便。所以,古代埃及具有较大的孤立性。纵贯埃及全境的尼罗河,由发源于非洲中部的白尼罗河和发源于苏丹的青尼罗河汇合而成。
先说结论,古埃及的地理环境如下,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属于尼罗河的中下游流域,同时,又靠近尼罗河的入海口处,尼罗河在这里携带了大量的泥沙,沉积下来,形成了肥沃的尼罗河三角洲。尼罗河三角洲的土壤肥沃,是得天独厚的农业种植区域。
古代埃及的地理环境是相当封闭的,它北临地中海,东侧的大部分为红海所切断,只留下狭窄的苏伊士地峡与亚洲相通,利比亚沙漠和撒哈拉沙漠封锁了它的西陲,南方尼罗河上游,是高原山地和热带雨林。在这片国土以外,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少,几乎不存在可以与之抗衡的力量和国家。
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今中东地区),横跨亚非两洲,其西奈半岛位于亚洲地区。它北临地中海,东濒红海,南邻努比亚(今埃塞俄比亚和苏丹)。纵贯埃及全境的尼罗河,由发源于非洲中部的白尼罗河和发源于苏丹的青尼罗河汇合而成。流经森林和草原地带的尼罗河,每年7月至11月定期泛滥,浸灌两岸干旱的土地;含有大量矿物质和腐植质的泥沙随流而下,在两岸逐渐沉积下来,成为肥沃的黑色土壤。古代埃及人因而称自己的国家为“凯麦特”(意为黑土地)。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馈赠的厚礼,在人类历史上尼罗河是文明的化身,在世人心目中埃及文明总是和尼罗河联系在一起。
古埃及地理面积有多大埃及有多大面积:100万平方公里
埃及大约有100万平方公里,其疆域的准确值为1001449平方千米。埃及虽然名为埃及,但其实是国家名称的简称。就像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一样,埃及的全名叫做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其主要位于非洲,并且在非洲的东北部地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其不仅是欧洲、亚洲和非洲三个大洲的交通要冲地点,同时也是两个大洋,即大西洋与印度洋的连接点。
100万平方公里。
埃及是非洲第三大经济体,属开放型市场经济,拥有相对完整的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体系。2021年,埃及国内生产总值为3855.8亿美元。
最大时105万平方公里(公元前1500年)
古埃及文明存在时间
公元前5450年—公元639年
政权统一时间
公元前3100年—公元前30年(止)
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今中东地区),横跨亚非两洲,其西奈半岛位于亚洲地区。它北临地中海,东濒红海,南邻努比亚(今埃塞俄比亚和苏丹)。纵贯埃及全境的尼罗河,由发源于非洲中部的白尼罗河和发源于苏丹的青尼罗河汇合而成。流经森林和草原地带的尼罗河,每年7月至11月定期泛滥,浸灌两岸干旱的土地;含有大量矿物质和腐植质的泥沙随流而下,在两岸逐渐沉积下来,成为肥沃的黑色土壤。古代埃及人因而称自己的国家为“凯麦特”(意为黑土地)。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馈赠的厚礼,在人类历史上尼罗河是文明的化身,在世人心目中埃及文明总是和尼罗河联系在一起。
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古老,名胜古迹众多,素有“世界名胜古迹博物馆”的称号。地跨亚、非两大洲,大部分国土位于非洲东北部,苏伊士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部。北濒地中海,南接苏丹,东临红海并与巴勒斯坦、以色列接壤,西临利比亚。海岸线长2700公里左右,全国面积102.3万平方公里。首都开罗,人口有1500万,是非洲最大的城市。 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一方面扼守着亚非两洲的交通要道,战略位置十分优越;另一方面,它东濒红海和印度洋、西临撒哈拉沙漠、北挨地中海、南依东非高原和埃塞俄比亚高原,这一系列天然的地理屏障就构成了其文明发展的“相对封闭性”。而这种“相对封闭性”对日后古埃及的历史又产生了双重影响:
第一,阻隔了周边民族的外来入侵,使古埃及的发展有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文明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上得以持续发展而不中断;
第二,阻隔了埃及和周边文明区域进行充分的经济文化交流,使其文明的更新速度十分缓慢,特别是在新王国后期,当铁器冶炼技术在近东其他文明广泛传播之际,古埃及却迟迟不能进入铁器时代,可以说,这是造成其文明衰落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