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阳门城楼的历史事件 历史烧毁蒙古草原

目录导航:

  1. 正阳门城楼的历史事件
  2. 第一次鸦片战争经过结果
  3. 蒙古人掏心式宰羊的由来
  4. 大金灭亡惨状
正阳门城楼的历史事件

在明朝正统年间,重建完成后的京师9门中,以"正阳门"的形制最为隆崇。

不仅箭楼设门,在瓮城左右也都设了门,并在还在其左右门上加盖了闸楼,而其他诸门瓮城内则只设一门。

至此,正阳门作为京都正门,可谓名实相符了。在它的名字中,"正"代表了它是京城的正门,而"阳"则是天之大数代表了皇帝,因为"日为众阳之宗",古代以为人君之象,因系"国门",又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正对宫城,故命名"正阳门"。

1553年,为抵御蒙古俺答汗部不时对京师的袭掠,保护正阳、崇文和宣武三关厢之民,明世宗朱厚熜又诏令修筑了外城。明朝时期的北京诸城

1900年,发生了火灾,这场火灾不仅烧了大栅栏一条街,延烧至千家以上,还殃及了附近的正阳门箭楼,由此而酿出一场清朝“二百年来未有之奇灾”。箭楼作为外楼及正阳门楼的重要部分,当时人在笔记中往往直接以“城楼被火”称之。

同年8月14日,正阳门箭楼首先遭到重创。此后,又因失火,烧毁了正阳门城楼。这次正阳门被毁程度极为严重,城楼、箭楼、闸楼、铺舍等均遭到破坏,焚后仅余城楼底座及门洞,周围是一片颓砖断瓦,状极凄凉,令人痛心不已。

1902年,清政府派直隶总督袁世凯和顺天府尹陈璧负责筹划修复。在修复施工中,因所藏的工程档案经兵火焚掠无存,只好参照与正阳门平行的崇文、宣武两门的形制,将高度与宽度适当加大了一些,重建了正阳门的城楼与箭楼。

正阳门这次重建,历时最久,直至1906年才竣工。这次重建后的正阳门箭楼,添建了水泥平座护栏和箭窗的弧形遮檐,月墙断面增添西洋图案花饰。

此后,正阳门又历经了数次改建,首先拆除了正阳门的瓮城月墙及东西两座闸楼,后又将正阳门内的关帝庙与观音庙也一同被拆除

正阳门城楼是北京城墙上的一座城楼,也是明清两代皇帝出行时的主要入城口之一。在中国历史上,正阳门城楼也发生过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包括:

1. 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在正阳门城楼上视察京城:洪武年间,朱元璋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多次视察京城,其中一次就是在正阳门城楼上。当时,朱元璋视察了城墙和城楼,检查了城防,表扬了保卫京城的将士们。

2. 明朝嘉靖年间,徐阶在正阳门城楼上发现火灾: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北京城发生大火,当时的宰相徐阶就在正阳门城楼上观察火势,及时指挥救援工作,使火势得以控制,避免了更大的灾难。

3. 明朝万历年间,杨继盛在正阳门城楼上发动了“正阳门事变”:万历二十年(1592年)3月,杨继盛在正阳门城楼上发动了“正阳门事变”,企图推翻朝廷,谋取权力。然而事变未能成功,杨继盛被捕并处决。

4. 清朝康熙年间,康熙帝在正阳门城楼上接见外国使臣:康熙年间,清朝面临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侵略,为维护国家利益,康熙帝多次接见外国使臣。其中一次就是在正阳门城楼上,康熙帝接见了英国使臣麦克尔·艾默生(Michael Alcock)。

总之,正阳门城楼是北京城墙上的一座重要建筑,也是中国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的发生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正阳门城楼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前门辇路黄沙软绿杨垂柳马樱花

前门为正阳门城楼与箭楼的统称,是在元朝丽正门的位置上建起来的,明清时为北京内城正门,八国联军火烧箭楼。

正阳门城楼始建于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是北京最大的城门楼,因其位于皇城之前,俗称“前门楼”,其中门专供皇帝通行,平时不开,市民经瓮城东西两个门洞出入。城楼的正南方是箭楼,建于明正统元年(1436年),明清时箭楼多次遭火灾,多次修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箭楼首先毁于八国联军炮火,随后八国联军在正阳门城楼上宿营时,做饭失火,烧毁了城楼。

《辛丑条约》签订后,袁世凯主持对城楼、箭楼的改建,首先拆除了正阳门瓮城。1915年6月在城楼的左右两侧城垣上各辟两座券门,修了门前广场,在正阳门箭楼上添加了水泥平座护栏和箭窗遮阳,形成现在的外观。

国货陈列所轰动北京城。

民国17年(1928年),一些爱国人士为了抵制洋货,发展祖国实业,曾在前门箭楼上建立国货陈列所,陈列传统工艺品和手工艺品,包括丝绸、棉布、工艺品、陶瓷、食品等。每天参观者络绎不绝,轰动全城。

正阳门箭楼正南是正阳桥,走过正阳桥,就是清代建的正阳门五牌楼,它属国门牌楼,在当时是最大的衙署木制牌楼。

明朝城市规划创新:“前朝后市”被打破

五牌楼往南是前门大街(也称正阳门大街)。明朝打破了“前朝后市”之制,在此形成新的商业区,商贾荟萃,人口剧增。前门大街的两侧,旅店、客栈、商号相继出现。这里日日有市,百货云集,琳琅满目。大街上终日人声鼎沸,叫卖之声不绝于耳。

到了清代,正阳门外大街商业已形成规模,店铺林立,商品齐全,从日用百货到家具陈设,无所不有。在大街东边市面房后,有肉市、布市、瓜子店,以南至猪(珠)市口大街、打磨厂、东河沿、鲜鱼口、大蒋家胡同等街巷,这里有全聚德、都一处等百年以上著名老字号。

大街西边的珠宝市、大栅栏、粮食店,有六必居酱园、同仁堂药店、瑞蚨祥绸布店等中华老字号。《桃花扇》作者孔尚任曾歌咏过:“前门辇路黄沙软”,宣统时也有人描绘前门大街“绿杨垂柳马樱花”。

前门大街作为京城重要的交通干线,云集京城著名老字号,自1958年改扩建后已历经40多年风雨,道路破损变形日趋严重,不仅影响交通,也影响了商业街的发展。北京市崇文区政府将对这条大街进行改造。

第一次鸦片战争经过结果

鸦片战争

林则徐虎门销烟让英国人恼羞成怒,终于向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鸦片战争。

公元1840年6月,英国侵略者派出48艘军舰,由懿律和义律率领海陆军到了广州海面。林则徐要有准备,带领军队和渔民用火箭、火罐和喷筒等武器主动进攻,烧毁了英军不少船只。

英军在广州附近站不住脚,便沿海岸往北进攻,想寻找一个突破口。道光皇帝和清朝政府并没有做打仗的准备。当英军攻陷浙江定海(在舟山群岛),又北上到达天津的白河口的时候,他们就吓慌了。本来就反对禁烟的那些大臣趁机向皇帝告林则徐的状,说是他禁烟失当,得罪了洋人,要让英军撤退,一定要惩办林则徐。道光帝果然撤了林则徐的职,先后派软弱妥协的琦善和奕山为钦差大臣到广州和英军交涉。最后订立了《广州条约》,赔款600万元。

清朝政府的软弱退让使英军的气焰更加嚣张。英国政府得知初战得利,就加派了援军,命璞鼎查为全权公使到中国进一步扩大侵略战争。从此,双方在东南沿海各地展开了更加激烈的战斗。英军经过苦战攻进了福建厦门,但不断遭到当地居民的袭击,不敢久停,又退了出去。

英军舰艇开到台湾基隆,清军参将郭镇功率军痛击,用大炮击毁了为首的英舰,杀死32人,俘虏了132人。英军继续北上,再次进攻定海。清军总兵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率官兵血战六昼夜,壮烈牺牲,定海陷落。英军攻打浙江镇海,两江总督裕谦(蒙古族)亲自登城指挥战斗,兵败投水自尽。

英军乘胜又攻占了宁波、慈溪、乍浦……到了这时候,战争已经断断续续地进行了将近两年。1842年,英军攻占吴淞、上海、宝山,又进犯镇江。驻守镇江的两千多名官兵在没有增援的情况下,与英军血战,直至全部壮烈牺牲。

镇江失守了,南京便暴露在敌人面前。还没等英军攻打,清朝政府已经吓破了胆,决定投降。于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屈辱的不平等条约便在南京产生了。1842年8月,中英两国签订的《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把香港割让给英国;赔偿鸦片价款和军费等2100万两白银;中国抽收进出口货物的税率由中英双方共同议定,等等。第二年续订的补充条约,又使英国取得了领事裁判权和单方面最惠国待遇。接着,美国、法国也逼迫清朝签订了《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获得了很多利益。外国殖民主义者从此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并且一步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封建社会的中国开始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1840年,英国政府以林则徐虎门销烟等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

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中英双方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果

中国被迫同英、美、法等国签订了《南京条约》、《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等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社会的性质开始发生根本的变化。

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一、《南京条约》(史称《江宁条约》)

1842年8月29日,耆英、伊里布代表清政府,在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同璞鼎查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共有13款,主要内容有:

1.五口通商

2.割让香港岛

3.勒索赔款

4.协定关税

5.干涉司法

6.自由贸易

二、《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

1.领事裁判权

所谓“领事裁判权”,指帝国主义国家侨民不受居留国管辖的非法特权,按照正当的准则和惯例,居留国有权按照本国的法律管理外侨。《虎门条约》破坏了中国的这项正当的权益,规定英人。中华人的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领事办理。

2.协定海关税则

收海关税率大大降低(出口的61种货物和进口的48种货物税率比鸦片战前降低50%-90%,其他货物皆定为百值抽五的税率)。

三、《五口通商章程附粘善后条款》(虎门条约)

1.片面最惠国待遇

《虎门条约》规定,中国将来如“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后来,中美、中法所订条约也都有同样的规定。列强依此互相援引,共享侵略权益。

2.租界权

3.驻军权

四、《望厦条约》

1.扩大领事裁判权

2.协定关税权

3.税则

4.文化

5.修约

五、《黄埔条约》继美国之后,1844年冬,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黄埔条约》.这个条约使法国享有美国在《望厦条约》中取得的一切特权,同时还规定,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

六、其他

七、葡萄牙强占澳门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南京条约原文(中文版)Sino-British Treaty of Nanking(南京条约原文英文版)中英北京条约

蒙古人掏心式宰羊的由来

蒙古人掏心式宰羊是蒙古族的传统宰羊方式之一,它源自于蒙古族特有的牧羊文化和独特的宗教信仰。根据蒙古族的传统民俗,他们崇拜天、地、山、水等自然之神,并相信神灵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生物中。
在蒙古族宰羊的过程中,掏心被视为对神灵的一种仪式性献祭。蒙古族认为羊的心脏是它的灵魂所在,因此只有用特定的方式剖开并取出羊心,才能够将羊的灵魂释放出来,使其回到自然界。
根据蒙古族的传统习俗,掏心式宰羊通常是由经验丰富的长者或宗教领袖来执行,这样可以确保整个过程得到恰当的仪式处理。在宰羊仪式开始之前,通常会进行祈祷和祭拜,以示尊重并请神降福。
在实际的宰羊过程中,执行者会先切开羊的胸腔,小心翼翼地将羊的心脏暴露出来,然后轻柔地取出,并按照特定的传统方式对待。取出羊心后,一般还会进行其他仪式性的处理,例如用火烧掉或埋葬在特定的祭祀地点。
总的来说,蒙古人掏心式宰羊是一种具有宗教意义和传统仪式性的宰杀方式,它反映了蒙古族特有的文化和信仰。它不仅是宰羊的一种方式,更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崇拜的表达。

大金灭亡惨状

金国最后一帝金哀宗自杀,遗体被蒙宋联军找到后,分为两半,一半归南宋,一半归为蒙古,可谓惨绝。为绝后患,蒙古大汗据窝阔台下诏令:“除完颜氏以外,余皆赦免”,可见金国皇室成员但凡被蒙古人抓住,迎接他们的只有死亡的下场。

历史上大金灭亡惨状,一日内两个皇帝战死被分尸,公主后妃被蒙古军队侮辱,重演靖康之耻。大金是指由女真族完颜阿骨打建立的金国。

绝望的金哀宗继续抵抗了几个月,在十一月的时候,终于无法抵抗了,在临死之前把皇位传给了完颜承麟,然后交代大臣,说自己死后要把尸体烧掉,防止被南宋和蒙古找到而侮辱。

可惜的是,金哀宗仅仅把皇位传给完颜承麟两三个小时,南宋和蒙古的联军就已经攻破城池,冲入皇宫之中,找到了金哀宗还没有完全烧掉的尸体,将其一分为二,南宋与蒙古各分一半,以慰藉被金国欺辱的先祖在天之灵。

可怜的完颜承麟,成为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之一,仅仅在位两三个小时,就被联军灭掉,当时南宋和蒙古的军队对待金国人,可谓是极度残忍的,那些金国的女子,基本都被掳走了,金国的皇室成员更是被全部灭掉,丝毫没有手下留情。

可以说金国最后灭亡时的惨状,与当年北宋灭亡时的景象十分相似,甚至比当年北宋灭亡时还要凄惨,因为蒙古人当时对待金国的手段要残忍太多。曾经不可一世的金国,就这样以悲惨结局而曲终人散了。

金哀宗,已经成了太上皇的完颜守绪看看大势已去,绝望地逃到幽兰轩,自缢身死。也就是跟后来的明朝崇祯皇帝一样,上吊自杀。刚刚即位的新皇帝完颜承麟闻知金哀宗死讯,遂与群臣放声大哭,其景也惨!哭毕,后来被称为金末帝的完颜承麟宣布先皇完颜守绪的谥号为“哀”,所以完颜守绪在历史上被称为金哀宗,这个称呼倒是贴切,他的结局确实悲哀。

然而更加悲哀的还在后面,金朝君臣对先皇哭奠未毕,宋蒙联军已然杀到近前。完颜承麟率部下誓死抵抗,无奈寡不敌众,刚当了一个时辰的新君便被杀死在乱军之中。至此,立国120年的大金王朝寿终正寝,真够悲惨。

宰相完颜忽斜虎率企图负隅顽抗,他带领最后的一千多金兵与敌人巷战,准备血战到底。但他在得到金哀宗自缢的消息和新皇帝战死的消息后,仰天长叹:“吾主已经驾崩,我还何以为战?只有一死以报君上也!”于是奋身一跃跳水自杀。余下500名金军将士,也都泪流满面,大义凛然地共同跳入汝水自杀殉国。

事情还没完,还有更惨的在后面。蔡州之战结束后,金国降臣带着孟珙找到金哀宗尸体。孟珙与蒙古将领将金哀宗的尸体一分为二,一半归宋,一半归蒙。然后,孟珙将金哀宗的一半尸体带回首都临安。可怜金哀宗英明一世,落得如此下场

到底金朝灭亡得有多惨烈呢?总的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都城被围一年,城中瘟疫肆虐,百姓死亡近百万;

2、皇后妃嫔,宫室宗亲全被送到蒙古大营沦为玩物;

3、最后的守城之战中,杀人为军粮,驱老弱进油锅熬成热油,以此为防御“武器”;

4、被追杀到连祖宗姓氏“完颜”都不敢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