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指的哪里 孙吴为什么叫东吴

目录导航:

  1. 东吴指的哪里
  2. 东吴是谁的天下
  3. 三国时期为什么叫东吴
  4. 东吴政权
  5. 东吴是如何形成的
  6. 三国明明是四国为什么要叫三国
  7. 东吴是不是曹操的
  8. 东吴时期为什么一直改年号
  9. 东吴派系划分
  10. 湖州为什么叫东吴
东吴指的哪里

三国东吴是现在的福建、浙江、广东、江西、湖南省的完整地区,以及广西、江苏、安徽、湖北省和重庆市、上海市的部分地区,还包括现在越南的北部地区。东吴是三国中历时最久的国家,经历了四个皇帝的统治。

三国的东吴是现在的哪里

孙吴是三国时期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分建立起来的政权,因为国号为“吴”且地处东南方,因此也被称作东吴。东吴是三国中历时最久的国家,经历了四个皇帝的统治,共有五十多年。

东吴的领土范围北至庐江郡,也就是现的江苏中部。南至日南郡,也就是现在的越南中部。西至交趾郡,也就是现在的广西东部,东至东海。

它包括了现在的福建、浙江、广东、江西、湖南省的完整地区,以及广西、江苏、安徽、湖北省和重庆、上海市的部分地区,还包括现在越南的北部地区。

江苏南部、浙江、安徽南部地区

东吴是元末张士诚在平江(今苏州)建立的政权,初称周王,后改成吴王,为与朱元璋在集庆(今南京)建立的同名政权(明朝的前身西吴)相区别,史称东吴。

东吴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地理概念,指的是现今江苏省和浙江省的一部分地区,位于长江下游和太湖之间,包括了苏州、无锡、常州、南京、镇江、扬州、杭州等地。东吴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文化、经济和政治发展对中国古代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国时期的东吴,是指现在的上海、浙江、福建、江西、广东、海南几省和湖南、湖北、江苏的一部分地区。吴国是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在三国东部,故也称东吴!

东吴,古地域名,相当于现在江苏南部、浙江、安徽南部地区. 吴国(229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

东吴,古地域名,相当于今江苏南部、浙江、安徽南部地区。

古代有东吴,中吴,西吴之称,东吴指苏州。毛泽东有诗“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孙吴全盛疆域包括汉末扬州与荆州大部地区及交州全境,后分交州东北部为广州。孙吴大力发展经济,对江南地区的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

东吴在古文既可指代古时的吴国,也可泛指古时属于吴国的地域,其位置大约相当于现在的江苏 、浙江两省东部地区。例如:

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 。——代表吴国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指东吴地区的

东吴是谁的天下

孙权。后汉时期,曹操,孙权,刘备三强争霸,最后各自建国三分天下,即魏,蜀,吴国,而吴国位于东部,且又是孙权掌权,史称东吴或者孙吴。

东吴是中国三国时期孙权所建立的一个政权,统治范围包括今天的江苏、浙江、安徽、福建等地。在220年至280年之间,东吴是三国中的一个独立政治实体,与曹魏和蜀汉并列为当时的三个国家之一。

孙权

东吴(222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之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居于三国之东,故亦称东吴。

三国时期为什么叫东吴

三国时期之所以叫做东吴是因为三国时期吴国相对于蜀国和魏国来说吴国是位于东南地区的国家,于是为了贬低吴国就把它叫做东吴,这也是三国时期不同阵容对于敌方阵营的污蔑,可见在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国家之间有着很多的敌对关系。

因为吴国的首都在南京,大部分领土在长江之南中国的东部,三国时期,长江南岸被称为江东 所以被称为东吴,

所谓“东吴”,是孙氏父子两代人的努力在江东建立起的外来势力与本土大族合作式政权。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在三国东部,故也称东吴。东吴的准确称呼是吴国,因222年孙权向曹丕称臣被曹丕封为吴王而得此国号,一直到280年被西晋政权所灭。

孙权称帝前是吴侯,称帝以后国号吴,东吴是后世称呼。

孙权 三国孙吴开国皇帝。

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孙坚之子,孙策之弟,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200年,长兄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208年,他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229年,他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252年孙权病逝,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

1、东吴: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在三国东部,故也称东吴。

2、孙吴全盛疆域包括汉末扬州与荆州大部地区及交州全境,后分交州东北部为广州。孙吴大力发展经济,对江南地区的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天纪四年(280年)5月1日,孙吴被西晋灭亡,标志着中国汉末三国以来割据局面的彻底结束。

3、孙吴是三国里存在时间最久的国家,历四帝,共历经52年(如果自公元222年成为吴王算起是59年)。

东吴政权

东吴

中国汉末三国时期东南部政权

吴国,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之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居于三国之东,故亦称东吴。孙吴是三国之中历时最久的国家,历四帝,共52年。魏黄初年间,孙权名义上依附于曹魏,并受封吴王。

东吴是如何形成的

孙坚打基础,孙策开疆拓土,基本占领江东六郡,孙权赤壁之战打败曹操,夷陵之战打败刘备,稳固统治,称帝建立吴国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的情况,大家都比较熟悉了。人们对于曹操统一北方,刘备经营西川比较熟悉,但对于东吴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却总是不太清楚。这里是有原因的,一来,东吴的主要建立者孙策很年轻时就去世了,而他的继任者孙权在位时间长,光芒盖过了孙策。二来,东吴起初的割据势力都不太有名,所以不太被人留意到。今天我们就来梳理一下,东吴基业的形成过程,也就是孙策一统江东的过程。

一、江都描绘蓝图。与刘备与诸葛亮在南阳讨论天下大势一样。孙策出师前也找了个名士讨论发展方向。这个名士叫张纮,他是扬州一带有名的饱学之士。与刘备不同的是,孙策已是胸有成竹,他讲到江东地区是个发展的好地方;与诸葛亮不同的是,这个张纮,从头到尾没有发表自己的见解,也没有随后跟从孙策起兵。

二、击刘繇。江东又称为扬州,扬州之下有六个郡。而扬州势力最大就是扬州刺史刘繇。孙策起兵时只有一千人马,他借助袁术与刘繇的矛盾,获得一定支持;并且利用孙氏的声望,沿路招集了很多部队。

孙策与刘繇作战时,腿上中了箭。他令手下佯装自己阵亡,引得刘军放松警惕,然后在战场上突然现身,大败刘军。刘繇被击败了,但胜利果实却被袁术拿走了。孙策没办法,只要继续率兵向南进发。

三、击王朗。王朗是会稽太守。会稽就是今天的绍兴地区。王朗收留了被孙策击败的严白虎,决心抵抗孙策。孙策猛攻会稽,无奈该城防守严密,城高壕深,总是打下不来。孙策就用了一招声东击西,派后攻打另一个要点,王朗连忙分兵去救,结果被全部消灭。于是王朗弃城而逃,后被俘虏。会稽郡就到了孙策手中。

四.击陈瑀。陈瑀是吴郡太守,在今天的苏州一带。陈瑀开始与孙策和好,但当孙策带兵出行后,他联络各地势力,想袭击孙策的后路。孙策十分生气,杀了一个回马枪,把陈瑀打败,继而消灭了吴郡的其他势力,把吴郡彻底平定了。

五、击刘勋。上面提到过扬州刺史刘繇,他被击败后,不久去世。他手下的武装被刘勋接管,刘勋占据了今天江西一带,势力也壮大起来。对此,孙策一方面示弱,也就是表面上对他很尊敬,使其放松防备;另一方面暗是集结部队。有一次,刘勋率部离开大本营去了别处,孙策趁机攻打他的大本营,等到刘勋回来时,又正好中了埋伏,导致全军大败,再也没有力量对抗孙策了。

六、击黄祖。黄祖是孙策的仇人,孙策的父亲孙坚就是在与黄祖的交战中被杀的。黄祖占据着江夏,也就是今天湖北部分地区。孙黄之战打得异常惨烈,黄祖几万部队全部被消灭,黄祖只身逃脱。而孙策也冒着极大的风险,亲自在枪林箭雨中穿行指挥。击败了黄祖,报了大仇,也打下了江东的基础,接着,孙策论功行赏,将有功之人安排到各个地方担任要职。

从上文可以看出,孙策建立的东吴基业,主要打败了5个人,占领了江东6个郡,这才完成的。这一过程只有短短六七年时间,只见孙策的作战效率是非常高的。如果孙策能够活得更久一些,说不定长江以南这一块地区都是他的了。

历史

1:222年,孙权称王,定都建业,吴国建立,孙权就是吴大帝。

孙权统治时,江东经济有显著发展。北人南来,山越出居平地,劳动力增多。长江两岸地区都设有屯田区,其中毗陵屯田区(今江苏常州、镇江、无锡一带)最大。会稽郡农业生产比较发达。历代陆续修成的浙东运河和江南运河在孙吴时发挥了通航效益。江南运河云阳至京口(今江苏丹阳至镇 江)一段流经山间,不便通航,吴未得到修整。云阳以西开辟破冈渎,使秦淮河和江南运河联通,为三吴至建业的便捷水道。丝织业开始在江南兴起,但织造技术还不高,所以蜀锦成为重要的输入物资。铜铁冶铸继承东汉规模而有发展规律,青瓷业也在东汉釉陶制造基础上走向成熟。由于河海交通的需要,造船业很兴旺,海船经常北航辽东,南通南海诸国。黄龙二年(230)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即今台湾省,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最早记录,吴国使臣朱应、康泰泛海至林邑(在今越南南部)、扶南(在今柬埔寨境)诸国。大秦商人和林邑使臣也曾到达建业。

经济的发展,与外界交往的增加,促进了攻江南文化的提高,出现了一批知名的经学家和文史之士,如虞翻、陆绩、韦昭。佛教开始在江南传播,居士支谦从洛阳南来,世居天竺的西域僧康僧会稍晚从交趾北上。他们在建康译经传法,影响颇大。道教在南方民间继续流传。

孙吴诸将以私兵随孙氏征战,孙吴屡以国家佃客赐给功臣,功臣往往拥有多至于数县的俸邑,因而逐渐形成吴国武将世袭领兵的制度。同时,江南也出现了象吴郡的顾、陆、朱、张那样的占有大量土地和童仆,而且各有门风,世居高位的大族。他们和世袭领兵的武将同是孙吴政权的主要支柱。

2:东汉末年,吴郡富春人孙坚任长沙太守,曾带兵参与讨伐董卓。191年(初平三年),孙坚征荆州刘表、黄祖时战死,年仅37岁。 孙坚子孙策在孙坚死后投靠袁术,向袁术借兵马,率兵攻占扬州。在袁术自行称帝后,与其决裂,自立门户。

曹操控制的许昌朝廷拜其为讨逆将军,封吴侯。建安五年(200年)夏,孙策被前吴郡太守许贡的门客暗杀,死亡,时年二十六岁。 孙策死后,其弟孙权继位,继承其兄遗志,在短时间内稳住了江东形势。其后孙权一方面镇压扬州境内的山越反叛,同时三征黄祖,谋求据有荆州和江夏。建安十三年(208年),荆州牧刘表死。曹操军也在这时南下征荆州。继任荆州牧的刘琮投降曹操。

曹操在获得荆州之后,进一步谋划攻打孙权占据的江东。后孙权联合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此后曹操退守北方,占据荆州(今湖南、湖北、河南南部)北部的南阳郡、江夏郡局部及南郡局部地区。孙权派周瑜和韩当等将领攻占江陵。

这一时期,刘备则攻下了荆州南部的长沙、桂阳、武陵、零陵四郡。后孙权将南郡借给刘备。同时在建安十五年,孙权取得了交州。在刘备取蜀之后,孙权向刘备索讨荆州,最后双方同意以湘江为界,长沙、桂阳、江夏属孙权;零陵、武陵、南郡属刘备。建安二十四年,孙权向曹操称藩,派吕蒙趁关羽攻襄阳时袭夺荆州,至此刘备势力被逐出荆州。

220年曹丕称帝,次年刘备称帝,分别建立魏、蜀。刘备称帝后,即以复仇之名向孙权发动夷陵之战。孙权先向曹丕称臣,被封为吴王,都武昌(今鄂州市),以避免两线作战。222年,刘备在猇亭被吴镇西将军陆逊击败,几乎全军覆没,刘备不久就在白帝城病死了。战争结束后,蜀相诸葛亮遣邓芝出使吴国,吴蜀恢复同盟。

孙权断绝了与曹魏的短暂同盟,导致魏文帝曹丕先后三次对吴用兵,均无功而还。后曹休又在228年在石亭对吴用兵,亦遭陆逊,全琮和朱桓等人迎击而失败。黄龙元年(229年,魏太和三年,蜀汉建兴七年)四月丙申,孙权称帝,国号吴,改元黄龙,是为吴大帝。

三国明明是四国为什么要叫三国

三国指的是曹魏、蜀汉、东吴三个国家。

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208年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这是因为在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三个国家——魏、蜀、吴统治了中国北方、西南方和南方,这一时期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阶段。
虽然有时候还会提到其他的势力,但是“三国”一词已经被用来代表整个时期了。

在公元190年,公孙度在辽东地区建立起了自己的国家--燕国,在那之后,便开始了东讨西伐,东部攻打到了高句丽,西边打到了乌恒等,将整个燕国的疆域越变越大。在公元204年,公孙度便离世了,燕国交到了其儿子公孙康的手中,却不曾想,这公孙康是个没有政治才能的,最后还在曹操面前毫无君王之姿。

公元238年6月,燕国所在的辽东地区,便被魏国的司马懿带领着大军攻占了,公孙康并没有抵抗,而是直接打开了城门,俯首称臣。虽说如此,公孙康最后还是被 司马懿给杀,整个燕国,也二世而亡。算起来,也只是在历史上存在了48年罢了。

不过,总的来说,燕国在整个历史上并没有对中原地区的格局演变带来什么影响,所以,"三国演义"便没有添上这第四个国家

三国之所以叫三国,是指魏蜀吴另外第四个国家,是指公孙氏的燕国,而当时公孙氏的燕国由于称霸时间并不长久,况且是属于坐山观虎斗的境况,再加上实力不那么强,所以他也就配不上第四国的称号

这个等级是王爵,是比魏蜀吴三国皇帝要低一等的。他建立的燕国也是王国,类似于两汉时代的诸侯王国,这不是皇帝之国,无法和魏蜀吴三国等量齐观。所以,魏蜀吴三国的说法并没有错,三个皇帝,三个帝国。

其次,即使他自己建立了政权,叫燕国,那也没有合法性可言。

他斩了孙吴派来册封他为燕王的使者,不接受孙吴的册封,孙吴转而不认可它的合法性,蜀汉也不认可,曹魏更不认可。

因为《三国演义》是根据《三国志》改编的,三分历史七分虚构,属于演义类历史小说,所以才叫《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该作品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该版本也成为诸多版本中水平最高、流传最广的版本。

东吴是不是曹操的

东吴不是曹操的。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分裂历史时期,当时天下由魏、蜀(汉)、吴,三个势力分别建立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220年),曹丕逼汉献帝禅让(篡汉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曹魏主要控制北方九个州(长江以北),势力最为强大。享国46年。(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建立孙氏政权,国号为“吴”,因其姓孙,故称孙吴,又因其控制扬州、交州、荆州等江东地区,又称为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

东吴由孙坚和儿子孙策打下江山,二人死后由孙坚和孙策死后,由孙权继位成江东之主。所以说东吴不是曹操的。

不是,东吴的开创者是小霸王孙策,后来孙策被刺客杀死,传位给他的弟弟孙权。终曹操一生,都没有征服江东。

东吴时期为什么一直改年号

孙权的光辉虽然比不上曹刘二位,但能在复杂局势中自成一角的他亦非池中之物。但这位江东雄主在晚年却走上了迷信的道路,开始迷信一位叫王表的神仙。这位神仙,和现在农村跳大神妇女“请”来的神仙差不多,依托于一位婢女,与孙权隔空交流。孙权对神迹深信不疑,还将这位从未谋面的神仙封为辅国将军罗阳王。

东吴所使用的首个年号是“黄武”,黄武元年对应大魏黄初三年,蜀汉章武二年。孙权使用的第一个年号,沿用了曹魏年号,这是孙权在向曹魏示忠。不过,当曹丕对孙权提出要求,要求孙权将大儿子孙登送往魏地时,孙权却拒绝了这一提议,至此两国反目。既然与曹魏翻了脸,那么,就没必要再沿用其年号了。于是乎,孙权改国号为“黄龙”,表示与曹魏势不两立。

东吴派系划分

东吴内部派系

1、创业派

主要是孙坚的老部下,跟着孙坚一路拼杀过来的,大多出身与孙坚一样不是什么大族出身。代表人物有:程普、黄盖、吴景、韩当、朱治。在孙权掌权后形成东吴内部的一股势力。

2、公子派

主要是孙策的合作者,这些人出身名望极高,大多是地方士族大家出身,代表人物有:周瑜,鲁肃。孙权掌权时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3、本土派

也就是江东本土豪门的顾、张、陆、朱四大家族代表人物:张昭、顾雍、陆逊、朱桓。

孙权,字仲谋,真的三国时期几个君主中。老孙家的成分是最复杂,只要有一点不慎可能就废了,但是孙权十八岁上位后,到七十二岁,五十四年制衡各大势力,真的很有谋。

湖州为什么叫东吴

湖州自战国时期就已定郡名吴兴。现在的华东地域就是就古时吴越两国的属地,湖州处在吴越两国的分界地带属吴国范围内。地理上湖州是吴国的东南方位,现湖州吴兴区、南浔区及嘉兴大部均在湖州管辖范围内,所以古称东吴。现在湖州嘉兴均还遗传了吴国的文化特性,语言上的方言吴语均有东吴文化特色。

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这样的,据我所知,湖州并不叫东吴,东吴是我国古代三国时期的一个国家,湖州在当时是属于东吴的势力范围的。

吴国(229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在三国东部,包括现在的江苏南部,湖州,杭州,江西等地,故也称东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