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烟花易冷是写的哪个地方
- 汉魏洛阳城有几个城门分别叫什么
- 怎么理解“魏书洛阳城”
- 隋唐城遗址建筑时间与朝代
- 北魏洛阳城是模仿哪座城的
- 专业人士点评烟花易冷歌词
- 古代的城池多大
- 洛阳在什么时候最发达
洛阳
《烟花易冷》是由方文山作词,周杰伦作曲的一首歌。该曲歌词源于一个虚构的故事,而故事的背景是北魏时期杨炫之所著《洛阳伽蓝记》中描述的盛极繁华后倾塌颓圮的千年古都洛阳城,洛阳城中一名皇家将领因缘邂逅女子后,俩人一见钟情并且私定终身,此时将领却被朝廷征调至边境征战,在连年的兵荒马乱中,帝都洛阳已沦为废墟,残破不堪,最后女子苦守将领不遇后,落发为尼,待将领历经风霜归来寻至女子所出家的伽蓝古寺,她却早已过世。人们告诉将军,这里一直有一个女子在等他。周杰伦以这个背景故事为素材,创作了《烟花易冷》这首歌曲。
汉魏洛阳城有几个城门分别叫什么一共有十四座城门。
据史料记载,汉魏洛阳城在东汉和曹魏时期,有城门十二座,北魏定都后,在大城西北开辟承明门,至此共十三座城门。但是,这十三座城门并非是平均分配到四面城墙上的:东面三座城门,自北而南为上东门、中东门、旄门;西面三座城门,自南而北为广阳门、雍门、上西门;北面二座城门,自西而东为夏门、谷门;南面四座城门,自东而西为开阳门、平城门、小苑门、津门,还有承明门。学者发现,在雍门以北五百米处,还有一座城门遗址,这应该是北魏修建的西阳门,因为“太和中以故门(雍门)邪出,故徙是门,东对东阳门。”因此,也可认为汉魏洛阳城曾有十四座城门。
怎么理解“魏书洛阳城”《魏书》是记述北魏历史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魏书》中的《释老志》是中国正史中最早对佛教和道教予以专门记载的史书,是研究当时佛教、道教文化的重要典籍 .
不知道你知道洛阳的龙门石窟不?其中有个“龙门二十品”指选自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二十方造像题记,是魏碑书法的代表。魏碑上承汉隶,下开唐楷,兼有隶楷两体之神韵。
本歌曲背景是经典书籍《洛阳珈蓝记》.....
总之,这首歌曲跟洛阳杠上了,有机会去洛阳城看看,你才能会深刻的体会这首歌曲的神!
隋唐城遗址建筑时间与朝代隋唐长安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今西安市区。隋朝称大兴城,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由宇文恺经过周密调查而精心设计,开皇三年由长安(今汉长安城)迁至于此作为隋代都城。唐朝建立后仍以此为都城,称长安城,并不断修建和扩充。
隋大兴唐长安城在平面布局上吸收了北魏洛阳城和东魏北齐邺南城的优点,利用了当地"六坡"地形特点,由外郭城(罗城)、宫城、皇城、禁苑组成。长安城遗址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开始大规模的勘察、发掘,先后完成了对外郭城、皇城、宫城及城内街道、坊市、渠道的探查,并据此绘制了长安城的实测图和复原图。
实际上,隋唐长安城遗址是否该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纠结长达40年,其原因是遗址范围大,宫城皇城遗址被叠压。
北魏洛阳城是模仿哪座城的新修复的洛阳城,规模形制和魏、晋故都基本相合。东面三门,由北向南依次为建春门、东阳门、青阳门。南面四门,由东向西为开阳门、平昌门、宣阳门、津阳门。西面四门,由南向北为西明门、西阳门、阊阖门、承明门。其中西阳门,即汉代雍门,北魏时将该门北移,以东对东阳门。北面二门,由西向东为大夏门、广莫门。“洛阳城门楼皆两重,去地百尺,唯大夏门,甍栋干云”,“门有三道,所谓九轨”。
《魏书》说:景明二年(公元501年),“发畿内夫五万人,筑京师三百二十三坊,四旬而罢”,从而明确形成了外廓城。而依魏、晋城圈修复之城,则成了内城。“里坊”各有名称,均为正方形,四周筑围墙,每边长三百步,即当时一里。以里坊制度规划管理,是北魏洛阳城一大特点,后为隋唐长安城、洛阳城所仿效。
考古工作者已经找到了外廓城的城垣遗址。其中东垣位于今偃师市首阳山镇白村南北一线,西垣位于今洛龙区白马寺镇分金沟村西南北一线,北垣位于今孟津县平乐镇金村北约850余米的邙山南坡,未见南垣。俞伟超先生指出:北魏洛阳“外廓城的长、宽竟均达10公里,是近代以前全球所见范围最大的城市”,“毕竟是一个奇迹”。
北魏洛阳模仿西晋洛阳都城宫室而建。
北魏洛阳的总体城市布局是,京城居于外郭的中轴线上,宫城位于京城偏北,官署、太庙和永宁寺木塔,都在宫城前御道两侧。城南还设有灵台、名堂和太学。市场集中在城东的洛阳小市和城西的洛阳大市两处,外国商人则集中在南郭门外四通市。
北魏在洛阳建都﹐利用东汉以来的洛阳城,作为其内城,它的外围还筑有郭城,郭城内布置有320个方块形的“里坊”。东汉以来的12个城门﹐除开阳门以外﹐都在魏晋或北魏时改了名。上东门改称建春门﹐中东门改称东阳门﹐秏门改称青阳门﹔上西门改称阊阖门﹐雍门改称西阳门﹐广阳门改称西明门﹔平城门改称平昌门﹐小苑门改称宣阳门﹐津门改称津阳门﹔谷门改称广莫门﹐夏门改称大夏门。11个城门都在汉代的旧址上重建﹐仅西阳门从汉代的雍门旧址北移约500米。此外﹐孝文帝初到洛阳时﹐在西城墙北端靠近金墉城处新开了承明门﹐从而使城门增为13个。
专业人士点评烟花易冷歌词点评:
《烟花易冷》这首歌歌词古典优美,意境深远。该曲以北魏洛阳城为背景,古典意味浓郁,旋律优美动听,历史感深邃。
这首歌唱出了对历史沧桑、兴衰无常的追问,让人听着听着不经眼前浮现出一幅幅古老的画面:佛塔林立,转瞬成空;刀光剑影,沧海桑田。
而这一切,就曾经发生在人们每天生活的洛阳。既为它过去的衰败而惆怅,更为它现今的繁荣而自豪。
而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两句歌词是:“烟花易冷,人事易分。” “缘分落地生根是我们,伽蓝寺听雨声盼永恒。”
一句充分描述了“天下无不散之宴席。”的真理 ,表达出离人无限的感叹;
另一句则是说:“缘分依旧,我们是天造的设的一对,我愿意陪你一同去伽蓝寺,听着烟雨声,一同企盼着永恒。” 这是多么美的情感!人生最大的幸运之处不就在于:有一个值得你爱的人爱着你吗?
只能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希望我们能够一同享受这美好时光。
古代的城池多大古代的城池一般都很大,目前的面积排序如下:
1、隋唐长安城,583年建,面积,84.1平方千米;
2、北魏洛阳城,493年建,面积73平方千米;
3、明朝北京城,1421年到1553年建。面积60.2平方千米;(永乐四年至十八年)
4、元大都,1276年建,面积50平方千米;
5、隋唐洛阳城,605年建,面积45.2平方千米;
6、明朝南京城,1366年建,面积43平方千米;
7、汉长安城,公元前202年建,面积35平方千米;
1 古代的城池大小因时代和地区而异,无法简单统一回答。
2 普遍来说,城池的大小和重要性成正比,如秦朝的都城咸阳城就有十余里长城围绕,而中小城池一般都只有两三里左右的围墙。
3 另外,城池的建造也需要考虑周围地形和交通道路等,因此不同区域城池大小也有差异。
总之,古代城池大小因时代、地区和重要性而异,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古代城池的大小因时代、地区和城市等因素而有所不同,无法一概而论。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古代城池的大小和特点:
1. 商代城池:商代城池多呈方形或长方形,大小一般在几十到几百公顷之间,城墙厚度较大,高度也较高,通常在10米以上。
2. 春秋战国城池:春秋战国时期的城池规模开始逐渐扩大,城墙高度也有所增加,城墙顶部常常设有箭楼、角楼等防御设施。例如,郑国都城郑州的城墙高达25米,城墙周长超过20公里。
3. 秦汉城池:秦汉时期的城池规模更加庞大,城墙高度也更高,城墙顶部设有角楼、敌楼、烽火台等防御设施。例如,汉朝都城长安的城墙周长达到了25公里,城墙高度超过12米。
4. 唐宋城池:唐宋时期,城池的规模和建筑水平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城墙高度和厚度也有所增加,城墙顶部设有哨楼、角楼等防御设施。例如,宋朝都城汴京的城墙周长达到了36公里,城墙高度达到了12米以上。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历史文献资料的有限性,对于古代城池的大小和特点等问题,学术界仍存在着一定的争议和不确定性。
城池依等级的不同,可分为府级、县级、厅级、堡级等;一般来说,层级越高,规模也越大,配置的官方建筑也不同。古代的一个城池占地面积具体有多大没有统一标准,不同时代的发展水平不同。春秋战国时的小诸侯国都城面积很多不到1平方公里,只及乡镇大小。
洛阳在什么时候最发达洛阳历史上也是阔过的,毕竟十三朝古都,这么多朝代在此地建都肯定是它辉煌的时候,当然在这些朝代里最厉害那个建都的时候是最发达的,这么算肯定是隋唐时代的洛阳城是最发达的,当时可是世界闻名的大都市,日本的京都据说是模仿那时候的洛阳修建的
唐朝时的洛阳最发达。
洛阳历史悠久,曾有人说“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看洛阳”,共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武周)、后梁、后唐、后晋。
洛阳最发达的时候应该是唐朝。621年,李世民攻克洛阳。洛阳在唐朝的大部分时间里是陪都,地位仅次于长安。有6位皇帝曾经移都洛阳,累计时间约70余年。这期间洛阳便成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特别是武则天,在洛阳称帝的时间达15年。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高潮时期,建筑技术和艺术也有巨大发展。唐代建筑代表性的应属武则天的皇宫——明堂和礼佛堂——天堂建筑,堪称唐代第二、第一高楼。位于今日的河南省洛阳市中州路以北、定鼎路以东的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内,这里是是隋、唐、北宋洛阳城宫城的核心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