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苦寒之地是指哪里 东方金字塔九层妖楼竟与罗布泊神秘相关

目录导航:

  1. 古代苦寒之地是指哪里
  2. 上古地理位置
  3. 古罗布泊湖面有多大
  4. 关于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的地貌
古代苦寒之地是指哪里

苦寒之地西伯利亚 “西伯利亚”名源自蒙古语“西波尔”(泥土或泥泞的地方),意为“宁静之地”

西伯利亚西起乌拉尔山脉,东至杰日尼奥夫角,北临北冰洋,西南抵哈萨克

古代苦寒之地主要指的是中国北方的寒冷地区,特别是东北地区(如今的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份)以及内蒙古等地。这些地区因为气候寒冷,季节性温差大,冬季严寒漫长,人们生活条件艰苦,被称作苦寒之地。在古代,这些地方的农业、狩猎、畜牧业等生产方式都受到了严峻的自然环境的影响。

苦寒之地第一位:东北,这里生态环境一般,草木萧条,冬季逼近零下五十度,泼水成冰,能把耳朵冻掉,夏天最热的时候逼近四十度,苦寒之地第一位东北,毫无争议,苦寒之地第二位:西北,环境是个荒漠,夏天吐鲁番零上五十度,冬天零下三十度,无法生存

古代苦寒之地是指气候寒冷、环境恶劣的地区,常见于北方高纬度地区或高山地区。

以下是一些在古代被认为是苦寒之地的地区:

北极地区: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点,位于北冰洋上,被冰雪覆盖,气温极低,被认为是苦寒之地的典型代表。

寒带地区:古代人们对北方高纬度地区普遍称为寒带,因其气候寒冷而被视为苦寒之地。例如,中国古代将东北地区视为苦寒之地。

高山地区:高山地区由于海拔较高,气温也相应较低,因此也常被认为是苦寒之地。例如,喜马拉雅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等高山地区。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地区在古代被称为苦寒之地,主要是因为那个时代的人们生活条件艰苦,无法适应这些极端的气候和环境。

一般提到的极苦之地都是我国的边疆地区。三国时期经常提到的“雍凉苦寒之地”,指的就是现在的陕西以西的甘肃青岛地区。提到炎热荒凉,大概只能想到下面几个地方了。

1,吐鲁番

没错,大名鼎鼎西游记火焰山的原型。这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 历史 名城。

火焰山是孙悟空大闹天宫时,蹬倒了太上老君的炼丹八卦炉,有几块耐火砖带着余火落到了地上,化生出来的。火焰山有“八百里火焰,周围寸草不生”之说。现实中的火焰山位于吐鲁番盆地中央,当地人称为“红色山脉”,盛夏,在灼热阳光照射下,红色山岩热浪滚滚,绛红色烟云蒸腾缭绕,热气流不断上升,红色砂岩熠熠发光,恰似团团烈焰在燃烧,故名火焰山。

2.巴蜀地区

即如今的四川盆地、重庆地区。这里一开始并不属于传统中原王朝的统治区域,直到秦惠文王时期,秦灭巴、蜀,设巴郡蜀郡。大秦帝国时巴蜀地区还相对比较荒凉,历代秦王也总把巴蜀地区当做囚犯的流放地。秦亡后,后来的大汉太祖高皇帝刘邦被项羽分封至此,他还满心的不乐意,军队入蜀的路上还跑了不少。西南地区在后续王朝中也依旧是不太受重视的地方,官员和囚犯总是被往这里送。巴蜀地区道路难行,“蜀道难”传诵至今,道路不同的地区必然是荒凉难行的。

闷热的环境加上前期开发不够,应该也符合“炎热荒凉”。但是汉朝之后巴蜀地区的发展开始变的很快,是中原王朝必不可少的地区。

3.南越地区

即现在的广东等地。秦汉时期,这里“南岭山中是原始森林,毒蚊害虫,瘴气蛮烟。”割据政权常年保持着跟中原王朝的半独立状态,汉武帝灭南越后,东汉设立交州。历代王朝这里也跟巴蜀地区一样,成了流放囚犯的场所。那个时候的南越并不像中原地区和江南那么繁华,而且也不适合大面积开垦耕种粮食。南岭山脉阻碍了岭南地区与中原的交通与经济联系,使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远不及中原地区,被北方人称为“蛮夷之地”。由于南方一带群山环绕,与中原沟通困难而开发的较晚,但野生动物富饶,所以南方人多以狩猎、打渔等方式生存。直到两晋南北朝唐宋时期,人口开始大量南移,这里逐渐发展起来。

上面3个地区就是可以想到的古代符合炎热 荒凉的地区,当然现在都已经开发的很好了。

罗布泊

新疆罗布泊,甘肃玉门关,缅甸野人山等地都属于炎热荒凉的极苦之地。

阿里 !这里有浩瀚的天空, 苍茫的大地,有洁白的神山冈仁波齐,有蔚蓝的圣湖玛旁雍错,有翱翔的雄鹰,有奔跑的藏羚羊和藏野驴,更有淹没在黄沙中的古格王朝和大量的远古文明遗迹.....

阿里又是喜马拉雅山脉与冈底斯山脉相聚的地方,被称之为"万山之祖"。

这里也是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又称为"百川之源"。

冈底斯山主峰——岗仁波齐位于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海拔6650米,是全世界佛教徒和印度教徒最尊拜的地方,是东方的"耶路撒冷"。

这是在拉龙山谷拍摄的冈仁波齐主峰,它犹如一座雄伟的冰雪金字塔端坐于峭壁之上,耸立于万山之巅。

天地间的圣湖—玛旁雍措,湖面海拔4582米。晨曦中的玛旁雍措显得那样神秘莫测,与众不同,宁静而致远。

大自然神奇的创造力,竟将雪峰、荒漠和田园这三种相离较远的元素不可思议地结合在一个立体空间里,形成一种完美的组合。

在以荒凉著称的阿里地区,普兰境内的片片翠绿和藏家村庄构成的田园风光,为阿里地区平添了一道独特而靓丽的风景线。

站在这雄浑磅礴的荒原面前,人类显得非常渺小,几乎被大自然完全融化了,这里的每一寸空间都充满着无限的震撼力。

阿里地区约30万平方公里,人口仅有9万多,这相当于3个浙江省那么大的土地上居住着两个浙江大学在校生人数,这样的人口密度是内地朋友难以想象的。

站在隆嘎拉山口放眼四望,周围的山峰五彩斑斓,令人称奇。这里的山体不是单一的土色,竟然还有红绿褐棕各钟颜色,加之高原局域光的照射形成的起起伏伏的轮廓线条,优美的图景简直就是上苍描绘的天然油彩画。

阿里高原上的自然环境如此苍凉而恶劣,然而却是藏羚羊、藏野驴等许多珍稀野生动物自由活动的天堂。

扎达土林以国内最大的土林地貌闻名于世,站在盆地边缘向下俯望,只见那平均宽度达30公里,长100公里的扎达盆地千沟万壑,层层叠叠的土林连绵不断。

上古地理位置

上古的中国版图就是长城以北这块旱田农业经济文化区,东面大致到今天内蒙的东部,可能也包括东三省,南面在河北、山西、陕西的南部,基本以黄河、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为界,西面到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面到今俄罗斯图瓦共和国

在中国上古时代一般指夏以前的时代。在两河流域和埃及一般指公元前5000年以前的历史时代.那么关于中国上古传说中的神秘之地有;

1、中国最神秘之地花山谜窟

花山谜窟处于北纬29°39′34“和29°47′7”之间,是北纬三十度神秘线上唯一一处石窟群奇观。同在这条神秘线上的还有:北大西洋百慕大三角海域、埃及金字塔及狮身人面像、亚特兰蒂斯大陆、撒哈拉大沙漠等。

2、中国最神秘之地罗布泊“魔鬼三角区”

为揭开罗布泊的真面目,古往今来,无数探险者舍生忘死深入其中,不乏悲壮的故事,更为罗布泊披上神秘的面纱

3、中国最神秘之地湖光岩:湖面落叶无影踪

湖光岩位于湛江城西南部18公里处,不论多少树叶落入湖中即不沉又不漂象谜一样不知去向.

古罗布泊湖面有多大

古罗布泊湖面有3000平方公里。

罗布淖尔系蒙古语音译名,意为多水汇集之湖,海拔780米左右,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部的最低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最东缘,若羌县北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东南部,中心位于北纬40.5°,东经90.3°。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疏勒河等汇集于此,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2]

1.6万平方公里。

罗布泊(Lop Nor),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湖泊,由于形状宛如人耳,被誉为“地球之耳”,又被称作“死亡之海”,又名罗布淖(nào),《山海经》称之为“幼泽”,也有称泑泽、盐泽、蒲昌海、牢兰海、辅日海、临海、洛普池、罗布池等多种名称。


参照2000年前秦汉时期的生态状况为标准,根据当时的古建筑遗迹和湖岸线痕迹来推算,罗布泊湖泊群的水面总面积大约在1.66万平方公里左右。

古代的时候有20000多平方公里,现在罗布泊水域面积有3000平方公里。

罗布泊以前是有水的,罗布泊在1942年测量的水面积为3000平方公里,也就是说罗布泊以前的水域面积非常大,罗布泊还孕育了很多文明的发展,有楼兰古国等等,也就是说罗布泊以前是一个地产丰富的地区。

罗布泊又名罗布淖,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湖泊。海拔780米左右,位于塔里木盆地的最低处,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疏勒河等汇集于此,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被誉为“地球之耳”“死亡之海”,后来经过地质工程者的改造,这里变成了“希望之城”。

罗布泊主要景点

1、汉代烽火台:离库尔勒60公里处的一座保持较好的古烽火台遗址。有学者根据修建长城的防御意义,认为古长城的西端应包括了尉犁县的古烽火台,若此成立,该烽火台应是西长城的起始。

2、营盘汉代遗址:一处罗布泊地区中保存较完好的古遗址。有一圆形城墙,直径300米,墙残高近6米,城西有一佛塔遗址,碎土坯形成金字塔形。古城北边两公里处的高台地上,存有佛塔基座,佛塔基座西边则是著名的古墓群,为罗布泊地区最大的墓葬群。

2万平方公里

古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1800万年,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在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下,湖盆地自南向北倾斜抬升,被分割成几块洼地。

关于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的地貌

塔里木盆地是风蚀地貌,准葛尔盆地是荒漠沙丘地貌。

准葛尔盆地呈不规则三角形,地势向西倾斜,北部略高于南部,北部的乌伦古湖(布伦托海)湖面高程479.1米,中部的玛纳斯湖湖面270米,西南部的艾比湖湖面189米,是盆地最低点

①风蚀地貌 垂直裂隙发育的基岩,经长期风蚀,形成一些孤立的石柱,称为风蚀柱。由于近地表的气流中含沙量较多,磨蚀较强,再加上岩性的差异,特别是下部岩性软于上部,则易形成顶大基小的风蚀蘑菇。风常沿着暴雨冲刷的沟谷吹蚀,使之进一步加深扩大,形成风蚀谷。风蚀谷外形宽窄不一,底部崎岖不平。风蚀谷不断扩展,使谷地不断缩小而形成岛状高地或孤立小丘,称为风蚀残丘。在水平岩层地区,由风蚀而成的平顶残丘,形态酷似城堡,称为“风城”(风蚀城堡)。由松散物质组成的地表,经长期吹蚀后在局部地方形成的凹地,称为风蚀洼地或风蚀坑。风蚀洼地呈椭圆形或马蹄形,背风坡较陡。干旱地区湖积和冲积平原常因干缩而产生龟裂,主要由定向风沿着裂隙不断吹蚀,使裂隙逐渐扩大而成沟槽,沟槽之间形成可达5~10m的垄脊。这种地貌在塔里木盆地的罗布泊地区最为典型,维吾尔语中称为“雅丹”,意即具有陡壁的风蚀垄槽。

②风积地貌 风积地貌主要是指各种类型的沙丘。其中新月形沙丘是在风向比较固定的风力作用下形成的堆积地貌,形似新月,其两翼顺着主风向延伸,迎风坡凸而平缓,背风坡位于两翼之间,凹而较陡。沙丘高度一般为数米至30m。新月形沙丘是由沙堆发育而成,新月形沙丘又不断扩大,或因不同大小沙丘移动速度的差别,使二个以上新月形沙丘连结起来,构成新月形沙丘链。规模巨大的沙丘链,在迎风坡上往往叠置着次一级新月形沙丘或沙丘链,因而形成复合新月形沙丘链。它常长达10余km,高达100m以上。单个新月形沙丘一般分布在沙漠的边缘地区。而新月形沙丘链发育在沙漠腹地,或是沙子来源丰富的地区。这类沙丘都属于垂直于风向的横向沙丘。此外,还有金字塔形沙丘、蜂窝状沙丘等。这类沙丘是在多风向、且风力又大致相似的情况下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