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历史讲解 孙吴为什么起内讧的原因

目录导航:

  1. 三国的历史讲解
  2. 三国演义孙吴起内讧概括
三国的历史讲解

三国历史简介:随着汉朝的末落,越发多的人想要造反,于是天下枭雄被分成了三大派系,分别是魏蜀吴。三国出了诸多的猛将,也有很多智慧超群的幕僚,但最后还是给司马家等到的机会,魏蜀吴的成果都成为了他的嫁衣。

资料: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1]),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三国的历史,主要是就是讲的是在东汉末年,由于诸侯国分封过多造成了群雄割据的局面,然后群雄争霸过后,最后就剩了三个,占领了北方的曹操,国号为魏国,占领了东南方的孙权,国号为吴国,还有占领了蜀地还有汉中的刘备,国号为蜀国,这三国最终也被一一毁灭合成一个国家

三国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时期。

东汉末年,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并实际上以丞相的职位掌握东汉政权,取得“魏王”称号,加九锡。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继承其位,同年强迫东汉的末代皇帝献帝刘协将皇位禅让给他,建立了曹氏政权,国号“魏”,史称“曹魏”,至此东汉政权正式灭亡,三国时代正式开始。

221年,以益州为根据地的刘备自立为皇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同年,割据扬州、荆州、交州等地的孙权接受曹魏政权的册封,开始称“吴王”。229年,他正式称帝建国,国号“吴”,史称“东吴”。

已经事实上控制曹魏政权的司马家族于263年吞并蜀汉后,司马炎于265年废魏元帝自立,国号“晋”,史称“西晋”。

西晋于280年攻克江南的孙吴政权,正式统一中国,三国时代就此结束。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190年,汉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崩溃,军阀四起,天下大乱。208年发生赤壁之战,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

曹魏后期的实权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266年2月8日,魏国权臣司马炎迫使魏元帝禅让帝位,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三国时代结束,晋朝时代开始。280年,晋灭东吴,统一全国。至此,三家归晋。

三国演义孙吴起内讧概括

三国孙吴孙权在位时,爆发的孙和、孙霸储位之争,导致参与争储的这两位皇子一死、一废,可谓两败俱伤。

更要命的是,众多孙吴元老勋贵、公卿大臣,或主动,或被动地卷进这场储争;他们互相攻讦,誓不两立,以至出现“中外官僚将军大臣举国中分”的危急局面。

即便保持中立者,如丞相陆逊,最终也因被孙权视为某派党羽,而遭致严谴,他们或郁郁而终,或被废置闲散职位。孙吴政权因此遭到极大削弱,差点“提前”分崩离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