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的历史演变过程 俄罗斯农夫法历史

目录导航:

  1. 俄国的历史演变过程
  2. 俄罗斯历史中文讲解
  3. 俄罗斯集体主义的例子
  4. 俄罗斯农村过冬怎样室内取暖
  5. 俄罗斯农家小院是如何诞生的
  6. 为什么俄国十月革命没有农民
俄国的历史演变过程

俄国由于地处北方,很久以前是由游牧民族建立的一个个小的游牧部落国家。随着蒙古帝国的兴起,在当地建立了金帐汗国。金帐汗国对俄地区统治了上百年。

随着蒙古帝国的衰落,游牧部落中的一个罗斯公国陆续的吞并了其他的几个小国,开始壮大起来。这就是俄国的前身。

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后,最后的公主逃到了罗斯公国,嫁给了公国的莫斯科大公。莫斯科大公从此和古罗马帝国有了血脉关系,因此他自认为是古罗马的继承人,所以改称呼为“凯撒”,将国家改为俄罗斯帝国,凯撒在俄语里面的发音被翻译成沙皇。因此,这时的俄国被称为沙皇俄国。

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俄罗斯成为了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独立。

以上就是俄国的历史演变过程。

1812年俄法战争后,俄罗斯以抵制拿破仑入侵的民族主义和大革命思潮为目的,减少了法国语言和法国文化对俄罗斯的影响,更加重视俄罗斯本土文化的发展。

此后,俄罗斯继续扩张,越过乌拉尔山逐渐征服了亚洲北部。

俄罗斯历史起源于东欧草原上的东斯拉夫人,混血的罗斯人是俄罗斯人和白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的共同祖先。基辅罗斯是东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个国家。

6世纪时,东斯拉夫人逐渐向东欧草原地区迁徙。862年,以留里克为首的瓦朗几亚人征服东斯拉夫人,建立留里克王朝,882年,建立了基辅罗斯,12世纪分裂为若干独立公国。1237年被来自于亚洲东部的蒙古军队占领,建立钦察汗国。

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称沙皇,建造克里姆林宫,莫斯科大公国逐渐发展为东北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领导其他公国摆脱了蒙古鞑靼的统治,使俄罗斯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1613年,开创罗曼诺夫王朝。1721年,彼得一世在与瑞典王国进行大北方战争胜利后,被俄罗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罗斯皇帝”的头衔,俄罗斯正式成为俄罗斯帝国。并于18世纪中后期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达到鼎盛。

1898年成立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苏联共产党前身),俄国工农群众经过1905年第一次俄国革命、1917年2月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二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俄历十月)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1990年6月12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发表《国家主权宣言》,宣布俄罗斯联邦在其境内拥有“绝对主权”(“俄罗斯独立日”)。1991年8月,苏联发生八一九事件。9月6日,苏联国务委员会通过决议,承认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个加盟共和国独立。

1992年4月16日,俄罗斯第6次人代会决定将国名改为“俄罗斯”,从而恢复了历史上的名称;17日,最后决定使用两个同等地位的正式国名“俄罗斯联邦”和“俄罗斯”。

1、彼得堡时期/俄罗斯帝国(1703-1917年)沙皇俄国晋升为俄罗斯帝国 彼得一世(彼得大帝1682-1725年在位)的改革与战争:通向西欧之路。

2、对内励精图治,加强中央集权制,对外发展与西欧的关系,加强俄国的实力,从而使古老的俄国逐渐摆脱了中世纪封闭落后的状态。

3、1713年,彼得一世做出了一个对俄罗斯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决定,他放弃了有着八百多年历史的俄罗斯古老都城——莫斯科,在从瑞典手中夺来的涅瓦河口,重新建立了一个崭新的首都——圣彼得堡。

4、 1721年获得皇帝称号。

5、1725年1月28日,彼得一世去世了。

6、 女皇叶卡捷琳娜一世(1725-1727年) 皇帝彼得二世(1727-1730年) 女皇安娜(1730-1740年) 女皇叶莉莎维塔(1741-1761年) 皇帝彼得三世(1761-1762年被杀) 皇帝伊凡(1762-1764年被杀) 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年)的开明专制。

7、 1762年,一位33岁的女皇登上了沙皇的宝座,史称叶卡捷琳娜二世。

8、她在杀害丈夫彼得三世和竞争者伊凡之后,为争取贵族的支持,解放贵族,免除贵族的兵役,但强化农奴制度。

9、引起普加乔夫起义(1773-1776年)。

10、 保罗一世(1796-1801年被杀) 亚历山大一世(1801-1825年)的自由主义的细微改革。

11、与拿破仑的战争(1812年)。

12、十二月党人起义。

13、俄国向何处去? 尼古拉一世(1825-1855年在位),“黑暗王国”;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

14、斯拉夫派与西欧派的形成,思想论战。

15、 亚历山大二世(1855-1881年在位),农奴制的废除(1861年俄历2月19日改革),革命民主主义的诞生和民粹派运动。

16、 亚历山大三世(1881-1895年在位)的暴政;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17、 尼古拉二世(1895-1917年在位)民粹派与无产阶级革命派的论战。

公元15世纪末莫斯科公国大公伊凡三世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国家(莫斯科大公门国)。伊凡四世自封沙皇,其国号称俄国。到16~17世纪伏尔加河流域,乌拉尔和西佰利亚各族先后加入俄国,使它成为了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公元1502年,伊凡三世率领俄国大大小小的王公联合克里米亚汗国,消灭了金帐汗国,结束了蒙古人对俄国长达260年的统治,使俄国人完全摆脱了白色蒙古人的称谓。 伊凡三世借着这桩婚事的价值,开始以拜占廷帝国的继承人自居,并自称莫斯科公国为第三罗马。 然后打着宗教和民族的两面旗帜,进行南征北战,用武力积极扩大莫斯科的权力。

世界各地千百万人,包括俄罗斯在内,通过出售各种致命武器和部署军队来领导世界第三次世界大战,抗议俄罗斯对乌克兰的破坏性战争,抗议帝国主义者的阴谋——,包括核武器在内。 直到他去世,留给吕克王朝子孙的是统一、不断强大的俄罗斯国家。 出于礼貌,这个地区的任何动作都需要考虑俄罗斯人的想法。

最初,俄国只是松散的罗斯公国,著名的弗拉伊米尔,莫斯科,基辅,圣彼得堡等公国。在古罗马时期,古罗马恺撒大帝把日耳曼人,凯尔特人,斯拉夫人称之为欧洲三大蛮族。斯拉夫人的迁徙演变就是俄国不断崛起的历史。

斯拉夫人经过不断变化分为:东斯拉夫人,西斯拉夫人,南斯拉夫人。这些部族经过迁徙演变形成了新的国家和民族。东斯拉夫人在9,10世纪建立起强大的基辅罗斯,到13世纪蒙古人入侵,基辅罗斯衰亡。形成了十八个公国,并臣服于金帐汗国。基辅罗斯被俄国史学家认为是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的前身。如果按照泛斯拉夫主义的观点:中欧,东南欧,东欧的各个国家都属于斯拉夫国家。

14世纪伊凡四世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开始对外扩张,伊凡四世,以拜占庭帝国的宗教东正教为国教,以双头鹰作为国微,并以第三罗马帝国自居。首先,越过乌拉尔山脉向东扩张,征服蒙古。再次越过外高加索山脉向南扩张。17世纪建立了罗曼诺夫王朝,他们正式以沙皇作为称号,对外号称沙俄。17世纪,通过彼得大帝改革沙俄迅速走上了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彼得大帝时期与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占领了外兴安岭地区。19世纪通过农奴制改革俄国走上了新兴的资本主义道路,这时俄罗斯己占败许多的强国:瑞典、芬兰、奥斯曼帝国、法国等等。

进入二十世纪欧洲各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1905年发生了日俄战争,俄国战败了,这被俄国人认为是奇耻大辱。1914年----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了,沙皇俄国退出了历史舞台。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诞生了。1922年,苏维埃俄国与其它民族共和国组成新的国家――苏联。苏联从一开始就受到帝国主义的封锁,但通过苏共(斯大林)领导并执行一系列的经济计划,苏联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成为和美国并驾齐驱的超级强国。世界分为两大阵营(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苏联也在二战中夺取了大片领土,把自己的利益伸向了世界。苏联的综合国力在勃列日涅夫时代达到了巅峰。

进入二十世纪最后的十年,苏联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在东欧,东南欧,非洲,各社会主义国家也消失了。七十年辉煌历史的苏联就像一颗耀眼的流星一样在历史的天空中划过,给人留下了深深地留恋和记忆。但是,斯拉夫人不同的文化,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始终无法使他们和谐相处,他们之间的百年恩怨情仇不断在上演。直到今天,俄罗斯仍有着复杂的怀旧情结,俄罗斯人好斗,血腥暴力是其最根本的民族特性。

俄罗斯历史中文讲解

俄罗斯历史

俄罗斯历史始于东斯拉夫人,亦是后来的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基辅罗斯是东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个国家。988年开始,东正教从拜占庭帝国传入基辅罗斯,由此拉开了拜占庭和斯拉夫文化的融合,并最终形成了占据未来700年时间的俄罗斯文化。13世纪初,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占领后,最终分裂成多个国家,这些国家都自称为是俄罗斯文化和地位的正统继承人。

13世纪以后,莫斯科逐渐成为原先基辅罗斯文化的中心。16世纪中叶伊凡四世时代,莫斯科大公国改称沙皇俄国。到18世纪彼得一世称帝,改称俄罗斯帝国,横跨从波兰到太平洋的广袤地域。1861年,俄罗斯废除农奴制。随后农民不断增加,对土地的需求也不断增长,急剧加大了革命的压力。从废除农奴制度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俄国推出了斯托雷平改革、1906年宪法和国家杜马,极大地改变了其经济和政治状况,只是沙皇尼古拉二世依然没有意愿放弃独裁统治。

军事战败和食物短缺引发了1917年俄国(10月)革命,此后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无产阶级)登上权力的舞台,建立了苏联。从1922年至1991年,苏联逐渐成长为一个超级大国。但随着经济和政治体制的缺点所引发的矛盾越来越尖锐,1991年苏联解体。

1991年后,俄罗斯联邦成立并继承了苏联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然而,俄罗斯已不再是超级大国。直至今日,俄罗斯的政治经济结构依然带有沙俄和苏联的特点。

俄罗斯联邦,又称俄罗斯、俄联邦、俄国。

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邻国西北面有挪威、芬兰,西面有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白俄罗斯,西南面是乌克兰,南面有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东南面有中国、蒙古和朝鲜。东面与日本和美国隔海相望。海岸线长33807公里。

面积1709.82万平方公里,人口 ,14623 万。

公元十五世纪末,以莫斯科大公国为中心,逐渐形成统一的封建国家。1547年伊凡四世改大公称号为沙皇,1721年彼得一世被元老院授予“全俄罗斯皇帝”的头衔,并建立俄罗斯帝国。对外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曾吞并欧亚多个国家,于十八世纪中后期叶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谢耶芙娜统治时达到鼎盛时期。

1917年十月革命后建立了苏维埃俄国。1922年12月30日,苏俄同一战后从俄罗斯帝国独立出去的各个国家组成苏联。冷战期间成为超级大国,通过大力发展军事力量来同美国争霸。1991年12月26日,宣布苏联停止存在,俄罗斯联邦成为完全独立的国家,并成为苏联的唯一继承国。1993年12月12日,经过全民投票通过了俄罗斯独立后的第一部宪法,规定国家名称为“俄罗斯联邦”。

俄罗斯集体主义的例子

集体主义及其表现

集体主义是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另一个突出特征。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一文中曾指出:“在俄罗斯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是集体的,而不是个人主义的生活方式,这种习惯的消退是非常缓慢的。”

(一)村社传统和米尔文化

俄罗斯有1 000多年悠久的村社土地占有传统以及近70年的农业集体化历史。农村公社“米尔”实行土地共有私耕制,个体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1861年的改革仍然保留了村社和定期重分土地的习惯。俄国农民自古以来认为,土地不是私有财产,只是劳动的条件。据统计,19世纪末公社土地所有制在欧俄中央省份达到96%,在北部省份达到98%,在南方达到80%~90%。俄国政府利用公社加强对农民的控制,同时也强化了农民心中土地归公社所有的传统意识。

1917~1920年的土地改革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全部土地再次收归苏维埃国家所有。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开始后,集体农庄取代了村社,村社的传统得以延续。历史学家米罗诺夫曾得出结论:“苏联城市和农村的生活都建立在革命前俄国重分村社的基本原则基础之上,斯大林时期在许多领域内复苏了村社的体制。”

不管俄国农民是生活在村社还是集体农庄里,农民的土地私有制观念非常淡薄。土地平均分配和定期重分,村社分配租税,给予贫困农户税收优惠和救济,这些制度使俄国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根深蒂固。对俄国农民来说,村社就是世界,就是和平和安定。俄国的农民特别依赖村社的这种救济和福利功能,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一文中指出,“大多数俄罗斯人不是把改善自己处境的愿望同自己的努力和创业精神联系在一起,而是首先想到国家和社会的扶持和帮助。”

(二)固守传统,抵制改革

俄国人对土地集体所有的观念决定了1991年后俄罗斯《土地法典》的难产。在政府政策相对宽松、允许土地买卖的时期,俄国人依然想方设法抵私有制。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但俄罗斯农业用地能否自由买卖的问题却长期得不到解决。俄罗斯杜马1993年通过法律取消了对买卖个人副业用地和个人住房建设用地的时间限制,1997年和1999年俄罗斯国家杜马审议的《土地法典》草案中农业用地的自由买卖问题依然被搁置。叶利钦不得不以总统令的形式多次重申:土地份额所有者有权自由支配自己的土地。

2000年1月代总统普京向国家杜马发出了尽快通过悬而未决的《土地法典》的呼吁。2001年10月,普京签署法令,允许俄罗斯人买卖土地用于工业目的或建造房屋。直到2002年6月,俄罗斯独立后的第11个年头,国家杜马终于通过了同意土地自由买卖的法律,这是1917年革命以来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土地买卖的合法性,距离斯托雷平改革过去了近100年的时间。

(三)个人自由和个人价值不受重视

俄罗斯民族性格中的集体主义表现在社会生活中,就是个人自由和个人价值不受重视。持不同政见者是俄罗斯一个非常独特的社会政治现象。一些人因对政权不满而被迫流亡国外,比如伊凡四世时的大贵族库尔勃斯基,苏俄时期被驱逐出境的700名哲学家,苏联时期著名作家索尔仁尼琴等。

还有一些持不同政见者因发表“不合时宜”的言论被政权宣布为疯子或精神病患者,政府严密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在《望远镜》杂志上发表《哲学书简》的恰达耶夫,每天在家都要接受沙皇派来的精神病医生的检查。生物遗传学家若列斯·麦德维杰夫被当局关进了精神病医院,在他出访英国期间,苏联当局剥夺了他苏联公民的资格,禁止他和家人返回苏联。

实行开明专制的女皇叶卡捷林娜二世把《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的作者拉吉舍夫看成是“比普加乔夫更坏的叛逆者”,并把他流放到西伯利亚。著名核物理学家安德烈·萨哈罗夫因反对苏联出兵阿富汗和抗议苏联侵犯人权的行为,被当局驱逐出莫斯科,流放到高尔基市。20世纪20年代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刑法典的补充条款规定:对反革命分子和煽动反对苏维埃政权的人要实行强制性驱逐,这项条款一直保留到1961年。

(四)平均主义的思维方式

宗教哲学家别尔嘉耶夫说过:在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观念里,平均分配、平等主义观念一直占据主导地位[14]。俄国人对鼓励个人成功的理念有着本能的反感,当今的俄联邦共产党就像19世纪的俄国民粹派和斯拉夫派一样,宣称集体主义的俄罗斯思想本质上就是深刻的社会主义。

平均主义的思维方式在俄罗斯联邦实行的证券私有化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反映。叶利钦全盘否定苏联历史,否定苏联共产党,但为了“使改革不可逆转”,他不自觉地采取了具有浓厚平均主义色彩的办法。1992年10~12月,俄罗斯开始在居民中发放私有化证券,无偿转让国有资产,凡俄罗斯公民,不分年龄、社会地位、收入水平,每人获得1万卢布的私有化证券。俄罗斯走在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上,只考虑了社会公平,而没有兼顾经济效益。

俄罗斯农村过冬怎样室内取暖

俄罗斯的农村,过冬都是用劈柴取暖,俄罗斯的农村到了冬季特别寒冷,俄罗斯的森林资源特别丰富,俄罗斯的农民在入冬前砍伐大量的劈柴,过冬时,在室内用劈柴取暖

俄罗斯地带是永久冻土,所以居民的房屋都必须建筑在深埋于地下的木桩上,房屋与地面最少有0.9米的间隔,不能直接建在冻土上,否则室内热气会融解冻土地基,发生房屋倒塌。

房子不但特别厚实,而且门窗要四五层,以防室外寒气侵入。由于拥有强大的供暖系统,在俄罗斯的城市里,所有的室内几乎都在25°C以上。进屋都自带仙气儿,完全是逼着你升级装备的节奏。

俄罗斯农村过冬使用取暖炉在室内取暖,也可以采用火墙,地暖的方式,更多的使用劈柴和煤炭的作为燃料进行燃烧。使用取暖炉,一定要注意室内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俄罗斯农家小院是如何诞生的

俄罗斯农家小院源于18世纪,是俄罗斯农村传统住宅形式之一。它通常是一个四合院式的建筑群,由主屋、厨房、谷仓、畜舍等建筑组成,四周有院墙环绕,形成一个封闭的小院子。

这种建筑形式的诞生与俄罗斯的农业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为农民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同时也方便了耕作和畜牧生产的管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俄罗斯农家小院逐渐被取代,但它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至今仍被广泛传承。

俄罗斯农家小院的诞生源于俄罗斯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和家庭结构。在农村,家庭与农业密不可分,因此农家小院成为了农村生活的主要形式。它是由几栋房屋和一个庭院组成的,一般包括住宅、仓库、畜棚、花园等。小院的结构和布局都是按照家庭的需要和习惯来设计的,因此每个农家小院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在这里,人们可以享受到自然的美好和丰富的农村文化。

俄罗斯农家小院,也称为“木屋”或“木结构小屋”,是俄罗斯农村的传统建筑形式。它们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俄罗斯的农村居民开始利用当地的木材和树皮建造住房。

以下是俄罗斯农家小院诞生的主要原因和过程:

自然资源丰富:俄罗斯拥有广袤的森林和丰富的木材资源。因此,木材成为当地居民主要的建筑材料。他们利用木材建造木屋来满足居住需求。

气候条件适宜:俄罗斯的冬季漫长而寒冷,使用木材建造的房屋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能够帮助居民在严寒的冬季保持温暖。

传统文化传承:在俄罗斯,木屋是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许多古老的木屋建筑风格和技巧被代代相传,成为当地居民心中的文化遗产。

实用性和灵活性:木屋具有建造速度快、易于维修和改造等优点。这使得它们成为农村居民的理想选择,尤其是对于那些需要频繁搬迁以适应环境和季节变化的家庭。

独特的审美价值:俄罗斯的木屋建筑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许多木屋被装饰成各种风格,如民间艺术、传统俄罗斯或现代设计等。这些小院成为当地的一道美丽风景线。

俄罗斯农家小院的诞生主要源于当地的自然资源、气候条件、传统文化和实用性。这些小院不仅是居民们的居所,也是他们文化和历史的象征。

为什么俄国十月革命没有农民

1. 俄国十月革命没有农民参与。
2. 这是因为在当时的俄国社会中,农民阶级在经济和政治上处于相对较为落后的地位,缺乏组织和领导能力,同时也受到封建地主的控制和压迫。
因此,他们在革命中没有形成强大的力量。
3. 此外,十月革命的主要参与者是工人和士兵,他们在城市中组织起来,形成了强大的工人和士兵委员会,通过武装起义推翻了临时政府。
农民在革命后的土地改革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革命的初期并没有直接参与到革命行动中。

因为俄国十月革命的形式是以城市包围农村,参加革命的主体是城市的工人和手工业者或城市其他小商业者等。所以很少有农民参加。中国革命的形式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所以参加者大多是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