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英国的历史事件 英国历史外交事件

目录导航:

  1. 21世纪的英国的历史事件
  2. 1840前后英国发生的事
  3. 英国四大重臣
  4. 中英建交历史
  5. 外交故事还有哪些
  6. 中英建交是哪一年
  7. 我国与英国建交的时间
  8. 英国历史上有哪几位出名的首相附人物事迹
  9. 英国与什么国家关系最好
21世纪的英国的历史事件

英国在1月31日正式离开欧盟,英欧关系进入为期近一年的“过渡期”,而随着“欧盟英国”的逝去,一个“全球英国”却向世界走来。

如果说英国大部分民众之所以选择脱欧,是因为英国加入带来的利好,大多被第三产业及食利阶层吞噬,而蓝领阶层和底层民众,除了工作机会被蜂拥而来的欧盟欠发达成员国的移民所抢夺以外,就连福利兜底也被移民分薄。

那么对于英国政界而言,选择脱欧无疑是因为随着二十一世纪的时局变化,让他们察觉到了脱离欧盟对于英国来说,有着巨大挑战的同时也有着巨大的机会。

“全球英国”这一概念,早在三年前英国举行脱欧公投时,就已经被提出来的主张,该主张虽然没有妄想“重返帝国时代”,但试图成为国际秩序中一极,英国自己掌握主导权,掌握国运的目的不言而明。

在英国脱欧之前,欧盟政治一体化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英国在欧盟内处处都感觉到了自身独立性的被侵蚀,可供回旋的余地变小。

然而七十年代英国之所以选择加入欧盟的前身欧共体,不过是想通过加入欧共体更好的对美国施加影响,同时可以在欧共体内发挥英国的作用。

也就是说,对于英国而言,欧共体不过是一出新的“平衡外交”,只是在欧陆之外,增加了美国这一环。

因此,英国可谓从没有成为欧洲一员的想法——事实上,这从七十年代英国就举行了第一次脱欧公投。

那么,英国脱离欧盟之后,真的可以做到“全球英国”,乃至成为世界一极吗?

虽然英国现在可谓内忧频仍,又是苏格兰闹独立,又面临着多元社会冲突,但英国确实拥有着足够的筹码。

首先是帝国的遗产“英联邦”——各个成员国,仍然跟英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虽然这种联系在英国加入欧盟之后有所减弱,但这些国家拥有着同一种通行语言、政治制度,在美国外交思维逐渐“政治不正确”的今天,英国无疑可以成为这些国家新的“想象纽带”。

因为,英国确实具备这个软硬实力——联合王国如今仍然是全球第五大经济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海外援助第三大国、世界金融中心,同时军费预算位列北约第二,英国的老龄化程度相较欧洲整体而言,并不严峻,以及最重要的是英美关系在英国脱欧之后,有着充分的想象空间。

不过“全球英国”这个战略蓝图虽然很美好,但在如今全球化遭到冲击的今天,作为“全球英国”关键的“美英关系”会如何发展,恐怕才是英国眼下的当务之急。

1840前后英国发生的事

政治上,1832年议会改革进一步完善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体,两党制逐渐形成。

经济上,工业革命完成,社会生产力提高,英国成为世界霸主和“世界工厂”,商品经济繁荣,自由主义经济盛行。

外交上,对外开拓殖民地,掠夺工业原料和廉价劳动力,开拓市场,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英国四大重臣

1、财政大臣

财政大臣是英国内阁中,主管经济与金融事务之官员职称,通常简称财相。

财政大臣负责管理国王陛下财政部,职位相当于其他国家的财政部长。财政大臣一般被认为是四大国务大臣之一,在近年来,地位更是仅次于首相。现任财政大臣是菲利普·哈蒙德。

2、英国外交和联邦事务部

英国外交和联邦事务部(Foreign and Commonwealth Office,通常叫作 Foreign Office或FCO)是英国负责推广海外利益的政府部门,由英国外交部及联邦事务部于1968年合并而被创设。外交和联邦事务部的首长是外交及联邦事务大臣,通常被简称为“外交大臣”。

这个职位与财政大臣和内政大臣一起被看作内阁的三个最有威望的职位。这些职位与首相一起构成重大国务官位。

3、内政大臣

内政大臣(英语:Secretary of State for the Home Department,简称:Home Secretary),英国内政部的部长,掌管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内政、全英国的移民和公民事务。现任内政大臣为贾伟德,服务于特蕾莎·梅内阁。

4、掌玺大臣

这个职位首先就像它字面上讲的掌管英国的国玺,负责保管国玺和起草、颁发各种政府文件,历来就是政府首席大臣,因为他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国玺的掌管人 。

所有重要的政府法令、条约、议会宣召令、国王赏赐令、委任书、特许状,均由大法官拟定和颁行,都必须加盖国玺才能生效。

5、首相

首相为“首席宰相”的缩写,是君主立宪制国家中内阁首脑的中文通称,如英国、日本的内阁首脑。

首相的产生各国规定不一,英国首相只能由下院多数党领袖担任并由英王任命;日本首相由国会提名经议员选举产生,并经天皇任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议会中占多数议席的政党(执政党)的领袖(总裁)是当然的首相。首相享有非常广泛的权力。

四大国务大臣,即所谓的首相(首席总理大臣)、财政大臣(财相)、外交大臣(外相)、内政大臣。

连任首相的英国保守党领袖卡梅伦让四名重臣留任。

四名获得留任的是财政部长奥斯本、内政部长特丽莎·梅、外交部长哈蒙德及国防部长法伦。奥斯本兼任首席国务部长,这一职位相当于卡梅伦的副手。

另外,伦敦市长约翰逊在新内阁的角色备受关注。预计卡梅伦会在英国时间周一宣布其他主要部长的人选,并花数周才能敲定全体内阁名单。英国媒体认为,卡梅伦领导保守党取得辉煌选战成绩,但前路更为艰难。

中英建交历史

1972年3月14日。

从1950年英国承认新中国到1972年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中英全面建交谈判持续了二十二年。两国谈判的重点是联合国席位问题和台湾问题。

1972年3月14日。中英关于互换大使的联合公报达成协议,基本内容有三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联合王国政府一致确认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和平等互利的原则,决定自1972年3月13日起将本国派驻对方首都的外交代表由代办升格为大使。

2、联合王国政府承认中国政府关于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的立场,决定于1972年3月13日撤销其在台湾的官方代表机构。

4、联合王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联合王国政府的上述立场表示欣赏。

这是因为英国在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终于使英国政府放弃了“两个中国”、“台湾地位未定论”的错误立场,让中英外交关系走上了正常健康的轨道

英国是较早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之一,并愿意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但是,直到1972年,双方才正式建立大使级的外交关系

外交故事还有哪些

1、清粥小菜化矛盾

胡传忠(前驻英国使馆参赞)总理的外交手段的确很灵活。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阿尔巴尼亚部长会议主席访华,向中国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援助要求。

周总理说无法完全满足,双方因此僵持不下。周总理就指示外交部同志第二天请阿尔巴尼亚代表们访问大寨,并交待说明天的晚餐就吃小米粥、玉米,再准备几个简单素菜和一个荤菜。

当时,负责的人都不相信,说招待外宾怎么只有一个荤菜呢,于是又给准备了两个,但总的来说吃得还是比较简朴。

从大寨回来以后,周总理就对阿方代表说了:“你看中国目前的情况还是比较艰苦的,我们多送给你阿尔巴尼亚一吨米,我们就要勒紧自己的裤带。”后来,那个阿尔巴尼亚代表团就降低了要价。

2、晏子使楚

晏子名婴,春秋后期齐国的国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一次,晏子出使到楚国去,楚国国王知道晏子的个子很矮,就想捉弄他。楚王命人在城墙的大门旁边又开了个小门,请晏子从小门进去。

晏子知道楚王要戏弄他,严词加以拒绝。他说,“到了狗国,才走狗洞,我现在是出使楚国,不应该走狗门。”

招待晏子的官员听他这么一说,只好请子从大门进去。晏子进去以后,就拜见楚王。楚王故意问:“是因为齐国再没有别人,才派你来的吗?”

晏子回答说:“齐国的人多极了,仅都城就有上百条街道,人们把衣袖举起来,就可以遮住太阳;人们甩掉汗水就象下雨一样。大街上人们肩靠肩,很拥挤,怎么说齐国没人呢?”

楚王接着问:“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派你出访呢?”

晏子不慌不忙地回答:“我们齐国派使节出访很有讲究,对那些精明能干的的人,就派遣他们出使那些道德高尚的国家;对那些愚蠢无能的使臣,就派他们出使那些不成器的国家。我是使臣中最愚蠢、最无能的人,所以就派我出使楚国来了。”

晏子的话使本打算要戏弄他的楚国君臣们面面相觑,半天说不出话来。

3、蔺相如完璧归赵

公元前281年(秦昭襄王26年、赵惠文王18年),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襄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一封信给赵惠文王,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

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受欺骗;想不给吧,又担心秦兵打过来。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宦者令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赵王问:“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有罪过,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国去。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就会收留您?

我告诉他,我曾跟随大王与燕王在边境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这个朋友’,凭这个知道他会收留我,所以打算去他那里。

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现在您竟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的。您不如袒胸露臂,趴在斧质上请罪,就能侥幸得到赵王赦免。

我听从了他的意见,幸而大王赦免我。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是可以出使的。”

中英建交是哪一年

英国于1950年1月6日承认新中国,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中英于1954年6月17日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1972年3月13日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建交后,中英关系历经波折,总体上朝着积极稳定的方向发展。1997年香港政权顺利交接后,两国关系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1972年中英全面建交成为中英关系发展的里程碑。英国国家档案馆收藏的英国外交部档案显示,英国的外交政策并非像许多人想的那样始终追随美国,其对华政策有一定的自主性。

中国和英国建交的时间是1972年3月14日,1950年英国在西方国家中率先承认了新中国,因受朝鲜战争影响,直到1972年双方才正式建交

1954年。

中英两国于1954年6月17日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虽然是代办,但也和建交是一个性质的。1972年3月13日,两国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和英国建交,对我国的影响非常大。毕竟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上影响非常大。不得不说,英国的外交政策真的很灵活,只要符合自己的利益就可以

1972年3月14日,英国先于美国,与中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1950年1月,英国在西方国家中率先承认了新中国,并表示想和中国建交。而新中国要求英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对恢复中国代表权投上赞成票,并表示不再与我国台湾地区当局有任何外交来往。在同年的联合国大会上,英国是投出了赞成票,但当时有美国等国家带头阻挠,中国在联合国代表权问题未能实现。朝鲜战争爆发时,中国军队入朝作战,英国的态度逐渐消极。

1953年,“联合国军”在停战协议上签字,次年4月,中国代表团出席了日内瓦会议,英国再次表示愿意改善中英关系,并于两个月后与我国建立了半建交关系。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国际关系出现了变化,中国和英、美等国的关系走向缓和。

1970年,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了英国驻华代办谭森,请他转达对英国女王的问候。英国女王十分热情,英国首相希斯也公开表示希望访华。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英全面建交谈判正式启动。

1972年3月13日,中英签署并发表互换大使联合公报,中英正式建交。

中国己成为英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国,双边货物贸易达到1000亿美元,中英双向直接投资存量达478亿美元,比疫情前增长近50亿美元。

中英务实合作领域不断拓展,覆盖贸易、投资、金融服务、科技、卫生、清洁能源、数字经济、绿色金融、金融科技等诸多领域。两国金融合作密切。伦敦离岸人民币清算量突破60万亿元人民币。

1972年3月14日。

从1950年英国承认新中国到1972年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中英全面建交谈判持续了二十二年。两国谈判的重点是联合国席位问题和台湾问题。

1972年3月14日。中英关于互换大使的联合公报达成协议,基本内容有三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联合王国政府一致确认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和平等互利的原则,决定自1972年3月13日起将本国派驻对方首都的外交代表由代办升格为大使。

2、联合王国政府承认中国政府关于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的立场,决定于1972年3月13日撤销其在台湾的官方代表机构。

4、联合王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联合王国政府的上述立场表示欣赏。

这是因为英国在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终于使英国政府放弃了“两个中国”、“台湾地位未定论”的错误立场,让中英外交关系走上了正常健康的轨道。

我国与英国建交的时间

1954年。

中英两国于1954年6月17日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虽然是代办,但也和建交是一个性质的。1972年3月13日,两国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和英国建交,对我国的影响非常大。毕竟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上影响非常大。不得不说,英国的外交政策真的很灵活,只要符合自己的利益就可以

正式建交是1972年3月14日。

1950年1月,英国在西方国家中率先承认了新中国,并表示想和中国建交。1970年,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了英国驻华代办谭森,请他转达对英国女王的问候。英国女王十分热情,英国首相希斯也公开表示希望访华。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英全面建交谈判正式启动。1971年,英国得到了美国的默许后同意了中国提出的条件。1972年3月14日,英国先于美国,与中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中英的建交时间为1972年3月14日。中英关于互换大使的联合公报达成协议。从1950年英国承认新中国到1972年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中英全面建交谈判持续了二十二年。两国谈判的重点是联合国席位问题和台湾问题,在中英谈判接近完成时,美国总统尼克松突然宣布访华计划,抢占了西方大国缓和对华关系的先机

英国历史上有哪几位出名的首相附人物事迹

1、丘吉尔

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英国政治家、历史学家、画家、演说家、作家、记者,出身于贵族家庭,父亲伦道夫勋爵曾任英国财政大臣。

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1874年生于英格兰牛津郡伍德斯托克。1940年至1945年和1951年至1955年两度出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

领导英国人民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是“雅尔塔会议三巨头”之一,战后发表《铁幕演说》,正式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

他写的《不需要的战争》获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著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6卷、《英语民族史》24卷等。

丘吉尔是历史上掌握英语单词数量最多的人之一(十二万多),被美国杂志《人物》列为近百年来世界最有说服力的八大演说家之一,曾荣获诺贝尔和平奖提名。

从1929年到1965年,连续36年担任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校长。2002年,BBC举行了一个名为“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调查,结果丘吉尔获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

2、罗伯特·沃波尔

罗伯特·沃波尔,第一代奥福德伯爵,KG,KB,PC(Robert Walpole, 1st Earl of Orford,1676年8月26日-1745年3月18日,又译罗伯特·华尔波尔),英国辉格党政治家,罗伯特·沃波尔爵士(Sir Robert Walpole)是他在1742年以前更为人所知的名称。

后人普遍认为他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首相,尽管“首相”一衔在当时并没有得到法律的官方认可,也没有在官方场合被使用,但有见于他在内阁所施加的影响力,他事实上也是内阁的掌权者。

沃波尔任相期间曾历仕乔治一世及乔治二世两朝,他起先于1721年因南海泡沫事件而取得实权,此后主导政局约20年之久,惟后来因为对西班牙开战而失势。

沃波尔首相任期始于他在1721年出任第一财政大臣之职;但也有人认为内阁重臣汤森子爵在1730年退仕,沃波尔继而完全领导内阁后,其首相任期才正式开始。

不过,人们多数取前者为其首相生涯的起点。沃波尔一直到1742年才辞职退仕,成为历史上最长任的英国首相。

在任首相期间,沃波尔曾努力避免对外开战,并维持低税率政策,让英国免于欧陆战争影响,使经济繁荣稳定。至于在他的个人影响下,乔治二世对沃波尔十分信赖,而其所属辉格党的势力更继续巩固,成为英国一大政党。

沃波尔的强势管治出于其个人影响力,多于其官位的本身影响,因此继他以后的几任首相,相较之下,影响力实相形见绌。

3、小威廉·皮特

小威廉·皮特,(William Pitt the Younger,1759年5月28日-1806年1月23日),活跃在18世纪晚期、19世纪早期的英国政治家。

1783年,他获任首相,时年24岁,时至今日,仍然是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1801年,他辞去首相一职,但在1804年,他再次出任首相,却在1806年任内去世。

担任首相期间,他同时兼任财政大臣。民间为了把他和他的父亲,老威廉·皮特区分开来,通常会在他的名字后面加上“小”(the Younger)。1766年,因父亲获封伯爵,他获得了“The Hon”的前序。

小皮特首相任内,欧洲风起云涌,先后爆发了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一般认为,皮特是一个托利党人(或称新托利党人)。然而,皮特自称“独立的辉格党人”,反对英国发展出过于严密的政党政治系统。

因领导英国对抗法国,皮特声名大噪。他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效率极高,推行改革,培养出一代优秀的政治家。为筹备对法战争军费,皮特提高税率,又打压国内的激进派。

为应对法国支持的爱尔兰叛乱,他提出1800年联合法令,又试图解放天主教(Catholic Emancipation,未获成功)。

皮特创出了“新托利主义”(new Toryism),奠定了托利党在他去世后继续执政二十多年的基础。

4、亨利·约翰·坦普尔

亨利·约翰·坦普尔,第三世帕尔姆斯顿子爵(又称帕麦尔斯顿、巴麦尊)(Henry John Temple, 3rd Viscount Palmerston) (1784年10月20日 - 1865年10月18日)。

英国外交大臣(1830年~1834年,1835年~1841年和1846年~1851年)和英国首相(1855年~1858年)。

他出身于爱尔兰贵族,毕业于剑桥大学,1809年-1828年任英国军务大臣,其后担任内政大臣。两次组阁,连续担任英国首相近十年。他是两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对华侵略政策的主要制订者。

5、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

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William Ewart Gladstone 1809年12月29日—1898年5月19日) 英国政治家,曾作为自由党人四次出任英国首相(1868-1874、 1880-1885、1886以及1892-1894)。

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他和保守党领袖本杰明·迪斯雷利针锋相对,上演了一场又一场波澜壮阔的政治大戏。格莱斯顿是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的偶像,始终被学者排名为最伟大的英国首相之一。

英国与什么国家关系最好

这个问题应该系统的来看,在历史的不同时期,英国对外外交策略都有不同的倾向,因此友好国家也是在改变的。

在此,不引用具体史实资料,仅提供个人总结的观点,如和权威史料有出入,请依据专业资料。

历史上,和英国关系密切的国家曾经有西班牙,法国,葡萄牙,爱尔兰,美国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和上述国家有过瓜葛,如独立战争时英美就是敌对的,地理大发现时期,英国和西班牙也是敌对的,他们互相争夺还上霸主的地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