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隆会议召开时间地点地区 伊拉克与日国历史

目录导航:

  1. 万隆会议召开时间地点地区
  2. 万隆会议是与谁开展的
  3. 伊拉克的石油谁在控制
  4. 伊拉克战前有多富呢
  5. 亚洲各国建国史
  6. 伊拉克恐怖份子斩杀日本人的原因是什么
万隆会议召开时间地点地区

万隆会议的召开时间是1955年4月18日-4月24日,召开地点是印度尼西亚万隆。

这是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

万隆会议的发起国分别是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锡兰(斯里兰卡)、巴基斯坦。

参与国有:阿富汗、柬埔寨、中华人民共和国、埃及、埃塞俄比亚、黄金海岸(加纳)、伊朗、伊拉克、日本、约旦、老挝、黎巴嫩、利比里亚、利比亚、尼泊尔、菲律宾、沙特阿拉伯、苏丹、叙利亚、泰国、土耳其、越南民主共和国、越南国、也门等。

万隆会议是于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印尼万隆召开亚非国会议。会议有29个亚非国家代表加。会议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涵盖了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与自决等问题,提出了载入史册的十项原则。是亚非国家对国际关系准则的重要贡献,是世界历史中划时代的里程碑。

万隆会议,即1955年4月18日至24日,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

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行发起,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各国有关问题的大型国际会议。面对殖民国家的百般阻挠和破坏,周恩来以求同存异的外交智慧力挽狂澜,保证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万隆会议对打开中国外交新局面、提升中国的国际威望具有关键意义,也是亚非国家团结合作的里程碑。

万隆会议是与谁开展的

亚非会议是由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五国于1954年12月29日联合发起的,共有29个亚非国家参加。除5个发起国外,与会者还有18个亚洲国家和6个非洲国家。它们是:阿富汗、柬埔寨、中国、埃及、埃塞俄比亚、黄金海岸(今加纳)、伊朗、伊拉克、日本、约旦、老挝、黎巴嫩、利比里亚、利比亚、尼泊尔、菲律宾、沙特阿拉伯、苏丹、叙利亚、泰国、土耳其、越南、南越和也门。

万隆会议:

万隆会议,即1955年4月18日至24日,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这是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这次会议由于在万隆召开,所以也称万隆会议。

伊拉克的石油谁在控制

美国。

目前名义上伊拉克石油所有权仍属于伊拉克人民,但是其开采和出售都由美国控制。美国不会打没有甜头的战争,要知道美军的日军费都是以亿美元计算的。

伊拉克战前有多富呢

从1991年海湾战争开始,伊拉克便陷入了战争漩涡,时至今日,伊拉克每天都平民丧生。伊拉克之所以沦落到如此境地,跟一个人和一个国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个人是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侯赛因,一个国家是美帝国。

我们在看到现在伊拉克的动荡局面,不禁会回想起萨达姆时期的伊拉克,自然也就会萌生出美国害了伊拉克、伊拉克人民自断长城等这样的想法。事实是这样吗?

伊拉克人民的生活水平在萨达姆执政时期的确突飞猛进。萨达姆上台之后,大力发展石油经济,国力迅速崛起。但是伊拉克人民的生活水平较之有多大的提升,完全没有网传的那样富足:什么所谓的一家一辆小轿车,福利水平拉满等等,大多是无良小编哗众取宠杜撰的。

不可否认的是,萨达姆1979年执政到1990年海湾战争爆发前,伊拉克经济总体不错,欣欣向荣。1979年,伊拉克名义GDP达到378.16亿亿美元,同比增长57.7%;1980年更是达到了破天荒的534.06亿美元。到1990年,伊拉克名义GDP达到1798.86亿美元,可以说萨达姆在躺在石油上赚了个好名声。

从海湾战争开始,伊拉克经济实力急转直下,到2004年(萨达姆下台后一年)名义GDP仅有366.28亿美元,仅仅占1990年的20.1%。(这里要注意一点,1991年开始伊拉克第纳尔汇率暴跌,美元购买力更强,第纳尔贬值程度很大,通俗来讲就是:第纳尔不值钱了!)【注:1990年伊拉克第纳尔对美元汇率:0.3109;1991年伊拉克第纳尔对美元汇率:10.000;贬值96.9%】

名义GDP如此,实际人均GDP则更为惨烈。1991年,伊拉克人均实际GDP为11.90美元,而1990年则是1033美元。1990年伊拉克高达1798.86亿美元的GDP,到1991年仅剩21.31亿美元,差距之大,令人瞠目。大量的国家财富被用于了战争,百姓生活质量急剧下降,从衣食无忧到食不果腹,萨达姆只用了一年。最重要的是无处安身,流离失所。海湾战争给伊拉克人民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

可以说,萨达姆执政前期,伊拉克相对是富有的,依靠着石油的输出,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但是你要清楚,萨达姆是石油政策的贯彻落实者,不是提出者,是个领袖都会走石油路线。而且,让伊拉克经济真正土崩瓦解,让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的确实萨达姆·侯赛因的穷兵黩武与专政统治。

萨达姆总体表现出的性格就是自以为是。他先是仰仗苏联在中东闹出巨大动静,实际上并没有取得战前估计的利益,两伊战争反而使得伊拉克损失将近9000亿美元(包括直接损失间接损失),得不偿失。后来又错误的错误理解了美国驻伊拉克大使含糊其辞的言论,贸然发动入侵科威特战争,美国借机发动战争重掌石油霸权。用张召忠的话说就是:“萨达姆被美国人骗惨了!”(萨达姆政府是典型的亲苏反美政府,美国自然不会让其长久)

萨达姆对于伊拉克人民是重要的,但又是可怕的。重要在于他能建立铁腕统治,在近十年的时间内统一国内的政治声音,从而一心一意发展国力,当然萨达姆采取的是白色恐怖方式建立的威信。(他曾在国民大会上一次性处决66位政敌)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伊拉克仰仗石油工业迅速崛起,百姓也尝到了甜头。但是,暴君终归是暴君,独裁者终究是欲求不满,他将手伸向了其他地方,最终因为美帝国利益受损而被迫卷入国际性战争。从1979年的脱颖而出到2003年的踉跄退场,萨达姆终究没能逃过审判。

萨达姆有罪,美国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中东历年来的战乱,审判了无数中东领袖,美国却无一例外的逃出法网。萨达姆为他的暴虐残忍付出了沉重代价(他曾经为了迫使伊朗停战而对平民使用毒气弹),临死前也表现出了对美帝国的不屑,他曾提出三个条件:第一,要求美国人为他点一支烟(美国人拒绝);第二,要求给他一件外衣,避免在寒冷的室外颤抖而让世人误以为他害怕;第三,行刑时不戴头套,因为那会让人认为他懦弱。(相反,美国行刑者全部带了头套)

萨达姆在受审时不止一次的举起右手痛斥美国政府,但他的声音时那么弱小无助。不能否认的是,让自己众叛亲离,使自己国民将自己推上绞刑架的正是他自己,一个曾经100%的支持率出任总统,却在最后被自己人送上断头台,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这种问题必须找一个大人物来摆道摆道,不然怎么会有说服力呢?

需要多大的人物呢?

当然是越大越好了!起码得是个将军吧!

有请张召忠张将军!

抠图,制图太累了,打字吧!

当时的伊拉克,医疗也全部免费,就连张召忠张副连长(他当时只是一个副连级干部)这个外国人也免费。

现代的人都称呼沙特为“土豪国”,那时候的伊拉克才是土豪国。

回答伊拉克战前有多“富有”的问题,需要分三个阶段。(一),两伊战争前。(二),海湾战争前。(三),伊拉克战争前。顾名思义,“富有”即“既富且有”。创造财富和拥有财富并不完全是一个概念。比如,一个国家可以创造很多财富,但财富却又被消耗掉了。而且,这些财富并没有被创造者所拥有。这是其一。其二是这些财富消耗的方向。有的国家将财富“消耗”在了民生福利上,而有的国家却将其用在了穷兵黩武上。其一就会造成“国富而民穷”;其二则会造成“国穷民更穷”。伊拉克是二者都占了。

通常情况下,人们习惯于将GDP作为国家创造财富能力的一个衡量标准。在有些国家中,GDP反应了“富有”情况。但是,也有些国家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可以说是“徒有虚名”。伊拉克就类似这种情况。从伊拉克三次战前的GDP的变化,结合伊拉克当时的社会状况来分析,不难发现,伊拉克虽然号称中东地区的“富户”,但它却并非一个“富裕”的国家。因为,尽管伊拉克创造了“不菲”的GDP,但却大多都被战争和国内的统治成本消耗掉了!造成的后果就是“国也没强,民也没富”。

同样都是产油国家,在中东及海湾地区,卡塔尔,科威特,阿联酋这些国家才叫“真富有”。而伊朗和伊拉克这些国家则都是“徒有虚名”。原因就是,这些国家都是中东地区的“大国”,它们的领导人都有在地区争霸的欲望。它们虽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却大多消耗在了“非民生”领域。这些财富去了哪里?有三个去处。(1),消耗在战争中。(2),消耗在统治成本中。(3),落入了达官贵人之手。所以,伊拉克的普通民众并不富有。

谈到战前,并非特指“伊拉克战争”前,而应该包括萨达姆执政期间的三场战争。萨达姆是1979年上台执政的,当年,伊拉克的GDP是378.16亿美元,人均GDP为2852.11美元。萨达姆执政的第二年,即1980年,萨达姆就发动了“两伊战争”。人所共知,战争的原因是宗教矛盾和地区争霸。这场两伊战争一打就是8年。虽然谁也没有战胜谁,但双方却有近千万青壮年伤亡,也都消耗了巨大的财力。尽管在两伊战争前伊拉克的人均GDP并不高,但伊拉克却很富有,所以萨达姆才有勇气和实力发动了两伊战争。

也就是在两伊战争期间,世界经济有了大发展的“趋势”,所以对石油的需求量开始增加。而作为世界第四大石油储量国的伊拉克,尽管正身处战争之中,但并没有“耽误”它们石油出口,其GDP自然也是大幅增长。至海湾战争前的1990年,伊拉克的GDP达到了1798.86亿美元,人均GDP更是高达1.03万美元,远远高于两伊战争前的数据。也正因为此,很多人将这个时期视为伊拉克的“鼎盛时期”,亦被作为了萨达姆本人的“功绩”。然而,此时却出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那就是,在伊拉克的人均GDP高达1.03万美元的情况下,伊拉克政府却“揭不开锅”了,出现了巨大的财政亏空。而伊拉克人民也并不富裕。

在两伊战争期间及结束后,伊拉克的GDP仍然是大幅增长的,但伊拉克人民却并没有世界人们认为的那样“富有”。而萨达姆政府也是财政状况极度紧张。原因就是它们所创造的财富并没有用在国家的建设上,也没有用在民生福利中。而是被战争,国内统治成本和腐败贪腐掉了。两伊战争虽然在明面上增加了伊拉克的国家凝聚力,但在实在上,伊拉克的内部矛盾却加大了!一是库尔德人的“离心率”更强了,二是战争对手伊朗是个什叶派国家。而伊拉克的什叶派则占据了60%以上,所以,它们对逊尼派的萨达姆政府更加不满了。鉴于此,萨达姆只好采取了“高压”手段,这就自然会增加萨达姆的统治成本。至于两伊战争的消耗,伊拉克的消耗大约为460亿美元。再者,在这个世界上从来都不缺“发战争财”的人,那时候的伊拉克,已经有了贪腐的环境,也就自然有很多财富被权贵们“贪腐”掉了。所以说,在海湾战争前,伊拉克虽然GDP很高,但国家财政已经非常紧张了!为了缓解财政紧张状况,于是,萨达姆发动了入侵和吞并科威特的战争。

海湾战争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伊拉克吞并科威特的战争。二是联军驱赶伊拉克军队的战争。面对财政状况不断恶化,国内矛盾不断突出的局面,萨达姆起了“歹意”。于1990年8月2日发兵入侵了科威特。萨达姆发动吞并科威特的战争有两个原因。一是缓解财政压力。二是转移国内矛盾。但是,萨达姆的行为显然不能被国际社会的主流所接受。于是,安理会通过了制裁伊拉克的政治决议。美国自然是领了这把“尚方宝剑”,组织联军在1991年1月17日发动了“沙漠风暴”军事行动,将伊拉克军队赶出了科威特。自此,伊拉克的经济状况更加糟糕了!至2003年3月20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前,伊拉克不仅财政状况进一步恶化,经济更是面临了崩溃的边缘。2002年的时候,伊拉克人均GDP已经下降到了可怜的625美元。可想而知,那时的伊拉克民众是多么的艰难。所以,伊拉克战前多么富有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如果说富有的话,那也不是伊拉克的普通民众,而是那些伊拉克权贵阶层。

至于伊拉克战争前,伊拉克经济下滑,财政紧张,民众生活困苦的原因,一直都有着比较大的“争议”。有的说是美国的制裁所致;有的说是萨达姆的穷兵黩武导致。其实,二者的因素都有。但却又不止这些。美国的制裁肯定有关。但美国的制裁也是事出有因,因为,对伊拉克的制裁是联合国的决议,是对萨达姆政府发动吞并科威特战争的惩罚。而导火索却是萨达姆的“穷兵黩武”。其次,库尔德人和什叶派对萨达姆统治的不满也已经达到了“临界点”,使萨达姆不得不将本可以用于民生的那点财政用于了维持统治的成本。再者,萨达姆家族式的统治也导致伊拉克的贪腐泛滥,出现了众多“硕鼠”,“盗干”了伊拉克民众的“血汗钱”。伊拉克战争后发现,仅萨达姆的个人资产就高达400亿美元。如果再算上他的家人,他的左膀右臂,他的总统阶层以及既得利益者的话,其数字根本就无法估算。而2002年伊拉克(战前)的人均GDP仅为625美元,在这种情况下,伊拉克民众又怎么能谈上“富有”?其实,那时候的伊拉克政府也同样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所以说,战前的伊拉克并不“富有”。只是“外强中干”和“徒有虚表”罢了!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我便认认真真的回答你。

当时的伊拉克,教育完全免费,医疗完全免费,社会福利非常齐全。基本上可以说,许多伊拉克人不用干活就可以挣到钱。因为他们的国家帮他们挣钱!呵呵

伊拉克以前很有钱,为什么穷了呢?

都是抄两伊战争惹的祸

这场战争前,伊拉克的外汇盈余近400亿美元,战争结束时,它的外债是800亿美元,其中400多亿是欠西方国家和苏联的军火债、300多亿是欠其他阿拉伯国家的贷款。战争中,伊拉克的死亡人数是30万、伤60万,直接损失(包括军费、战争破坏和经济损失)是33500亿美元百。

为了打赢这场战争,萨达姆把军队由原先的不足20万人,扩充到了度100多万人,其结果就是导致大量熟练工人和农民被征召入伍,原有的工农业生产被打乱,不得不重新进口大量物资满足需求。

同时,中后期的主要战场都在伊拉知克,为此,大量基础设施被毁,经济道大大倒退。

可以这么说,打完两伊战争之后,伊拉克的国民经济处在破产边缘,幸亏有一帮子阿拉伯兄弟帮他输血。

战后,萨达姆又傻乎乎地去入侵科威特,其结果毋庸多言了。

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我们需要知道,他们不富。

第二,我们需要分三个阶段。

两伊战争前

海湾战争前

伊拉克战争前

其次,我们应该具备以下的认识:通常情况下,人们习惯于将GDP作为国家创造财富能力的一个衡量标准。在有些国家中,GDP反应了“富有”情况。但是,也有些国家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可以说是“徒有虚名”。伊拉克就类似这种情况。从伊拉克三次战前的GDP的变化,结合伊拉克当时的社会状况来分析,不难发现,伊拉克虽然号称中东地区的“富户”,但它却并非一个“富裕”的国家。因为,尽管伊拉克创造了“不菲”的GDP,但却大多都被战争和国内的统治成本消耗掉了!造成的后果就是“国也没强,民也没富”。

国没强,民没富,那么钱去了哪里?

消耗在战争中

消耗在统治成本中

落入了达官贵人之手

1.两伊战争期间

1980年,萨达姆发动了“两伊战争”。人所共知,战争的原因是宗教矛盾和地区争霸。这场两伊战争一打就是8年。虽然谁也没有战胜谁,但双方却有近千万青壮年伤亡,也都消耗了巨大的财力。

在两伊战争期间,世界经济有了大发展的“趋势”,对石油的需求量开始增加。而作为世界第四大石油储量国的伊拉克,尽管正身处战争之中,但并没有“耽误”它们石油出口,其GDP自然也是大幅增长。至海湾战争前的1990年,伊拉克的GDP达到了1798.86亿美元,人均GDP更是高达1.03万美元,远远高于两伊战争前的数据。也正因为此,很多人将这个时期视为伊拉克的“鼎盛时期”,亦被作为了萨达姆本人的“功绩”。

然而,此时却出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在伊拉克的人均GDP高达1.03万美元的情况下,伊拉克政府却“揭不开锅”了,出现了巨大的财政亏空。而伊拉克人民也并不富裕。

1.1在两伊战争结束后

萨达姆政府也是财政状况极度紧张。两伊战争虽然在明面上增加了伊拉克的国家凝聚力,但在实在上,伊拉克的内部矛盾却加大了!

高压”手段,增加萨达姆的统治成本

一是库尔德人的“离心率”更强了。二是战争对手伊朗是个什叶派国家。而伊拉克的什叶派则占据了60%以上,所以,它们对逊尼派的萨达姆政府更加不满了。鉴于此,萨达姆只好采取了“高压”手段,这就自然会增加萨达姆的统治成本。至于两伊战争的消耗,伊拉克的消耗大约为460亿美元。

内部人贪腐严重

再者,在这个世界上从来都不缺“发战争财”的人,那时候的伊拉克,已经有了贪腐的环境,也就自然有很多财富被权贵们“贪腐”掉了。所以说,在海湾战争前,伊拉克虽然GDP很高,但国家财政已经非常紧张了!为了缓解财政紧张状况,于是,萨达姆发动了入侵和吞并科威特的战争。

2.海湾战争

海湾战争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伊拉克吞并科威特的战争。二是联军驱赶伊拉克军队的战争。

萨达姆于1990年8月2日发兵入侵了科威特。萨达姆发动吞并科威特的战争有两个原因。一是缓解财政压力。二是转移国内矛盾。但是,萨达姆的行为显然不能被国际社会的主流所接受。于是,安理会通过了制裁伊拉克的政治决议。美国自然是领了这把“尚方宝剑”,组织联军在1991年1月17日发动了“沙漠风暴”军事行动,将伊拉克军队赶出了科威特。

自此,伊拉克的经济状况更加糟糕了!至2003年3月20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前,伊拉克不仅财政状况进一步恶化,经济更是面临了崩溃的边缘。2002年的时候,伊拉克人均GDP已经下降到了可怜的625美元。可想而知,那时的伊拉克民众是多么的艰难。

所以,伊拉克战前多么富有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如果说富有的话,那也不是伊拉克的普通民众,而是那些伊拉克权贵阶层。

3.总结:伊拉克战争前到底有没有钱?

伊拉克战争前,伊拉克经济下滑,财政紧张,民众生活困苦的原因,一直都有着比较大的“争议”。

有的说是美国的制裁所致;

有的说是萨达姆的穷兵黩武导致。

其实,二者的因素都有。但却又不止这些。美国的制裁肯定有关。但美国的制裁也是事出有因,因为,对伊拉克的制裁是联合国的决议,是对萨达姆政府发动吞并科威特战争的惩罚。而导火索却是萨达姆的“穷兵黩武”。

其次,库尔德人和什叶派对萨达姆统治的不满也已经达到了“临界点”,使萨达姆不得不将本可以用于民生的那点财政用于了维持统治的成本。

再者,萨达姆家族式的统治也导致伊拉克的贪腐泛滥,出现了众多“硕鼠”,“盗干”了伊拉克民众的“血汗钱”。伊拉克战争后发现,仅萨达姆的个人资产就高达400亿美元。如果再算上他的家人,他的左膀右臂,他的总统阶层以及既得利益者的话,其数字根本就无法估算。而2002年伊拉克(战前)的人均GDP仅为625美元,在这种情况下,伊拉克民众又怎么能谈上“富有”?

其实,那时候的伊拉克政府也同样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所以说,战前的伊拉克并不“富有”。只是“外强中干”和“徒有虚表”罢了!

伊拉克战前有多富?这个问法有点笼统,伊拉克从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共经历了三次战争,即两伊战争、海湾战争和美伊战争(伊拉克战争)。

这四十年来,伊拉克最富有和民众生活最好的时期是在两伊战争之前,伊拉克在战争中受到了重创,之后的国家经济和民众生活都谈不上富有。

海湾战争之后,伊拉克经济几乎遭到毁灭性打击,从此一蹶不振。在经过美伊战争战争后,伊拉克更加满目疮痍,恐袭与动乱一直伴随其左右。

两伊战争之前的伊拉克有多富?

两伊战争前,也就是上世纪70年代,伊拉克是海湾地区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主要靠的是石油收益。当时伊拉克的人均GDP曾达到5000美元附近。

整个70年代都是国际油价上涨时期,中东大部分产油国都坐收财富。当时的伊拉克就像如今的沙特、阿联酋等国,凭借黑金资源赚得盆满钵满。

那是伊拉克民众的收入水平在中东数一数二,比沙特等国好得多。1978年,伊拉克的外汇储备约有400亿美元,是当时我国外汇储备的240多倍。

1980年,伊拉克的国民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32位,人均GDP接近5000美元,是当时韩国人均GDP的2.9倍,那时韩国已经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最厉害的是,当时伊拉克的人均年收入超过8000美元,相当于当时的1.2万人民币。这可是40年前的的水平,比当时我国的万元户还要富有一些。

张局座那时曾在伊拉克工作过两年,亲眼目睹了伊拉克的富裕。他的收入当时在国内算是拔尖的,但在伊拉克仅相当于当地人收入的3.3%。

伊拉克人不仅挣得多,而且几乎不怎么花钱,医疗、教育、住房都是免费的。这些让局座羡慕不已,他说年轻小伙都有一套带院子的两层住房。

几乎每家一辆车,奔驰、宝马比比皆是,局座说人家一个月工资超过他一年的工资。看病不花钱、汽车用油随便加,幼儿园到博士不花一分钱。

据统计,伊拉克当时的教师平均年薪超过50万美元。这些教师中有很多是女性,那是伊拉克女性的社会参与度很高,街上随处可见到摩登女郎。

从整个城市繁华程度来看,首都巴格达几乎与欧美发达城市无异。民众的生活水平俨然就是发达国家的水准,伊拉克人那是的幸福指数非常高。

两伊战争后的伊拉克还富有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1980年9月,伊拉克借口航道争议向伊朗发动进攻。这场战争打了八年之久,伊拉克伤亡和被俘近50万人,损失装备无数。

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耗尽了伊拉克的国力,很多油田设施被毁,经济开始下滑,民众流离失所。战后伊拉克外债达到800亿美元,多数是军火债。

此战让伊拉克直接损失3500亿美元,经济倒退了20年。即便这样,伊拉克还是凭借石油资源很快喘息过来,民用设施被恢复,民众生活有了改善。

但战前的水平肯定是达不到了,有了严重的下滑,因为和平期仅有三年。

经过后两次战争的伊拉克又怎样?

1990年8月,伊拉克为了抹去140亿美元的外债,悍然入侵科威特。最终在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干预下结束了战争,伊拉克经济遭到毁灭打击。

在付出10万人伤亡的代价后,伊拉克再次满目疮痍,石油设施尽毁。昔日的中东强国从此一蹶不振。三年发展全白费,经济再损失2000亿美元。

虽然伊拉克之后有10多年的和平发展期,但因国际社会的严厉制裁,伊拉克经济恢复非常缓慢。这时的伊拉克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军队和设备上。

民众的生活每况愈下,与两伊战争前完全没法比,已经沦为中东穷国。赖以生存的黑金石油资源,从战前的每天几百万桶骤降到战后的数万桶。

在外界的重压制裁之下,伊拉克的经济发展举步维艰。到了2003年,美国又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发动了伊拉克战争,摧毁了萨达姆政权。

十七年已经过去,伊拉克依然充满了恐袭和动荡,满目疮痍的景象有过之而无不及,民众的生活更不用多说,最难受的就是失去了稳定的社会。

总而言之,伊拉克从两伊战争前的富裕国,逐渐沦落成中东乃至世界上的穷国之一。这个过程用了40年,伊拉克人失去了一切,获得了“自由”。

亚洲各国建国史

我国和印度伊拉克建国4000年,伊朗建国3000年,越南建国2000多年,土耳其沙特日本朝鲜建国1000多年

亚洲大部分国家都是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纷纷建立国家的。先说一说东北亚,东北亚的国家有朝鲜和韩国,这两个国家分别是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之后成立的国家,西亚和南亚的阿富汗,伊朗,印度这些国家曾经被英国殖民统治过,但是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他们也纷纷地摆脱了殖民统治。

伊拉克恐怖份子斩杀日本人的原因是什么

所谓“伊拉克恐怖分子”这是美日等国家给他们扣上的罪名,真正的恐怖分子应该是美日欧盟等侵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