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国家的君主都有什么不同的称谓 约旦的人文历史

目录导航:

  1. 中东国家的君主都有什么不同的称谓
  2. 以色列国内说什么语言
  3. 中东地理讲解
  4. 最早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5. 伊拉克人文地理特征
中东国家的君主都有什么不同的称谓

目前世界上现存君主制国家主要集中分布在中东!分别为沙特、卡塔尔、阿曼、科威特、巴林、约旦和阿联酋!虽然同是伊斯兰国家,但是由于历史和人文的缘故,各国君主的称谓是有很大不同的!
(阿拉伯半岛上的君主制国家,只有巴林是位于波斯湾内的岛国,但是可以通过法赫德国王大桥与沙特相通!)

我们先来讲一讲世界上最大的君主制国家,沙特阿拉伯王国,沙特现任君主是萨勒曼,自阿卜杜拉创立沙特王国以来沙特君主是以兄终弟及的传承方式来世袭王位的,这一点和我国王朝以及其它国家的嫡子继承制有很大区别!沙特君主对外的头衔是沙特国王兼首相,也就是外交上我们常说的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拥有绝对权利,然而国王兼首相对于沙特君主而言他们更加倾向于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两圣地监护人”即伊斯兰宗教圣地麦加和麦地那的保护人!历史上的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强盛时期的君主均以两圣地监护人的身份来确立在伊斯兰世界的绝对权威和宗教领袖地位。如今,沙特君主之所以能成为伊斯兰世界的领袖和霸主,除了巨大的体量外这个身份也是至关重要的,它是沙特政教合一的根本!

伊斯兰世界君主称谓的来历,伊斯兰教两大派别——逊尼派与什叶派的根本分歧在于对先知的继承问题,由于默罕默德临终前没有指定继承人,导致伊斯兰教产生以推举哈里发和血缘血亲继承宗教领袖地位的两种不同观点,哈里发即推选贤能不在局限于血统成为绝大多数人拥护的对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逊尼派,而坚持支持指定先知后裔为继承人的教徒被称为什叶派!由此诞生强大阿拉伯帝国政教合一的最高领袖称为哈里发,由于疆域广大对于那些比较重要的大省或大区哈里发指派专人去管理,这一点类似于我国历史上总督数省的封疆大吏,伊斯兰教义称之为——苏丹,苏丹只有统帅权利而没有宗教权威,而其它重要的地方会委派埃米尔治理,类似于诸侯或省长,所以伊斯兰君主称谓的先后排名是这样的,哈里发、苏丹、埃米尔,酋长等等!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面积最小的科威特、卡塔尔、巴林三国,它们的君主称谓均为埃米尔!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埃米尔不够气派,弹丸之地的巴林于2001通过全民公投摇身一变成为巴林王国,其君主称谓也从埃米尔变身国王!此外约旦哈希姆王国的称谓也是国王,记住哦以逊尼派为主的约旦,其国王哈希姆家族却是先知后裔,着实令人费解!处于波斯湾和阿曼湾以及阿拉伯海的阿曼苏丹国,其君主卡布斯苏丹的称谓正如其国名一样——苏丹,也算名符其实吧!

最后聊一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联酋是由七个世袭酋长国组成的总统制联邦国家,阿联酋总统是国家元首,总统是选举产生,但是总统候选人仅仅是七个酋长而已,确切的说是阿布扎比酋长和迪拜酋长,通常由阿布扎比酋长任总统迪拜酋长任副总统;其国家权利机构是由七个酋长组成的联邦最高委员会,阿联酋的总统制,具有浓厚的君主专制色彩,各酋长在自身所在的酋长国是绝对的君主专制体制!

1517年奥斯曼苏丹为彰显伊斯兰教最高权威自称哈里发,1924年土耳其强人凯尔末正式废除哈里发称谓,至此哈里发像一颗尘埃一样消逝在历史中,所以自称哈里发对伊斯兰世界来说都是一种僭越,只有实力才可以堵住悠悠之口!

中东国家的君主称谓有三种:国王、苏丹、埃米尔、酋长。沙特阿拉伯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国王,阿曼的最高统治者称为苏丹,有点继承奥斯曼土耳其的韵味,像科威特、卡塔尔、巴林他们的君主称为埃米尔,有时候我们的翻译也翻译成国王,阿联酋是七个酋长国组成的,他们有着自己的联邦总统和总理,一般情况下都是阿布扎比的酋长兼任总统,迪拜的酋长任副总统兼总理,实际国家权利是这七个酋长说了算,尤其是阿布扎比和迪拜的酋长。

以色列国内说什么语言

以色列官方语言说希伯来语 。

但以色列也有2百万埃塞俄比亚移民,这些埃塞俄比亚人说阿姆哈拉语。还有两百万阿拉伯人口在以境内居住,他们主要说阿拉伯语。

英语在以色列也是通用的语言。所有的年轻人都能说流利的英语。但是从俄罗斯,埃塞俄比亚,移民过来的老人就不能了。

以色列有两种官方语言——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希伯来语是主要的也是最优先的国家语言,并且被大多数人口所使用。阿拉伯语则有阿拉伯族群与阿拉伯犹太人使用。

以色列语言是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

以色列文化是由犹太教和犹太人数千年以来的历史经验所交织构成的。具有来自全世界六大洲上百个国家的各式移民,以色列社会相当的丰富而多元,也极具艺术创造力。

据了解以色列国内主要说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有少部分说英语。以色列是一个1948年才建国的,犹太人为主体的国家,这里目前有900万人左右人口,有637万人是犹太人。

以色列国内说的语言是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希伯来语是犹太民族的语言,以色列国内通用的语言,为世界上较为古老的语言之一

以色列国,简称以色列,位于亚洲西部,于1948年5月14正式建国;国土面积为15200平方千米,海岸线长198千米,全国为6个区,30个分区,31个市,首都为耶路撒冷(法定)、特拉维夫-雅法(实际)

以色列总人口为959万人,信奉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三大宗教。官方语言为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通用英语。

犹太人远祖是古代闪族支脉,起源于约40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后因躲避自然灾害迁徙至埃及尼罗河三角洲东部,因而得名“希伯来人”。

公元前13世纪末,开始从埃及迁居巴勒斯坦地区。公元前1000年左右,建立以色列国。公元70年,被罗马人赶出巴勒斯坦地区。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犹太人开始大批移居巴勒斯坦地区。1947年11月29日,联大通过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分别建立一个阿拉伯国和一个犹太国。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根据该决议正式成立。

以色列是发达国家,属混合型经济,工业化程度较高,以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高附加值农业、生化、电子、军工等部门技术水平较高。以色列总体经济实力较强,竞争力居世界先列。

以色列铁路归国家所有,全长共约1000公里。共有8条线,可达主要城市。以色列境内铁路北起海滨城市纳哈里亚,南至内盖夫沙漠城市迪莫纳,连通了以色列境内的主要城市。以色列政府将发展先进的铁路系统作为其首要任务之一。

以色列境内有3个国际机场,最主要的机场是本?古里安国际机场,距耶路撒冷40千米,距特拉维夫20千米。

以色列历来重视教育,实行科技教育优先的基本国策,政府对教育的投入长期保持在国民预算的10%左右,教育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世界之最。

以色列在生命科学、医学、药学、农学、微电子学、光机电学、数学、天体物理学等许多学科有很强的研究基础,研究人员在生物技术、超级计算、纳米技术、电子芯片、机器人、卫星技术、数据通信和网络安全、国防科技等领域开发了许多重要科技成果。

1992年1月24日,以色列副总理兼外长利维访华,同国务委员兼外长钱其琛签署建交公报,两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建交后双边关系顺利发展。

以色列旅游景点有:特拉维夫白城、博物馆、雅法老城、凯撒利亚、马萨达、巴哈伊空中花园等。

死海:以色列和约旦之间的死海,不论是风景或人文,都是全世界最特殊的地方。死海之所以名为死海,是因为海水中的含盐量远高于大洋中的海水,多数生物根本无法生存,也造成了数倍于海洋的浮力,所以人在死海里不会下沉,反而可体验在其它海洋里无法感受到的漂游之感。

死海是地表最低的地方,低于海平面四百米,死海南北长60公里左右,东西宽约17公里。死海富含矿物质的海水和提炼出来的黑泥,据说对皮肤病具有神奇疗效,所以死海沿边有治疗皮肤病的温泉和住宿设施,同时,也有沐浴设备和毛巾出租,游人可在死海上享受漂浮之乐。

中东地理讲解

中东地理是一个非常广阔的话题,但可以明确的结论是其地理信息十分复杂且丰富。
原因是中东地区是一个世界上最为多元化和具有挑战性的地区之一,包括地形、气候、文化等方面都有着许多复杂因素的交互影响。
中东地区由于气候和地形上的差异,被划分为了许多不同的地理区域,包括沙漠、季风区等多个不同类型的地区。
这些地域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点同样影响着其中的文化和社会特点,从而也影响到了中东地区的政治格局和国际战略。
中东地理不仅仅是一个学科范畴,更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
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理,也需要了解其历史、文化及民族宗教等因素的交叉影响,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国际政治和经济格局的变化。

回答如下:中东地域概况:

中东位于亚洲的西南端,东临印度洋,西接地中海,南连红海和阿拉伯海,北靠黑海和里海地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欧亚大陆交通、能源、商贸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中东地区包括20个国家,面积约为74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4.5亿人。

地形地貌:

中东地区地形复杂,地貌多样。主要包括高山、沙漠、平原和海岸线。其中,东南部地区主要是沙漠和荒漠,西南部地区则是山脉和高原。地中海沿岸是深刻的海岸线,里海和红海沿岸则是狭长的海岸带。此外,中东地区还有许多河流,其中最著名的是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气候:

中东地区气候复杂多变,主要分为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气候、亚热带地中海气候等。大部分地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则相对温和。由于地区干旱,水资源短缺,因此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是中东地区的重要问题。

人文地理:

中东地区是世界上重要的文明发源地之一,包括古埃及文明、波斯文明、伊斯兰教文明等。宗教文化在中东地区占据重要地位,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等均有大量信徒。此外,中东地区还有许多石油、天然气等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世界上重要的能源供应地区。

经济地理:

中东地区经济以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产业为主导,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天然气供应地区之一。此外,中东地区还有农业、渔业、制造业等产业。由于政治和安全等问题,中东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

中东地理是指所在区域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等方面的内容。中东地理位于亚洲和非洲交界处,地理位置特殊,包括西亚、南亚、东北非等国家和地区。中东地形复杂,由多山地、高原、平原和沙漠构成,水资源较为匮乏,气候炎热干燥,寸草不生,人们主要生活在沿海和河谷地带,是一个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的地区。

中东是一湾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其处在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地位。其三洲具体指亚欧非三大洲,五海具体指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其中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且为咸水湖。

中东地理是指亚洲西南部和北非地区的地理,范围大致包括了伊朗、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巴林、科威特、阿联酋、阿曼、以色列、约旦、黎巴嫩、叙利亚、伊拉克、也门等国家,以及埃及、利比亚、突尼斯和摩洛哥等部分北非国家。这个区域在历史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的发源地之一,所以有着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和历史价值。同时,由于该地处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的交界处,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在商业贸易方面也有着重要的角色。

整个中东地区的气候比较炎热干旱,因为它位于赤道以南30度到40度之间。该地区主要分为三个区域:沙漠区域(如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沙漠)、荒漠化区域(如中亚荒漠和库德山脉)和丘陵平原区。许多中东国家拥有众多的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和黄金等,这些资源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历史上,中东地区是许多重要文明(如埃及、波斯、希腊和罗马帝国)的发源地,也是三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辐射区。该地区的人民语言多样、风俗各异,同时也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

最早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已有56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3项、世界文化景观遗产5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14项。因此,中国第一个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是长城。

1、我国最早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是: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2、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坐落在北京城西南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脚下,是一座古人类遗址博物馆,始建于1953年。北京猿人化石共出土头盖骨6具、头骨碎片12件、下颌骨15件、牙齿157枚及断裂的股骨、胫骨等,分属40多个男女老幼个体。发现10万件石器材料及用火的灰烬遗址和烧石、烧骨等。

中国的麦积山石窟是最早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
1.麦积山石窟建于407年至965年间,距今约1600年。
它包括绝大部分中国北方古代佛教石窟艺术的代表作,并以它的艺术价值和独特性在历史和人文领域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麦积山石窟的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1990年,表明了该遗产对全人类文化的重要性,并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

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指在1978年召开的第二十二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经过专家委员会审核后被列入的12个文化遗产和1个自然遗产名录。这些文化遗产包括埃及金字塔、秘鲁马丘比丘、中国长城、法国巴黎圣母院、美国自由女神像、意大利罗马古迹、希腊雅典卫城、墨西哥奇琴伊察、印度泰姬陵、土耳其埃菲索斯、约旦佩特拉和卡斯巴国家公园。

1985年12月12日,我国正式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87年12月第一批项目申报成功,第一批遗产分别为:明清故宫、敦煌莫高窟石刻、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泰山、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和长城。

伊拉克人文地理特征

伊拉克位于西亚,地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中下游地区,因此古希腊人称其为“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在地形上,美索不达米亚低地海拔仅45.7米,东北部为扎格罗斯山脉,西南部为阿拉伯高原,属荒漠地带,而南部濒临波斯湾,为冲积平原,多湖泊沼泽。

在宗教人文方面,伊拉克96%的居民都信仰伊斯兰教。伊拉克的宪法规定伊斯兰教为国教,总统必须是穆斯林。在穆斯林中,什叶派占60%,逊尼派占40%。什叶派主要居住在南部,逊尼派则集中于北部,巴格达为两派居民混合居住区。什叶派信徒主要是阿拉伯人和为数不多的波斯人,而在逊尼派中,阿拉伯人和库尔德人大体各占一半。因此,从人文地理上看,伊拉克分为北部的库尔德斯坦、中部以阿拉伯逊尼派为主的地区和南部的阿拉伯什叶派地区。

伊拉克的地形异常多样﹐秀丽动人,有连绵起伏的山峦、高原台地、丘陵、山地、湖泊以及辽阔宽广的平原。从北到南可划分为五大地形区﹕「北德低地」、「中等山脉隆起地带」、「西南部中等山脉梯形地带」、「南德阿尔卑斯山前沿地带」以及「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区」

伊拉克共和国简称“伊拉克”。

伊拉克的石油工业是其经济支柱,原油储量排名世界第四,仅次于委内瑞拉、沙特阿拉伯和伊朗。阿拉伯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3%,库尔德人占21%。该国穆斯林占人口的95%,其中什叶派占54%、逊尼派占41%。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北部库尔德地区的官方语言是库尔德语,东部地区有些居民讲波斯语。

伊拉克位于亚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岛东北部,国土面积约43.7万平方公里(包括924平方公里水域和伊拉克、沙特中立区伊拉克部分3522平方公里)。北接土耳其,东邻伊朗,西毗叙利亚、约旦,南连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东南濒波斯湾。

伊拉克出海口仅在东南端位于波斯湾头的一小段海岸。海岸线长60公里。领海宽度为12海里。西南为阿拉伯高原的部分,向 东部平原倾斜;东北部有库尔德山地,西部是沙漠地带。

伊拉克位于亚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岛东北部。北接土耳其,东临伊朗,西毗叙利亚、约旦,南接沙特、科威特,东南濒波斯湾。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自西北向东南流贯全境。 首 都巴格达Baghda人口约721万。 海岸线长60公里。除东北部山区外,属热带沙漠气候。7、8月气温最高,日平均气温24℃-43℃,1月气温最低,日平均气温4℃-16℃,6-9月降雨最少,月平均降雨量1毫米,3月降雨最多,月平均降雨量28毫米。

人 口4022万(2020年)。其中阿拉伯民族约占78%(什叶派约占60%,逊尼派约占18%),库尔德族约占15%,其余为土库曼族、亚美尼亚族等。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和库尔德语。居民中95%以上信奉伊斯兰教,少数人信奉基督教等其他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