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历史上四大古国 云南缅甸历史

目录导航:

  1. 云南历史上四大古国
  2. 缅甸和云南交界的城市是哪些
  3. 云南省是不是和缅甸接壤
  4. 缅甸是云南的什么边界
  5. 嘉庆征缅在历史上有吗
云南历史上四大古国

古滇国,南诏国,大理国,勐卯古国。

第一个,古滇国

2000多年前,在滇池沿岸有过一个神秘而古老的王国,它就是与楼兰古国、夜郎古国并称为中国“三大神秘古国”的古滇国。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滇国在云南历史上大约存在了五百年,出现于战国初期而消失于西汉初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出兵征讨云南,滇王拱手降汉。后来滇国就销声匿迹了,再没有踪影,没有传说,没有人知道它的臣民哪里去了,像一个亘古的谜,没有人再提起云南古史上的这段辉煌。

第二个,南诏国

南诏国,是公元八世纪崛起于云贵高原的古代王国,由蒙舍部落首领皮罗阁建立。蒙舍诏在诸诏之南,称为“南诏”。后来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南诏先后征服了洱河地区诸部,灭了其他五诏,统一了洱海地区。南诏在西南历史上起着重要作用,它是西南地区第一个统一的王朝,也是西南历史上最强大的王朝。

第三个,大理国

说起大理国,人们第一时间想起的就是《天龙八部》中的大理段氏,其实没错大理国是中国历史上在西南一带建立的多民族政权,全国尊崇佛教,历代皇帝暮年大都禅位为僧。公元1095年,宰相高升泰篡位,改国号“大中”,翌年薨逝归政段正淳,史称“后理”。公元1253年,大理国被大蒙古国所灭。

第四个,勐卯古国

勐卯古国,是公元6世纪,傣族先民在伊洛瓦底江流域地区建立的联盟国家。傣族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历史故事:距今3000多年前,傣族王子召武定落难原始森林,天赐他一把琴,弹起这把琴,林中所有野象就会召之即来,听从琴王的指挥。于是召武定在象队的帮助下,打回勐卯 多回了王位。有史学家认为:公元前122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探寻到的“滇越乘象国”就是“勐卯王国”。而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有记载:“然闻其西千余里有乘象之国名曰滇越”。

云南四大古国分别是:南诏古国,大理王国,古滇王国,哀牢古国。

南诏古国:于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建立。

大理国:建立于公元937年,定都羊苴咩城,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带,是中国历史上西南地区的一个多民族政权。

古滇国: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滇国在云南历史上大约存在了五百年,出现于战国初期而消失于西汉初年,即公元前109年。

哀牢国:即傣族史籍中记载的“达光王国”,是傣族先民在怒江、澜沧江流域地区建立的联盟国家。据史料记载和考证,距今约2400年前。

一:古滇国。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滇池沿岸便出现了一个古老的王国,它就是与楼兰古国、夜郎古国并称为中国“三大神秘古国”的古滇国。古滇国人主要由越系族人和濮人组成,从今晋宁石寨山和江川李家山滇墓中出土的滇国器物特别是青铜贮贝器上的立雕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有着高度青铜文明、注重耕祀、战争频繁的奴隶制王国。

二:哀牢国。 哀牢国为傣族先民建立的部落联盟国,开国之王为九隆,大约形成于战国中前期,直至公元69年哀牢王柳貌归附东汉且其地设为永昌郡,总共历时四百多年。哀牢国鼎盛时期,疆域辽阔,号称东西3000里,南北4600里,国土约138万平方里,即东起哀牢山脉,西至缅北敏金山,南达今西双版纳南境,北抵喜马拉雅山南麓,中心为今保山地区。哀牢国土地肥沃,水源充沛,气候宜人,宜五谷蚕桑,其出产的桐华布和兰干细布远销南亚中东,号称“东方一绝”。

三: 句町国。汉武帝元鼎6年(公元前111年)句町归附汉朝,汉昭帝始元5年(前82年)时句町族首领亡波因协助平定姑缯、叶榆的反叛有功而被封为“句町王”,享受着国县并置的特殊待遇。凭此优势,句町的势力迅速发展,到西汉末年,句町国继滇国、夜郎国后成为横跨桂西、云贵高原前沿的文明古国,其辖区范围包括今云南东南部、贵州西南部,广西西部即右江上游、交趾(今越南)北部较为广大的地区。

四,南诏国。 南诏(738年-902年)是由蒙舍诏首领皮罗阁在738年建立的以乌蛮蒙姓为国王,白蛮大姓为辅佐的奴隶制政权,国境包括今日云南全境及贵州、四川、西藏、越南、缅甸的部份国土。902年,郑买嗣起兵灭亡南诏,建立大长和国。

缅甸和云南交界的城市是哪些

一、腾冲市

腾冲市与缅甸猴桥口岸接壤, 腾冲北、西北与缅甸毗邻,与缅甸克钦邦山水相连,国境线长 148.075 公里。

腾冲自古就是西南边陲的重要通商口岸和边防重镇,“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就通过腾冲进入缅甸。历史上商贾云集、贸易繁荣,首开世界翡翠加工先河,是东南亚珠宝玉石集散地,被喻为“极边第一城”。

二 普洱市

普洱市下辖的澜沧县、孟连县、西盟县分别同缅甸接壤。孟连县与缅甸掸邦第二特区邦康口岸对接,国境线长133.399公里。

西盟县位于云南省西部,是一个以佤族为主,有拉祜族、傣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民族自治县。它与缅甸相邻,是中国仅有的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全县人口约8万多人,佤族占72%以上。

三、西双版纳州

西双版纳州辖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和11个国营农场,总人口近84万人。勐腊口岸西部与缅甸隔江相望,63公里,有5条公路通达边境口岸到大其力。

勐海县打洛口岸西和南与缅甸掸邦第四特区首府景栋距离86公里,距金三角186公里。

四、临沧市

临沧市沧源口岸是全国仅有的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是国家二类口岸,区含芒卡和永和贸易区。与缅甸掸邦第二特区南登口岸对接,国境线长太147.083公里。芒卡贸易区距缅甸佤邦南登特区4.07公里。永各贸易区距缅甸佤邦绍帕区3公里。

南伞口岸镇康位于云南西南部,西与缅甸掸邦特区果敢陆路相通,至缅甸重镇腊戌197公里,至缅甸古城曼德勒484公里,至缅甸首府仰光1142公里。这里因为果敢战争闻名中国。

孟定口岸与缅甸边境重镇滚弄、户板、果敢相连,国境线长47.35公里,是云南进入缅甸腹地便捷的陆上通道。

五、德宏州

德宏州南、西和西北与缅甸联邦接壤,国境线长达503.8公里,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出口,境内有九条公路与缅甸北部城镇相通,有瑞丽、畹町两个国家级一类口岸;盈江、章凤两个国家级二类口岸。

瑞丽市地处云南省西南部中缅边境,其西北、西南、东南三面与缅甸山水相连、村寨相依,形成了“一个坝子,两个国家,三省(邦)交汇(中国的云南省,缅甸的禅邦、克钦邦),四座城市”(即中国的瑞丽市和缅甸的木姐市、南坎市、九谷市)以及“一寨两国”的独特自然景观。瑞丽国境线长169.8公里,是云南省边境线上界碑和渡口最密集的地段。

盈江县地处云南西南部,现有人口26万人,主体民族有汉、傣、景颇、傈僳、德昂等民族。盈江口岸是省级二类口岸与缅甸克钦邦第二特区拉咱口岸对接。

陇川县地处德宏州西南部,西与缅甸毗邻,国境线长50.89千米,是云南省通向缅甸以及东南亚重要通道,也是缅甸政府特许的通道之一。距缅甸八莫县92千米。

六、怒江州

怒江州片马口岸是省级二类口岸。口岸位于泸水县片观镇人民政府所在地,中缅边界北段10号至25号界碑之间,与缅甸大田坝口岸对接,边界长64公里。

缅甸的北部和云南的地方交界有从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的几个村就有交界了,从独龙江,沿高黎贡山沿线都是和缅甸交界的,还设有几个小囗岸,不过好像没有人互相通行,只有驻守的解放军战士和当地村民走动,像福贡哪里我去过一次,基本上没有边民互通,片马到是一个大口岸,可以通行车辆,还有一个驼峰博物馆,

瑞丽是云南和缅甸交界最近的城市了。缅甸是出玉较多的国家之一,以前内陆的珠宝商们长年聚集在瑞丽,购买缅甸玉,也称赌石。

云南省是不是和缅甸接壤

答:缅甸位于东南亚,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一个邻国。在数千年的历史里,中缅两国交往密切,形成了源远流长的“胞波情谊”,意思是一个母亲生的同胞兄弟。

特别是我国的云南省,与缅甸紧紧挨在一起,彼此山水相依,边境线蜿蜒曲折。如果把云南和缅甸的边界“全部拉直”,长达1997公里,相当于从北京到广州的直线距离。

位于云南省西部,隶属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处于东经97. 31′~98. 02′,北纬23. 38′~24. 14′之间。其东连芒市,北接陇川,西北、西南、东南三面与缅甸山水相连,村寨相望,毗邻缅甸国家级口岸城市木姐。

云南与缅甸的边境城市有:瑞丽、芒市、陇川、盈江、普洱市等。

1、瑞丽

瑞丽市,隶属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部,隶属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2、芒市

芒市,傣语称“勐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首府;东西长约71公里,南北宽约62公里,总面积2987平方公里。

3、陇川

陇川,傣语称“勐宛”,意为太阳照耀的地方。隶属云南省德宏州,位于中国西南边陲,与缅甸山水相连,阡陌相连,国境线长50.899公里,国土面积1931平方公里。

4、盈江

盈江县,隶属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傣语称“勐辣”,位于云南省西部,德宏州西北部,其东北面与腾冲市接壤,东南面与梁河县接壤,南面与陇川县接壤。

5、普洱市

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东临红河、玉溪,南接西双版纳,西北连临沧,北靠大理、楚雄。东南与越南、老挝接壤,西南与缅甸毗邻。

缅甸是云南的什么边界

缅甸联邦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友好邻邦。与中国的云南省土地相连接,这条边境线和国境线,俗称中缅边界线。西面与我国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相连,西南部与云南省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相连接,这条边界线是一条美丽的自然风景线。

嘉庆征缅在历史上有吗

嘉庆征缅在历史上真实存在,征缅也就是清缅战争,但它是乾隆打的。

清缅战争,是1762年冬缅甸入侵中国云南普洱地区,清军自卫反击为开端,围绕中缅边境地区的领土控制权发生的一场战争。

清缅战争从边境土司小冲突开始,演变为精锐主力对决,1769年11月以缅甸称臣纳贡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