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三国两晋和五代分别指什么
- 晋有哪些组词
- 晋的组词有哪些
- 五代齐齐三十六解意思
- 恩科和科举有什么分别
- 晋字怎样组词
三国指的是东汉灭亡后建立的三个政权,曹丕建立的魏、刘备建立的蜀汉和孙权建立的吴。
两晋分别是司马炎统一全国建立的西晋,后来西晋因为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灭亡,由宗室琅琊王司马睿在建邺(今南京)称帝建立东晋。
五代是唐朝灭亡后中原建立的五个政权历时仅仅53年,他们分别是朱温建立的后梁、李存勖建立的后唐、石敬瑭建立的后晋、刘知远建立的后汉和郭威建立的后周。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孙吴三个主要政权。
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孙吴。
晋朝(266年~42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其中西晋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东晋则属于六朝之一,两晋共传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266年司马炎篡魏,建立政权,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司马炎即晋武帝。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后来经历八王之乱和永嘉之祸,国势渐衰。313年,晋愍帝迁都长安,316年,西晋被匈奴人灭亡。317年,西晋皇室南渡江南,司马睿在建邺(今江苏省南京市)延续晋朝,史称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中原汉地。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东晋以少胜多,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时期北方南迁的汉人将大量生产力与先进技术带入江南,进一步开发了江南地区。420年,刘裕建立刘宋,东晋灭亡。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
五代(907年—960年)。唐朝灭亡之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定都于开封和洛阳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以及割据于西蜀、江南、岭南和河东的前蜀、后蜀、南吴(杨吴)、南唐、吴越、闽国、南楚(马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10个政权,合称五代十国。五代指这五个位于中原的王朝,正统史学家们一般称五代为中原王朝,十国为割据政权。
五代不是某一个朝代,而是介于唐宋之间的特殊历史时期。
晋有哪些组词晋的组词有哪些 :晋级、晋见、后晋、晋升、福晋、晋剧、晋谒、东晋、两晋、西晋、中晋、晋封、晋接、晋鼓、晋鼎、晋邦、鼖晋、晋帖、孟晋、晋食、晋授、井晋、晋明、晋祠、晋京、晋年、子晋、晋职、晋秩、晋盛、
晋级、晋见、后晋、晋升、福晋、晋剧、晋谒、东晋
“晋”,普通话读音为jìn,最早见于甲骨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字。“晋”的基本含义为上进,如晋级、晋升;引申含义为中国周代诸侯国名。
在现代汉语中,“晋”还有中国山西省的别称的含义,如晋剧。
晋级
[ jìn jí ]
基本解释
(动)升到较高的等级:成功~。
详细解释
升级。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十二章:“不是为了升官晋级,更不是为了别的虚荣。”《人民日报》1983.2.20:“少数党员干部利用职权,谋取私利,诸如在建房、分房,按排亲属上学、就业和调资、晋级……等问题上,徇私舞弊。”
东晋,晋级,晋邦,晋盛,三家分晋,引黄入晋,晋牧,晋身,晋用楚材,晋安二徐,魏晋玄学,晋见后晋晋剧西晋福晋晋谒东晋晋封子晋井晋晋代法规,喜结秦晋,秦晋之缘,加官晋爵,秦晋之好,皮里晋书,秦欢晋爱,晋阳之甲,秦晋之匹,二晋,中晋,晋鼓,汾晋,晋阳关,六晋。
晋的组词有哪些晋见、晋级、后晋、晋剧、晋谒、福晋、东晋、西晋、中晋、晋封、晋帖、晋鼎、晋授、晋邦、晋鼓、晋京、晋明、晋盛、晋年、晋食、井晋、晋职、有晋、晋绅、子晋、晋秩、汾晋、六晋、晋竖、二晋、
晋:意思是指周朝国名(公元265-420年,司马炎所建。如:东晋,西晋。
指进。如:晋京。
指升。如:晋升。
指山西的简称。
晋组词有:晋剧,东晋,西晋,后晋,福晋,晋江,晋级,晋年,晋封,晋盛,晋授,晋见,晋军,晋景公,晋棘,晋接,晋绅,晋系,晋阶,晋书,晋升,晋谒,晋阳关,晋食,秦晋之好,秦晋之缘,唐临晋帖。
五代齐齐三十六解意思你好,五代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五个朝代,分别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齐齐指的是这些朝代都在北方的河北一带建都。三十六解是指这些朝代的历史事件和政治变革一共有三十六条,这些解释被编纂成一部历史书籍,称为《五代史》。
恩科和科举有什么分别1.监考对象不同:恩科考试的监考老师就是皇帝本人,科举考试的监考老师是朝廷所派遣的官员。
2.出现时间不同:恩科出现于宋代,当时对于屡试不第又有些才能的考生,允许他们在皇帝策试时,报名参加附试。科举考试起源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
3.录取率不同:皇帝为表示皇恩浩荡,对这类考生的录取率很高,甚至有时会出现在常规的状元之外另有恩科状元的情况。至于科举考试,录取率明显远远低于恩科,据说科举考试的录取率仅仅只有1.9%,由此可知科举考试多么艰难。
科举分为正科、恩科。顾名思义,前者是常规举办的科举;后者出现于宋朝及后世,指的是朝廷遇上重大喜事时增加的一次考试,让广大士子多了一次机会,是皇恩浩荡的体现,所以称为恩科。
咱们都知道,正式的科举考试等级分明,由低到高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但想要参加最低级的乡试,必须先获得秀才的资格,这就是传说中的童试。
但童试并没有它的名称看起来这么简单,它分为县考、府考、院考三大步骤,每三年举行两次。名额也非常有限:大县约三四十名,中县二三十个不等,小的县只有十多个。这比如今的高考录取名额其实少了许多。
考试时间有区别,功名获取没有区别。
正常科举四年一次,但是如果有特殊情况的时候也会增加考试机会,这个增加的机会就叫恩科。意思就是朝廷加恩增加的科考。
增加科考的原因不一定,大致有皇帝太后寿诞,国家官员不足(这个在开国前期多见)。
增加的科考和正常科考一样,也是举人才有资格参加,也有一甲二甲三甲的分别。
但是也有例外,比如开国前期,为了笼络前朝士人开的恩科,考试内容简单,甚至全部录取,这些科的功名就被士林轻视。
恩科属于科举的一种,是在特殊时间举行的科举考试,取得的功名受朝廷承认,与正规科举考试取得的功名并无差别。科举分为正科和恩科两种形式。恩科是指科举制度中于正科外皇帝特恩开科取士,始于宋代,明、清亦有此制,原为遇皇帝亲试时的专称,至清代也用于逢朝廷庆典时的科举考试,若正科与恩科合并举行,则称为恩正并科。
1、恩科:恩科谓朝廷加恩赦免科赋。宋时科举,承五代后晋之制, 科举制度每三年举行乡、 会试,是为正科。遇皇帝亲试时,可别立名册呈奏,特许附试,称为特奏名,一般皆能得中,故称恩科;
2、科举:科举制,又称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投牒自进,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点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与察举制最根本的区别。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但后期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使许多人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思想。
恩科和科举都是古代科举制度的产物。一般来说京城的会是试是三年举行一次。也就是说作为举人三年才能参加一次会试,才有机会得到进士的头衔。但是在皇帝大寿,新皇帝登基的时候,会特别多开科考一次试,这就是恩科。恩科是特殊情形下的科举会试,所以恩科是科举的一种方式。
晋字怎样组词晋级、晋见、后晋、晋升、福晋、晋剧、晋谒、东晋
“晋”,普通话读音为jìn,最早见于甲骨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字。“晋”的基本含义为上进,如晋级、晋升;引申含义为中国周代诸侯国名。
在现代汉语中,“晋”还有中国山西省的别称的含义,如晋剧。
晋是一个单音节的汉字,可以和其他汉字组成许多词语。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晋字组词:
1. 晋级、晋升、晋升为:表示升级、提升职位等。
2. 晋代、晋朝:指中国历史上的晋朝时期。
3. 晋谒、晋见:表示拜见、会晤。
4. 晋书、晋志:表示记载晋朝历史的书籍。
5. 晋友、晋侣:表示朋友、伙伴。
6. 晋语、晋方言:表示晋地方言语。
7. 晋商、晋籍:表示晋地商人、籍贯。
除了以上常见的组词外,晋字还可以和其他汉字组成更多的词语,如晋阳、晋州、晋中、晋西、晋东等等。
1 可以组成“晋升”、“晋级”、“晋见”等词语2 “晋升”指晋升官职或升职加薪,“晋级”指升学或职位等级提高,“晋见”指拜访或会见高级人士3 还可以组成一些地名如“晋城”、“晋州”,或人名如“晋文公”、“晋阳公主”等。
晋字可以这样组词,晋升 ,晋级 ,后晋,晋王,晋明,晋号,中晋,三晋,孟晋,晋京,晋鼓,晋食,西晋,东晋,晋祠,晋帖,晋剧,晋字组词还有很多的,暂时就列举这么多了
晋级
[ jìn jí ]
基本解释
(动)升到较高的等级:成功~。
详细解释
升级。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十二章:“不是为了升官晋级,更不是为了别的虚荣。”《人民日报》1983.2.20:“少数党员干部利用职权,谋取私利,诸如在建房、分房,按排亲属上学、就业和调资、晋级……等问题上,徇私舞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