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最强元素排名 地球包含宇宙中所有的元素种类 太神奇了!!

目录导航:

  1. 十大最强元素排名
  2. 人类目前发现的物质都是由什么元素构成的
  3. 地球结构与组成元素
  4. 地球上为什么有那么多重元素
  5. 宇宙中最多的元素为氢和氦,但为什么地球上最多的元素为氧
  6. 地球上为什么有那么多重元素
十大最强元素排名

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Cs,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F。

在元素周期表中,越向左、向下,元素金属性越强,越向右、向上,元素的非金属越强。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钫,但是钫是放射性元素,不能稳定存在,非放射性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氟。

世界十大最强金属排名

1、钨,2、钢铁,3、铬,4、钛,5、铁,6、钒,7、镏,8、锆,9、锇,10、钽。

钨,一种金属元素。原子序数74,原子量183.84。钢灰色或银白色,硬度高,熔点高,常温下不受空气侵蚀;主要用途为制造灯丝和高速切削合金钢、超硬模具,也用于光学仪器,化学仪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钨储藏国。

钨,这个名字来源于前瑞典名称钨,意思是“重石”。它是地球表面天然存在的稀有金属。它在1781年被确定为新元素,并于1783年首次被分离为金属。它的坚固性非常显着,并且具有所有元素的最高熔点,熔点为3422°C。它的沸点最高,为5930°C。此外,它的密度是水的19.3倍,远远高于铅的密度。事实上,它是已知对任何生物体必不可少的最重元素,但它可以干扰对动物生命有些毒性的钼和铜代谢。

2、钢铁

钢是铁和碳的合金,含有少于2%的碳,1%的锰和少量的硅,磷,硫和氧。由于其高抗拉强度和低成本,它是船舶建筑,基础设施,工具,汽车,机器,电器,武器等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它被称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工程和建筑材料。它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从餐具到汽车,冰箱洗衣机等等。钢的最重要特征是它可以重复循环而不会损失财产。

3、铬

铬是一种有光泽,易碎,坚硬的金属,通常呈银灰色。它是一种高度抛光的金属,在空气中不会变色。而且,它在氧气中不稳定并立即产生不透氧的薄氧化层。然而,铬因其作为不锈钢成分的大规模使用而被广泛认可,因为它具有优异的硬度,耐腐蚀性和抛光能力以获得光泽外观。

4、钛

钛是一种化学元素,化学符号Ti,原子序数22,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4周期、第IVB族。是一种银白色的过渡金属,其特征为重量轻、强度高、具金属光泽,耐湿氯气腐蚀。

钛是一种有光泽的过渡金属,具有银色外观,低密度和高强度。它还具有良好的耐海水,王水和氯气腐蚀性。此外,钛是一种“新”金属,于1790年被发现,并在经过长期的成熟后于1948年开始在工业上生产。由于其丰富的储备和出色的生物友好性,钛是一种对环境和人类友好的材料。

5、铁

铁(iron)是一种金属元素,原子序数26,铁单质化学式:Fe。纯铁是白色或者银白色的,有金属光泽。熔点1538℃、沸点2750℃,能溶于强酸和中强酸,不溶于水。

铁被认为是宇宙中第十丰富的元素,以四种不同的晶体形式存在。此外,它是一种常见且廉价的金属,通常以黑色发现。它被磁铁吸引,用于制造钢铁,可以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但不能在干燥的空气中生锈。如今,它是使用最广泛的金属,占全球生产的所有金属吨位的95%。从食品容器到个人汽车,从螺丝刀到洗衣机,从货船到纸钉铁都被广泛使用。主要矿区是中国,巴西,澳大利亚,俄罗斯和乌克兰。

6、钒

钒是世界上最强的金属之一,是一种柔软,稀有,韧性的金属,通常以灰白色着色。它主要用于生产某些合金。它以北美女神Vanadis的名字命名,因为它的颜色很漂亮。钒与钛合金中的铝混合时,广泛用于喷气发动机和高速气框,以及车轴,曲轴,齿轮和其他关键部件。此外,它还用作药物的补充剂。此外,钒的最大资源来自南非和俄罗斯。

7、镏

镏是一种在地球上发现的稀有金属,可能是所有稀有元素中最昂贵的。它与地球上所有其他稀土金属一起少量存在,很难将其与其他稀有元素分离。镏的主要生产商是美国,澳大利亚,中国,巴西,斯里兰卡和印度。此外,镏在炼油厂和石油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这使得它真的很昂贵。此外,它还用于各种方法,如聚合,氢化和烷基化。

8、锆

锆是一种过渡金属,很容易形成稳定的化合物。它呈银灰色,具有很高的耐腐蚀性。锆合金以各种方式使用,包括管道,配件和热交换器。锆还用于钢合金,彩色釉料,砖,陶瓷,研磨剂,闪光灯,灯丝,人造宝石和一些除臭剂。

锆(Zirconium)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Zr,它的原子序数是40,是一种高熔点金属,呈浅灰色。密度6.49g/㎝3。熔点1852±2.001℃,沸点4377℃。化合价+2、+3和+4。第一电离能6.84电子伏特。锆的表面易形成一层氧化膜,具有光泽,故外观与钢相似。有耐腐蚀性,可溶于氢氟酸和王水,高温时,可与非金属元素和许多金属元素反应,生成固体溶液化合物。

9、锇

锇是已知最密集的金属,属于铂族金属。它是有光泽的银色金属,不受水和酸的影响。它在少数合金和工业中用作催化剂。有一次它被广泛用于生产高质量钢笔,指南针,长寿命留声机针和钟表轴承的笔尖,因为它具有极高的硬度和出色的耐腐蚀性。

10、钽

作为世界上最强的金属之一,钽是一种柔软,有光泽,银色和几乎耐腐蚀的金属,因为其表面有氧化膜。钽广泛用于飞机发动机,电气设备,如电容器。钽几乎不受化学侵蚀,这就是它用于化学工业的原因,例如用于强酸蒸发的锅炉中的热交换器。但是,主要产区包括泰国,澳大利亚,刚果,巴西,葡萄牙和加拿大。一种柔软,有光泽,银色和几乎耐腐蚀的金属,因为其表面有氧化膜。钽广泛用于飞机发动机,电气设备,如电容器。钽几乎不受化学侵蚀,这就是它用于化学工业的原因,例如用于强酸蒸发的锅炉中的热交换器。但是,主要产区包括泰国,澳大利亚,刚果,巴西,葡萄牙和加拿大。

1、雷元素

雷属性所有元素反应类型都是剧变,只吃元素精通和等级加成。

雷属性的收益最高的定位将会是堆叠元素精通的工具人,甚至连副c都够呛。

再加上老生常谈的雷元素被三个元素克制,火元素只被自己克制。

2、冰元素

冰属性同样只被自身克制,很有可能是后续统治版本的主推属性(冰八:想起被我支配的恐惧了吗)。

3、水元素

水属性被雷属性和自身克制,弱于冰火,强于雷。

4、风元素及岩元素

风属性和岩属性只被自身克制,但不克制任何属性,单从元素反应角度,会是平民万金油或者大佬通吃的角色。

人类目前发现的物质都是由什么元素构成的

当化学这门学科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分析了无数种各式各样的东西,发现它们都是由一些为数不多的最简单的物质,如碳、氢、氧、铁等组成的。人们就把这些最基本的物质叫做元素。到今天为止,人们已经发现了109种元素,其中从93号到109号元素全都是人造的。当这些元素彼此以不同的种类、不同的数量“结合”起来以后,就组成了数不清的较复杂的物质,化学家称这些物质为化合物。今天,世界上化合物的总数已超过了300万种。不仅地球上的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就连其他星球上的物质,也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在对“天外来客”——陨石的直接分析和光谱分析中,我们还没有发现有什么元素是我们地球上所没有的。
人也可以说是元素组成的,水(氢和氧)和含碳的化合物在人体中所占比例最大。
大多数元素不是以单一形式存在的,这块岩石中明显颜色的部分就是铁的化合物。

一般都是由氧,氢,氢,碳等元素组成的。元素最初的定义就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因此“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这句话本来没有错。 随着科学的发展,尤其是高能物理领域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元素已经不是物质构成的“最小”单位了。

就目前的科技水平来看:夸克构成基本粒子,一部分的基本粒子组成元素,元素构成宏观物质。 和宏观物质相对应,微观物质如夸克,基本粒子等当然不可能由元素构成。

可以翻一下元素周期表(网上也有),已经有100多种元素了。除了最后的一些放射性元素是人造的之外,都是自然界存在的。

另外,部分元素可能还有同位素。

地球结构与组成元素

地核可能大多由铁构成(或镍/铁),虽然也有可能是一些较轻的物质。

地核中心的温度可能高达7500K,比太阳表面还热;下地幔可能由硅,镁,氧和一些铁,钙,铝构成;上地幔大多由olivene,pyroxene(铁/镁硅酸盐),钙,铝构成。我们知道这些金属都来自于地震;上地幔的样本到达了地表,就像火山喷出岩浆,但地球的大部分还是难以接近的。

地壳主要由石英(硅的氧化物)和类长石的其他硅酸盐构成。

地球的结构,宏观看为圈层结构。包括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由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组成。也有将土壤划为土壤圈,以及最高级别的人类圈。

地球的内部圈层也有三个,由地表到球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注意岩石圈指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由岩石组成的部分。

每个圈层的物质组成差异较大,我们以内部圈层为例。地壳中主要的化学元素有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与地壳相比,地幔的化学组成变化不大。地核的化学组成主要是铁和镍,地核又可分成内地核和外地核,内地核就像一个固体的金属球。

地球上为什么有那么多重元素

重元素有两个概念。在物理学或化学中,重元素是指元素周期周期表中位于铁(26号元素)以后的元素,称为“重元素”或“重金属元素”。在天文学中,把除氢和氦以外的元素统称为“重元素”。

本人在此以物理学和化学概念解释地球上重元素比例高的原因。

比铁轻的元素,从一部分氦开始,都来自于恒星中(主序星和红巨星)的核聚变反应。就是说,在正常的恒星中,最多只能产生到铁元素。比铁重的元素,只能产生于红巨星或红超巨星的超新星爆发中,如铜、锌、铅、汞、金、铀等。在超新星爆发时,恒星的大部分质量(物质)被炸飞,与恒星外层的轻元素一起,被抛入宇宙空间,与宇宙中原有的星际气体尘埃云混合起来,共同构成形成下一代恒星(及其行星、卫星)的原料。由于元素越重(原子序数越大),形成就越困难,所以越重的元素,其数量就越少。

我们的太阳系就是在这气体尘埃云中引力收缩形成的,在太阳及地球等行星形成时,就有了这些重元素,不管是在太阳中还是在各个行星和卫星中,这些元素都有。但在各个星球上,各种元素的比例(或叫“丰度”)是不同的。这种不同,既与星球的质量有关,也与太阳的距离有关。

比如,在大质量的类木行星(气态巨行星)上,重元素比例较小,氢、氦等轻元素较多。而在类地行星(岩石质行星)上,重元素比例较大,氢、氦等轻元素相对较少。这主要是因为星球的质量。星球质量越大,引力越强,就能够吸引住质量较轻的氢和氦等元素。而质量较小的类地行星则因为引力弱,吸引不住氢和氦这样的小质量气体物质,所以在类地行星上,虽然也有氢(基本没有氦),但都是以结合态存在的。

而对于重元素,因为质量较大,引力作用较强,所以容易被较小质量的星球吸引住,所以在小质量星球上,重元素的比例就高了。这是地球等类地行星及卫星上重元素多的主要原因。同时,在类地行星中,质量越大,物质在引力作用下就结合得越紧密,平均密度也越高。

另外,与太阳的距离也是原因之一。

在类地行星中,行星的密度越高,说明星球上重元素的就越多(可从各种元素的摩尔体积或比重来解释)。在类地行星中,地球的平均密度约为5.52克/立方厘米。火星的平均密度约为3.9克/立方厘米。 金星的平均密度约为5.24克/立方厘米。而水星的平均密度约为5.43 克/立方厘米。从类地行星的质量看,地球最大,其次为金星(为地球质量的82%),第三是火星,质量为地球的11%;质量最小的是水星,质量只有地球的5.52%。

上面说了,在类地行星中,质量越大,物质在引力作用下就结合得越紧密,平均密度也越高。四颗类地行星中,质量排列为:地球>金星>火星>水星;而平均密度排列却是:地球>水星>金星>火星。可见,类地行星的平均密度在水星上出现了一个例外,没有符合质量越大,平均密度也越高的规律。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就在与太阳的距离上。

水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只有不到5800万千米,强烈的太阳辐射,一方面使得水星上的白天温度高达430℃,许多质量较轻的低沸点物质都汽化蒸发了;另一方面强烈的太阳风把水星表面的气态物质吹离了水星表面,吹向了宇宙空间。这就使得水星上重元素的含量比其他类地行星更多,平均密度也就升高了。而相比之下,其他几颗类地行星离太阳较远,太阳风的力量不足以吹散表面较轻的物质,所以重元素的比例不如水星那么高。

这真是个迷,按理说,恒星聚变释放能量,产生物质,到了Fe之后 ,就不会继续聚变了,因为后面聚变开始要吸收能量了,恒星聚变到铁也就终止了,不知道铁之后的元素从哪里来的?难道地球也是一颗恒星燃烧完之后的产物?

宇宙中最多的元素为氢和氦,但为什么地球上最多的元素为氧

好多证据数据推测,太阳与地球是同时诞生的,以分子云团坍缩说,为什么太阳只坍缩了氢…氦,与地球百种元素的丰度比例差距甚远??

《 万有引力的来源》

摘要:艾萨克?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然后又发现了运动三定律,亨利?卡文迪许用 扭秤 证明了万有引力 定律正确性,并算出了地球的“质量”,但都没对引力的来源给出明确的解释。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更是玄之又玄的把引力的来源解释为物质对空间造成的凹陷。本文将根据一些小实验和理论推导对以上的某些观点进行纠正与反驳。

关键词:内能(热力学能),引力,地球质量,扭秤,重力加速度,。

引言:耳熟能详的定律,质量越大,引力越大,但还有一个被人类忽视的数据,那就是内能。天体的质量越大,引力越大,内能越大(此文的内能是抛开 所有化学反应,核反应的 热力学能)。那么引力的来源是不是高能量体与低能量体的温差效应呢?看下面的实验。

三个质量相同铝球,用液氮把两个铝球分别散热到零下150℃与零下50℃,还有一个与室温温度相同20℃。观测三个铝球近距离的水气有什么反应。观察到的结果是零下150℃的铝球对附近水气有很大的吸引力,有明显的重力加速度现象,末端水气落体速度大约是零下50℃铝球的三倍。而与室温相同的铝球对水气毫无反应。5分钟后终止实验,零下150℃铝球结霜质量大约是零下50℃铝球的三倍。

我们用这个实验是不是能说明两物体的引力大小与两物体内能的大小相关呢?内能差越大,引力越大,与质量无绝对关系。那么在地球上为什么质量越大的物质,引力越大呢?这么说吧,地球是个巨大的能量体,她对所有的低能量体都有 热平衡 需求,她会根据 低能量体所能承载的热量产生引力,也就是说相同温度(内能)的1千克水与1千克油分别放到地球地心,地心下降的温度是一样的。

根据此实验说明两个物体没有 热平衡需求就没有引力,那么亨利?卡文迪许的扭秤又是怎么算出“地球质量”的呢?他的扭秤为什么出现扭力呢?还准确推导出引力常量。5.965*10^24到底是地球的内能还是地球的质量?我们根据 F=GM m/r^2计算出了太阳系的大部分行星的 轨道与速度,卫星的均速圆周运动,这足以说明F=GMm/r^2正确性,那么一个天体的内能值与质量值一定很接近。为什么会很接近呢?是根据质量有了内能?还是根据内能的大小有了质量?看下面的实验与理论推理。

亨利?卡文迪许的扭秤为什么使两个没有热平衡需求的两对铅球出现引力呢?

看实验,准备两个磁力不同的磁铁,一根铁丝,一些细铁砂,释放静电,先用铁丝吸铁砂,肉眼观察下是毫无吸引力。然后把强磁铁放到铁丝底端,整根铁丝会吸住很多铁砂,距离磁铁越近吸住铁砂越多,换上弱磁铁,铁丝吸引的铁砂要少的多。根据这个小实验去理论推导下个实验,我们把引力看作成弱磁现象,扭秤的两对铅球之所以会互相吸引,完全是因为在地球的引力磁场上。小实验里我们可以轻松的把磁铁放到一旁,以现在的科技我们也可以轻松的把扭秤送到太空,送到月球,那时你会发现扭力与此区域 重力加速度 值成正比。引力越小,扭秤的扭力越小。月球上表面的扭力只剩下地球上的1/6。

我也做了个简陋的扭秤,在只有4个质球实验下,加大两对质球的温度差,会得到不同的扭矩。我也猜测是不是空气对流加剧造成的,但一直没有找到真空实验室而搁置。(具体的温度差与扭矩比例,由于扭秤的简陋,就不一一叙写了)。实验过程:四个相同质量的实心铝球,一根木棒,先把两个铝球固定在木棒两端,一根细铜丝拴在木棒正中间,悬挂在一个横架中间,保持平衡。铜丝底端固定一个小镜子,再用一个激光灯射照镜子,射线与折线最好调到90度左右,光点会射在墙上,墙上固定个尺子。依铜丝正下方为点用圆规画个圆圈,边是两个球的球心,再用两个支架把另外两个球托平,分别放在秤砣的左右侧,球心对准圆线。不同温度的球放到托架上,光点会出现在不同的位置。(也就是说温度差越大,扭力越大,两物体之间的引力越大)。

此理论的最有力的证据还是需要把扭秤送到太空,送到月球。

那么太阳系天体的质量值与内能值为什么如此相近呢?太阳除外。因为太阳是中心,在太阳系中是悬浮不动的,即使内能值与质量值差距很大也测不出来,又点燃了核聚变。理论上来讲,内能值远高于质量值。所以我们现在根据引力算出的太阳质量(其实是内能)远远大于真实质量。大家都知道太阳是气态的,而密度竟然是地球的0.26倍,这是荒谬可笑的,他的意思也就是说一立方氢气与一立方土的质量比是0.26 : 1,就算把氢气压缩到液态,这个比值也相差甚远。太阳的平均密度1.4克每立方厘米,氢液态才0.07克每立方厘米,矛盾吗????(别害怕,目前太阳质量不可测,看下面实验)。

每个天体都有一个心核,太阳的心核最大,我们根据心核大小比例,做出九个铝球,分别代表太阳与八大行星。全部冷却到零下200℃,把太阳放到实验室中心,按照距离比把八大行星摆好,悬浮运转,2个小时后结束实验,结霜质量比与太阳系天体质量比一致。水气代表分子云,心核是宇宙所有天体的种子。遇到肥沃土壤(分子云)就会根据大小演变成恒星或行星(没有心核的分子云是一团死云,不会孕育出任何天体,否则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这个仅仅是逻辑推理,猜测)。

引力不是绝对的,我们分别把太阳、地球、月球的内能设为1000焦耳,100焦耳,10焦耳。然后把地球加热到500焦耳,地球与太阳引力会变小,地球与月球引力会变大。

在此理论正确的前提下,F=GMm/r^2还能继续使用吗?当然可以,只不过要稍微修改一下,首先就是其中的一个M改成U。那么以引力计算的1热值等于多少焦耳?这就需要广大科学家的共同计算了。

母式:F=GUm(1-u/U)/r^2

此公式也不是适用于任何引力场,(只有两物体质量与半径相同的情况下才能做到误差为0,比如冰球实验,你可以理解为把铝球切割成与水气大小相等颗粒,然后每颗粒与水气产生的引力全部相加)。就如F=GmM/r^2无法解释水星近日点进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描写的引力与量子力学格格不入。可以说很难有一个引力公式通用于宏观与微观等多种引力场,只有根据不同的引力场拿出不同的公式给予计算。

头条:陈转运

微博:小冰球

微信:chenzhuanyun1982

氧不是最多的 地球的90%是由Fe,O,Si和Mg4种元素组成的,Fe(铁)占的最多,因为地球中心就是一个铁核.氧只是在地壳里含量最多的元素 为什么铁最多.的确是因为铁的结合能最大.如果不断裂变和聚变,所有聚变和裂变的最终产物都是铁 只有到了铁才不会聚变和裂变.地壳主要是由硅酸盐和二氧化硅(SIO2)(也就是沙子)构成的

地球上为什么有那么多重元素

1:宇宙中最主要的元素:氢和氦是通过宇宙早期的核合成过程产生的。那时的宇宙是高温高压的一锅无米粥(没有任何天体)。

2:通过核聚变过程(宇宙早期,后来的恒星内部),可以产生比铁元素轻(包括铁)的元素。 通过聚变想合成更重的元素则需要极高的能量。

3:更多的重元素主要由超新星爆发所得到。 根据现代元素合成理论,超新星是元素合成的主要场所,它是大质量恒星的最后演化阶段。这种大质量恒星,引力作用极强,因此当一系列聚变反应结束后,就发生迅猛异常的收缩。这导致恒星内部的密度和温度极高,最后以猛烈的爆发结束其一生,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超新星爆发。爆发时超新星的亮度在短时间内可剧增到几千万倍至几亿倍以上,可以比整个银河系还亮,同时把大量含有重元素的恒星物质抛向空间,甚至可造成整个星体分崩瓦解。

4:在加速器(高能物理)里人们可以获得极高的能量,从而撞击出新的元素。那就海了去了,但是这些新元素都很不稳定(寿命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