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是什么意思
- 五代十国刘宋介绍
- 钦州人的祖先
- 初一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世说新语两则》什么是文常
- 陶渊明当过饶州县令吗
- 宋朝第一代君是谁
- 陶渊明是什么朝代的
- 宋梁陈齐先后顺序
- 刘宋南宋哪个大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的意思是(摘花的时候碰到传递公文的人,(托他把花)送给身在遥远边塞的人。) 出自(晋代诗人陆凯《赠范晔》) 原文: 《赠范晔》 晋陆凯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注释 驿使:古代驿站传递公文、书信的使者。 陇头:即陇山,在今陕西陇县西北。 聊:姑且。 一枝春:此处借代一枝花。 春:梅 译文 折梅花的时候恰好遇到信使 ,于是将花寄给身在陇头的你。 江南没有什么好东西可以表达我的情感,姑且送给你一枝报春的梅花以示春天的祝福。 赏析: 诗的开篇即点明诗人与友人远离千里,难以聚首,只能凭驿使来往互递问候。而这一次,诗人传送的不是书信却是梅花,是可见得两个之间关系亲密,已不拘泥形式上的情感表达。一个“逢”字看似不经意,但实际上却是有心;由驿使而联想到友人,于是寄梅问候,体现了对朋友的深切挂念。如果说诗的前两句直白平淡,那么后两句则在淡淡致意中透出深深祝福。江南不仅不是一无所有,有的正是诗人的诚挚情怀,而这一切,全凝聚在小小的一枝梅花上。由此可见,诗人的情趣是多么高雅, 想象是多么丰富。 “一枝春”,是借代的手法,以一代全,象征春天的来临,也隐含着对相聚时刻的期待。联想友人睹物思人,一定能明了诗人的慧心。 这首诗构思精巧,清晰自然,富有情趣。用字虽然简单,细细品之,春的生机及情意如现眼前。 古今吟咏岭梅诗词不下千章,最早的是陆凯诗《赠范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直隶南雄州志》载,南雄城南有寄梅驿,即取折梅逢驿使诗语。该驿曾经宋绍兴知州李岐重修。清道光知州戴锡纶有《寄梅驿》诗云:“一枝春可当人情,投赠南州艳此清。妙是不登供帐例,香风千古被征行。” 陆凯是三国时人。《三国志.陆凯传》载:“陆凯,字敬风,吴郡吴人也。丞相逊族子也。黄武初为永兴诸暨长,所在有治迹,拜建武都尉。领兵虽统军众,手不释书。……赤乌中除儋耳太守,讨珠崖,斩获有功,迁为建武校尉。”又《三国志.孙权传》载:“赤乌四年秋七月,遣将军聂友、校尉陆凯以兵三万讨珠崖儋耳。” 这首诗当是陆凯率兵南征度梅岭时所作。他在戎马倥偬中登上梅岭,正值岭梅怒放,立马于梅花丛中,回首北望,想起了陇头好友范哗,又正好碰上北去的驿使,就出现了折梅赋诗赠友人的一幕。他那“虽统军众,手不释书”的儒将风度跃然出现在读者眼前。 《赠范哗》简朴中道出了真挚的友情,平淡中显出了高雅的意境。“一枝春”作为梅花的象征,向人们预示着美好的春天即将来临,祝愿人们的美好祈望定能实现。 范哗是谁?南北朝刘宋时有个编写《后汉书》的范晔,但他距三国近200年,肯定不是这个范晔,而是三国另一个范晔。有的人则认为范哗是刘宋时的范哗,而陆凯不是三国吴的陆凯,而是刘宋时的另一个陆凯。孰是孰非,有待考证。 陆凯这首诗不过二十个字,却包含无限的诗趣和感情。当陆凯怀念范晔的时候,为了表达高洁与纯挚的感情,特地折取一枝梅花,托传递书物的信使带给范晔,所谓陇头人,因为范晔时在陕西长安,陇山在陕西陇县,所以用陇头人以代。不言而喻,陆凯折花遥赠之地是江南,江南的梅花是驰名于世的。隐居西湖的林逋有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正是江南梅花神韵的写照。江南是文物之邦,物丰文萃,但陆凯认为别的礼物不足以表达他对范晔的情感,所以说江南没有什么可贵的东西堪以相赠,唯有先春而至为报春讯的梅花是最适当的,因而遥遥千里,以寄思慕之情,而梅花也象征他们之间的崇高友谊。大概人陆凯赠诗开始,“一枝春”就成为梅花及赠别的代称了。可见影响的深远。唐宋以下历代诗人都有类似的吟咏,刘克庄写道:“轻烟小雪孤行路,折滕梅花寄一枝”,是袭取了陆凯的意境;高启写道:“无限春愁在一枝”,是套用了陆凯以寄托感情。后来连唱曲的词牌也取了《一枝春》的曲名。《武林旧事》就曾记有一段故事:“除夕,小儿女终夕嬉戏不寐,谓之守岁,守岁之词虽多,极难其选,独杨守齐《一枝春》最为近世所称。”可见一首小诗也有传世的艺术魅力。它的艺术美在于朴素、自然而又借物寄喻,在特定的季节,特定的环境,把怀友的感情,通过一种为世公认具有高洁情操的梅花表达出来,把抽象的感情与形象的梅花结为一体了。(曾敏之) 作者简介: 陆凯(?―约504年),字智君,陆俟之孙,北魏代(今张家口涿鹿县山涧口村)人,鲜卑族。《魏书》有传。陆凯与南朝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后汉书》作者范晔友好,常以书信来往。当时南朝北朝处于敌对状态,但是陆凯与范晔暗地里不断通信,互相诉说对时世的看法和感愤。陆凯于北魏景明二年(501年),把一支梅花装在信袋里,暗暗捎给江南好友范晔。范晔拆开信一看,里面赫然放着一支梅花。
五代十国刘宋介绍南北朝时期的刘宋,由北府名将刘裕所建,刘裕此人,平民出身,做过各种行业,年轻时穷得家无余粮。后来谢玄在北府募兵,刘裕应征入武。孙恩、卢循起义中崭露头角。后来,刘裕先后灭掉了桓楚政权,南燕政权,西蜀政权,军功一时无二,逐渐在东晋建立了自己的势力,并于420年代晋建宋。
宋朝建立以后,因为自已为平民出身,深知百姓疾苦,同时因为自己是权臣夺位,所以即位以后,一方面减租降税,与民休息,另一方面制定了一系列限制权臣的政策,加强中央集权。他甚至于在自己的宫中悬挂自己儿时用过的农具,穿过的破衣服用来警示自己跟后人。二年后,刘裕病逝,谥高祖,是为高祖武皇帝。
刘裕之后,长子刘义符继位,不久被废。群臣立刘裕三子刘义隆为帝,为文帝。刘义隆跟历史上的其他文帝一样,是个不错的君主,他即位以后,先是铲除了权臣,再夺回军权。
接下来,他延续了刘裕的休养生息政策,鼓励农民种田养桑,开荒拓地,另一方面,在他当权的前二十多年,几乎没有对外战争,百姓家居乐业,生活富足,南方出现了难得的太平盛世。
钦州人的祖先关于宁氏家族的始祖,史书上并没有记载。不过,据出土的墓志铭来看,宁逵应是在钦州立住脚跟的第一人。梁武帝时期,他被任命为定州刺史(今广西贵县)。陈宣武帝时,又成为安州(今广西钦州)刺史。
宁逵之后,宁氏家族逐渐成为当地的酋帅。不过,他们始终称祖上是汉人,来自山东临淄。这有没有依据呢?要知道,广西其他少数民族酋帅,为提高自己的地位,经常说祖上是汉人。比如,韦姓的就说自己是韩信的后代,为了避祸,才去掉了韩字左半边,才改称韦氏的。这一说法并没有充分的证据。那么,有没有证据证明宁氏家族确实来自中原呢?
有。在同一时期,宁氏家族的文化水平最高,出过不少知识分子。例如,武则天时期,宁原悌曾中进士第九名,留京编修国史。要知道,唐朝的进士科非常难考,他能有第九名的好成绩,还能编修国史,这在当时文教落后的广西非常难得。可以想见,宁氏有深厚的家学渊源,与他们出自中原有莫大的关系。
另外,根据考古学资料,宁氏家族的墓葬形式都是典型的汉族墓葬式样。墓葬中的器物也大多是汉族贵族阶层生活必备之物。
又一个问题来了,作为有一定地位的家族,宁氏为什么南下到了广西?又是什么时间来的?
在碑文中,宁氏自称来自冀州临淄。这透露出了关键的信息。
刘宋北伐时,在山东地区设置了冀州,北魏又改名齐州。所以,可以推断,宁氏家族是在刘宋撤退时,跟着南下的。
宁氏与广东高州的冯氏家族关系密切,两家数代联姻。冯氏原本是北燕皇族,后投奔南朝。后来南下岭南,成为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地方势力。当时尤其讲究门当户对,两家能结亲,说明宁氏同样是名门。
初一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世说新语两则》什么是文常文学常识,如作者、朝代、创作背景等。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陶渊明当过饶州县令吗没有。陶渊明是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陶渊明没有当过饶州县令。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一名潜(一说晋世名渊明),字元亮,刘宋时改名潜,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一说宜丰人)。东晋大司马陶侃曾孙,祖父曾为武昌郡守。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
宋朝第一代君是谁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小名香孩儿。涿郡人,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东关)。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宋朝开国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后周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宋宣祖)次子,母为杜氏(昭宪太后)。
赵匡胤在后汉时投奔枢密使郭威,致身行伍,并于后周世宗柴荣在位时随征北汉、南唐,屡建战功。柴荣病重时,升为殿前都点检,成为禁军最高统帅。显德七年(960年),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旋即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并回京逼迫后周恭帝禅位。同年,赵匡胤登基为帝,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北宋。
赵匡胤在位期间,依据宰相赵普“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他两次“杯酒释兵权”,罢去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了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
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驾崩,享年五十岁。在位十六年,累谥为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永昌陵。今有诗作《咏初日》传世。
陶渊明是什么朝代的陶渊明(约365年~427年),一名潜(一说晋世名渊明),字元亮,刘宋时改名潜,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一说宜丰人)。东晋大司马陶侃曾孙,祖父曾为武昌郡守。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
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时候西晋著名的诗人。陶渊明所处时代国家已经有了战争的危险,人们渴望和平,诗人陶渊明也向往和平,于是在自己的诗中描绘了乌托邦似的地方,也是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东晋
东晋(317年~420年),是由西晋皇族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王朝。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1]
是东晋时期的。
陶渊明对社会人事的虚伪黑暗有极清醒的认识,因而他的隐逸不是消极的逃避现实,而是具有深刻的批判社会现实的积极意义。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 ),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 ,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宋梁陈齐先后顺序宋齐梁陈。
宋,刘裕所建,为了期分后世赵匡胤建立的北宋,史称“刘宋”。刘宋一共经历九个皇帝,其中有七个是暴君。
齐,萧道成所建,后被萧衍灭了,萧衍是萧道成的侄子。
梁,萧衍所建,萧衍就是梁武帝,后来,侯景之乱时,萧衍被活活饿死。
陈,即陈霸先所建,是南朝面积最小的一个。亡国之君就是那个后主陈叔宝。“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说的就是他。
刘宋南宋哪个大单纯从面积看,鼎盛时期的赵宋(北宋)要略大于刘宋。赵宋约279万平方公里,刘宋约258万平方公里。南宋就很小了,退到江南,约182万平方公里。
刘宋指的是南朝宋(420年—479年),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一个朝代,是正统王朝,是南朝中存在时间最久、疆域最的朝代。共传四世,历经十帝,享国59年。因国君姓刘,为与赵匡胤建立的宋相区别,又称为刘宋。刘宋强盛时,据关守河,北部疆域到达潼关、黄河一线,其统治地区北部与北魏划黄河为界,包括山东大部,后稍微缩退;西南包括云南;南至越南中部横山、林邑一带。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的其中一个时期,与北宋合称“两宋”。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以别于北宋。绍兴和议后,大部分时间与金朝东沿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南宋与金朝、西辽、大理国、西夏及13世纪初兴起的蒙古帝国/元朝为并存政权,直至1279年亡于元朝,共152年。由于未能收复中原,南宋的统治范围被迫限于秦岭淮河线以南地区。
刘宋国土面积:276万平方公里
南宋国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