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是怎样分裂成东魏和西魏的 东魏西魏皇帝列表

目录导航:

  1. 北魏是怎样分裂成东魏和西魏的
  2. 南北朝多少皇帝
  3. 西魏东魏前身是什么
  4. 南北朝时期多少年都有哪些皇帝
  5. 北齐,西魏,北周合称甚么
  6. 北魏为何会分成东魏和西魏
北魏是怎样分裂成东魏和西魏的

北魏孝庄帝杀死权臣尔朱荣之后,北魏大乱,尔朱兆、尔朱世隆杀害孝庄帝,先后拥立元晔、元恭、元修做皇帝。混战的胜出者是高欢。534年,孝武帝元修与高欢关系决裂,逃到关中投奔宇文泰,高欢于是在邺城拥立元善见为皇帝,是为东魏。元修在年底被宇文泰所杀,宇文泰在长安立元宝炬为皇帝,是为西魏。

北魏分裂成东西魏,主要是因为高欢和宇文泰争权而造成的。

高欢掌握朝政实权,随意立元氏宗室为帝,孝武帝不甘心作为傀儡,投奔了远在长安的宇文泰。

后来双方愈演愈烈,北魏最终也分成了东西两魏。

南北朝多少皇帝

南朝分为宋,齐,梁,陈四个时期,北朝分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时期。南朝宋9位,南朝齐7位,南朝梁11位,南朝陈5位,北魏15位,东魏1位,西魏3位,北齐8位,北周6位,一共是65位皇帝。

南北朝是南朝和北朝的合称。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民族大融合时期,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由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而终。南北两方虽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形势,故称为南北朝。

西魏东魏前身是什么

东魏的国号本是“魏”,是北魏国号的延续。北魏分裂后,分为西魏和东魏,所谓“东魏”只是与西魏相区别的称呼。东魏领有北魏洛阳以东的土地,又建都于邺,相对西魏位于东方以东,所以称“东魏”。

西魏和东魏的前身是北魏!

北魏帝国的崩溃,是从六镇叛乱开始的。随后,尔朱荣进入帝国都城洛阳,把帝国中央政府的官员集中在一起,来了一个集体性大屠杀,史称“河阴之变”。

在随后的一年时间里,孝庄帝为夺回大权,将尔朱荣刺杀,却也由此遭到尔朱荣部下的反扑,尔朱荣堂侄尔朱兆亲率大军攻破洛阳,俘虏孝庄帝北上,勒死于晋阳三级佛寺,时年二十四岁。

孝庄帝死后,尔朱荣的部下高欢趁机占据河北,宇文泰则趁乱占据西北,高欢在消灭完尔朱氏残余势力后,立宗室元修为皇帝,即北魏孝武帝,他也是北魏最后一位皇帝。

孝武帝登基后的第二年,因争夺权力和高欢闹翻,于是他逃到宇文泰那里,高欢也一时陷入了被动之中。因为,从某种意义上,宇文泰合法的、合理的,从高欢手中,接过了北魏帝国的大旗。

在这种背景下,高欢为表面自己的合法性,又拥立了一个北魏皇族成员当皇帝,这是一个标志的性的事件。在此之前,北魏帝国虽然已剩下了一个空壳子,但他依然保持着名义上的统一。但在此后,就正式分裂为东魏、西魏两部分。

高欢在532年立元修为帝,即北魏孝武帝。但元修无法容忍高欢掌握实权,在534年投奔长安的宇文泰。

534年,高欢立元善见做了皇帝,即孝静帝,并迁都于邺(今河北临漳南),这就是历史上的东魏政权。迁都时,高欢将洛阳城内40万户居民迁到邺城,并大拆洛阳宫殿,将所拆的建筑材料运往邺城,致使这座300年的帝都逐渐化作一片废墟。第二年,孝武帝与宇文泰有隙,被宇文泰毒死,雍州刺史兼尚书令宇文泰立元宝炬为帝,建都长安,这就是历史上的西魏政权。

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

孝武帝逃奔宇文泰之后,高欢于公元534年10月拥立清河王世子元善见为帝,是为孝静帝,并迁都邺城,史称东魏。

公元534年12月,宇文泰毒杀孝武帝,改立南阳王元宝炬为帝,建都长安,史称西魏。

东、西魏分裂之后,高欢和宇文泰都希望吞并对方,中国北方再度燃起了战火。双方进行了长期、大规模的战争。

南北朝时期多少年都有哪些皇帝

南北朝时期(420年~589年 )共经历了189年,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朝;北朝(439年-581年)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

刘宋(420-479年)是其中疆域最大、最强、统治年代最长的一个政权,历4代8帝,共60年。分别为宋武帝刘裕、宋少帝、宋文帝刘义隆、孝武帝刘骏、刘子业、宋明帝刘彧、刘昱、宋顺帝刘准。南齐(479-502年)国祚短暂,只有24年,但由于争杀频繁,竟历3代7帝,平均3年一帝,是中国历史上帝王更换极快的一朝。分别为齐高帝、齐武帝赜、萧昭业、萧昭文、齐明帝萧鸾、萧宝卷、齐和帝宝融。南梁(502-557年)历3代4帝,共56年,其中武帝萧衍个人享国时间最久,几近半个世纪。分别为梁武帝、梁元帝王萧、梁敬帝萧方智、梁帝萧渊明。南陈(557-589年)首尾凡33年,历3代5帝。分别为梁敬帝、陈武帝陈霸、陈文帝陈蒨、陈废帝伯宗、陈宣帝。

北齐,西魏,北周合称甚么

北齐西魏北周合称北朝,指中国南北朝时期存在于北方几个朝代的总称。 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其中东魏和西魏是北魏经过孝文帝改革、六镇之乱后最终分裂成为两个朝代。北魏是鲜卑拓跋部所建,又称元魏,以“射猎为业”,靠游牧为生。公元395年-439年,通过不懈努力,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 北齐是高洋于公元550年,废掉东魏的傀儡皇帝孝静帝,即帝位建国号为齐,史称北齐。北齐历经文宣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幼主高恒六帝,于公元577年被宿敌北周攻灭,享国二十八年。 北周是由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奠定国基,由其子宇文觉正式建立。历五帝,共二十四年,建德六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公元581年,杨坚受禅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

北魏为何会分成东魏和西魏

南北朝时期的北朝第一政权北魏灭亡,享国一百四十八年。不过有意思的是,北魏的灭亡不是被权臣篡位,不是被起义军推翻,不是被敌国所灭,而是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两个政权。

北魏另一件有名的事情就北魏皇族一条铁律:皇帝册封太子之日,必须处死太子生母,就是防止后宫干政是。但诡异的是北魏是兴一后(文明太后)亡一后(胡太后)。

正式由于胡太后临朝听政,引发尔朱荣造反控制北魏。从而因出两大豪杰,权臣,大军事家高欢和宇文泰。彻底让北魏分裂为东魏与西魏。最终被篡位成为北齐和北周。

北魏分成东魏和西魏是因为北魏第一位统一中国北方的皇帝拓跋珪在去世后,其子拓跋晃被迫割据在河东,成立了东魏;而另一位儿子拓跋焘则继承皇位并统治河西等地,成立了西魏。
从政治、经济等多个方面考虑,这种分裂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对于北魏而言,这样的分裂会导致各方势力和资源的瓦解和浪费。
但从历史的角度看,这种分裂使得北魏后来的发展出现了两个相对独立的分支,东魏与西魏都有自身的特色和成就,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北魏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个朝代,始于386年,终于534年。北魏在它的历史上分成了东魏和西魏两个时期。

北魏时期,由于地域广大、政治经济中心南移等原因,政治上分裂成多个地方政权,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永安政变后另立政权的东魏和534年由元钦称帝后建立的西魏。这两个政权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互相对抗,经历了一系列战争和政治斗争。

其中,东魏的政治和文化更加开放,对外交往活跃,文化繁荣,儒学为主导。而西魏则相对封闭,政治上更加专制,儒学和佛学并重。

后来,由于西魏统治者武则天的威望和政治手腕,于隋朝初期完成了北方政权的统一,结束了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局面,开启了隋唐盛世的新篇章。

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雄踞中国北方170年。当北魏发展到中后期时,社会矛盾不断显现,最后的几十年中一直处于动乱的状态,从此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分裂。

高欢所立的孝武帝也是不甘寂寞,为了摆脱其控制,在北魏永熙三年(公元534年)竟然选择出逃,而起目的地就是占据关西的宇文泰。得知消息的高欢一路追赶也没有成功,没办法只能另立孝静帝元善见为皇帝,从此高欢所控制的地区成为东魏,而接纳孝武帝的宇文泰所控制的地区为西魏。

因为公元531年,高欢乘机攻占洛阳,控制了北魏朝政,在532年立元修为帝,即孝武帝。公元534年,高欢所立的北魏孝武帝元修不愿做傀儡皇帝,被迫投奔关陇军阀宇文泰。同年,高欢立年仅十一岁的元善见做了皇帝,即孝静帝,并迁都于邺(今河南安阳北至河北临漳南),这就是东魏政权。

公元535年,投奔宇文泰的孝武帝元修因与宇文泰有隙,被宇文泰毒死,由宇文泰拥立魏孝文帝的孙子元宝炬为帝由,即魏文昭帝。国号“大魏”,与高欢所掌控的东魏、南梁对立,建都长安(今西安汉长安城遗址),政权实由宇文泰掌握。这就是历史上的西魏政权。北魏正式分裂为东﹑西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