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时的女真和契丹都是现在的哪个民族 古代最强民族契丹族消失之谜契丹王朝遭女真族灭亡取代

目录导航:

  1. 宋朝时的女真和契丹都是现在的哪个民族
  2. 契丹国是现在的哪
  3. 除蒙古族,女真族满族,还有哪些游牧民族曾入主中原,但未统一
  4. 契丹历史
  5. 契丹与女真有什么区别
  6. 契丹辽金蒙古顺序
  7. 契丹和辽国区别
  8. 女真和契丹是同族吗
  9. 东北人是契丹人的后裔吗
宋朝时的女真和契丹都是现在的哪个民族

宋代的女真是现在的满族,宋代女真建立了金国,后来金被蒙古所灭。

到了明朝后期,努尔哈赤重新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也就是后来的清朝。为了减少汉人对他们的敌视态度,后金改名为清,女真改为满。契丹族大部分融入汉族,少部分融入了女真、蒙古、以及部分西迁成了回族。

契丹国是现在的哪


契丹是大体位置在今天的辽宁、吉林和内蒙古三省相邻的西部地区。契丹人是中国古代北方地区的一个游牧民族。当时的契丹只不过是从鲜卑众多部落中分裂出来的一个小部落。在经过几百年的艰难发展后,直到唐朝末期,契丹才从一个松散的部落联盟转变成为北方草原的新一代霸主。

之后,在契丹传奇领袖耶律阿保机的带领下,契丹人在中国北方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政权——辽国(也称“辽朝”)

契丹是现在中国内蒙古地区。契丹指的是辽朝,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共传九帝,享国二百一十八年。辽朝强盛时期疆域东到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外兴安岭一带,南到河北中部的白沟河。辽朝的主要民族有契丹族、奚族、汉族、阻卜、女真、室韦等。

除蒙古族,女真族满族,还有哪些游牧民族曾入主中原,但未统一

契丹族。中国历史上有多个游牧民族入主中原,蒙古族建立了元朝,满族建立了清朝,契丹族耶律阿保机建立的辽国,虽未统一,却和北宋对峙多年。

除了蒙古族、女真族和满族之外,还有许多其他游牧民族曾经入侵和统治过中原地区,但都没有最终实现中原的统一。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游牧民族:

匈奴族: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世纪,曾多次南下入侵中原地区,先后与秦、汉王朝进行了多次战争。

鲜卑族:公元3世纪至公元5世纪,先后在北方建立了多个政权,曾经统治过北方大片土地。

突厥族:公元6世纪至公元8世纪,先后建立了东突厥和西突厥两个大汗国,在中亚和西域地区有较大的势力。

入侵唐朝的吐蕃、回纥、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

总之,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许多游牧民族入侵和统治中原地区,但最终没有实现中原的统一。

契丹历史

契丹人之肇兴以公元907年(唐哀帝天佑四年、五代十国后梁太祖开平元年)为里程碑,标志性事件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继任契丹民族部落联盟首领,916年(后梁末帝贞明二年)立国,阿保机自号“天皇帝”,国号为“大契丹国”,建都于皇都(后改称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建元“神册”。

所谓神册,源出中国道教学说,在古汉语中意味着正统、正道之意,简单可以理解为“神的册封”、“神明的旨意”,取此年号表示契丹人,在十世纪初叶已经将自己建立的政权视作中国正统。

94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率军南下中原,攻占汴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灭后晋,并于此登基改汗称帝,改国号为辽,改年号为“大同”;983年复名“大契丹”;1007年辽圣宗迁都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1066年辽道宗耶律洪基恢复国号“辽”,自称“大辽”。

辽,在契丹语里有“镔铁”的意思,在汉语里本意为“远”、“阔”,地理上指“辽水”即“辽河”

辽朝疆域辽阔,其立国之初还只是拥有今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老哈河一带,面积不过万把平方公里。阿保机建国之后,不断对外扩张,征服和统治了奚、乌古、室韦、回鹘、渤海等中国北方、亚洲北部众多族群、部落,疆土迅速扩大。

后晋石敬瑭为了获得契丹人襄助以对抗北宋,割让“燕云十六州”于契丹,从而使辽朝轻易进入了中原。

据《辽史·太祖纪(下)》载:(辽朝疆域)“东自海,西至流沙,北绝大漠。”即其疆域东北到黑龙江口,东边到鄂霍次克海、日本海、渤海,西南边到今天中国甘肃、新疆的沙漠一线,西北界到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等国交界的阿尔泰山脉附近,北至今俄罗斯境内外兴安岭和蒙古国中部一线,南边则进入中原腹地,以今天津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门关一线与北宋接壤。

《辽史·地理志》概曰:“总京五,府六,州、军、城百五十有六,县二百有九,部族五十有二,属国六十。东至于海,西至金山,暨于流沙,北至胪河,南至白沟,幅员万里。”

具体说来,在辽朝全盛时期,其疆域包括——今蒙古国全境,中国东北三省全部,北京市全部,天津市大部,河北省唐山市、张家口市、秦皇岛市及廊坊市、保定市部分地区,山西省大同市、朔州市全部,以及忻州市宁武、神池、五寨、偏关等县,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兴安盟、通辽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包头市、呼和浩特市全部及鄂尔多斯市的东胜区、准格尔等区旗,今俄罗斯阿尔泰边疆区、阿尔泰共和国、阿穆尔州、赤塔州、滨海边疆区、哈巴罗夫边疆区和布里亚特共和国南部,今朝鲜咸境北道、两江道全部和咸境南道、江原道之一部。

据已故中国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研究考证,并在《中国历史地图集》中给出了辽朝疆域地图,其测算辽朝的疆域面积,以1111年(辽天祚帝天庆元年)为准,超过450万平方公里。

辽天祚帝耶律延禧于1125年(北宋徽宗宣和七年、西夏崇宗元德七年、金太宗天会三年)为金朝军队俘虏,辽亡。

值得一提的是,在两年后的1127年(北宋钦宗靖康二年)发生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难”:在契丹人“卵翼”中成长起来的女真人,以羞辱的方式击败并俘虏了积弱甚久的北宋王朝之徽、钦二帝,从而继契丹人之后入主中原。

然而,契丹人政权气数未尽。

在抗击金朝的斗争中,辽贵族耶律淳曾短暂登基,率众抗金;辽朝宗室后代耶律留哥与其弟耶律厮不分别建立了东辽与后辽,前者灭掉了后者,东辽最终被蒙元所灭。

契丹人、辽朝、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光辉注定还要延续——阿保机长子耶律倍之后裔、太祖八世孙、进士耶律大石,文武双全有雄才大略,在辅佐天祚帝抗金失败后,曾拥戴过耶律淳。

不甘服输的耶律大石在被金军俘获后机智脱逃,为避锋芒和东山再起,他毅然力排众议,率领十万汉、契丹等各族百姓向西踏上新的征程。

他们一边与围追的金军厮杀,一边挣脱了西域地方十万联军的堵截,终于于1131年(一说1132年)在广袤的亚洲中部,重新恢复了辽朝,建都虎思斡鲁朵(即唐代安西都护府四镇之一的碎叶镇,时称巴剌沙衮,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托克马克市附近),国号“辽”,建元“延庆”。

因在中国西方,故称“西辽”,于1218年被蒙元军队所灭。

辽朝916年正式建国,至1125年被金朝更替,凡206年,历九帝;若以西辽最终灭亡的1218年计,则大辽政权跨越了四个世纪,共302年,历十二帝(另,西辽还有皇太后和皇妹各一人分别临朝称制)。

“偏安”西域的西辽王朝,在极盛时版图面积达200万平方公里以上,含今中国新疆、甘肃、青海、西藏等省区之一部,蒙古国及中亚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富汗以及西亚的伊朗等国的全部或一部分。

即使在后期衰败兼有蒙古人西征军的不断压迫,西辽末帝耶律直鲁古时的版图也有近100万平方公里。

西辽德宗耶律大石他和子孙们秉持先进治国方略、开明宗教政策,以德教化各族百姓,将中原先进的农耕技术和农具以及蚕桑技艺带到中亚,得到当地百姓拥戴,虽最终被蒙古族西征军所灭,但西辽在中亚统治的80余年给当地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西辽灭亡后,与耶律大石同为契丹皇室出身的耶律楚材随同蒙古军队西征到中亚时,曾这样感慨道:“(大石)颇尚文教,西域人至今思之”。

西辽政权末期,被恩将仇报的乃蛮部王子屈出鲁克篡权,而后又被蒙古军所灭后,西辽契丹贵族波剌黑西逃,在西亚克尔曼地区(今伊朗克尔曼省)建立了一个伊斯兰化的契丹人政权,史称“后西辽”或“西契丹”,前后约八十年(1224~1303或1306年)。

契丹人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里,然而,契丹人及其所建的辽朝、西辽王朝,给世界留下了深深的印迹——

唐朝灭亡之后,西域、西亚与东欧地区皆将辽朝(契丹)作为中国的代表称谓;中亚和西亚的古代兵书中,将中国传过去的火药与火器称为“契丹花”、“契丹火箭”;直到今日,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一些斯拉夫民族,或受俄罗斯影响较深的中亚诸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当中,也依旧以“契丹”作为对中国、对中国人的称谓。

辽代的绘画、建筑、佛教造像等艺术,同样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璀璨的高峰。

中国现存最为古老的木构塔式建筑——应县木塔(世界三大奇塔之一),以及北京天宁寺,大同华严寺等等,蔚为大观,均为当之无愧的艺术宝库。

(辽代建筑北京天宁寺/来自网络)

人们会好奇:曾经建立大辽帝国和西辽帝国、叱咤亚洲大陆数百年的契丹人,究竟去了哪里?

目前可知的是——

一部分在漠北的契丹人,因为语言与蒙古接近(口语可互通60%以上),因此在蒙元建立后被蒙古人纳入;

一部分留在东北地区的契丹人被女真人吸纳,后来成为满族的成分;

一部分进入燕云十六州者,部分迫于当时金军杀戮,不得不改为汉姓“刘姓”(耶律就是契丹语中的刘),还有一些则将耶律拆开分别姓“耶”和“律”,二者在今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都有分布。

西辽帝国灭亡后,留在中亚和西亚契丹人后裔,后来则基本成为穆斯林,在今哈萨克、乌兹别克等民族中还有“契丹部”存在。

契丹 中古出现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民族,亦指这个民族所建立的政权。自北魏开始,契丹族就开始在阜新活动,至唐末强大,五代时(公元916年)建立契丹国,后改称辽,统治中国北部,辽朝先与北宋交战,“澶渊之盟”后,双方长期维持平稳关系。

辽中叶后,统治集团日益腐朽,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各民族起义风起云涌。

当女真族展开强大攻势之后,辽帝国迅速走向灭亡,1125年为金所灭。其疆域东临北海、东海、黄海、渤海,西至金山(今阿尔泰山)、流沙(今新疆白龙堆沙漠),北至克鲁伦河、鄂尔昆河、色楞格河流域,东北迄外兴安岭南麓,南接山西北部、河北白沟河及今甘肃北界。

契丹,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少数族群,他们建立了辽朝(907年—1125年)。

辽朝被金朝所灭后,皇室耶律大石率领汉、契丹以及北方诸部,远涉万里抵达中亚重建辽朝,史称“西辽”(1124年—1218年),后被蒙古军队所灭。

契丹在中国史籍中最早出现的活动大约可见于《资治通鉴》,事件的时间是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

在朝鲜人金富轼于1115年完成的该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三国史记》,也是目前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正史中,也已经出现了“契丹”的有关人物和事迹。

契丹民族史:介绍契丹的历史,契丹Khitan,源于东胡鲜卑的宇文鲜卑,宇文鲜卑中有很大的匈奴成分。契丹与同样说蒙古语的室韦、库莫奚是同族异种。今天的达斡尔是契丹民族的后裔。

辽(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是契丹人建立的国家。契丹人住在位于西辽河上游与大兴安岭东麓一带,以游牧和渔猎为生,于隋唐之际,其各部由分散活动开始走向联合,并向了河中下游发展,唐末时期,耶律阿保机统领其部落联盟发展起来。

这时,中原大乱,大批汉人避地契丹境内,汉人的生产技术与文化也随之大量传入。

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在汉人官员的协助下,仿照中原王朝的模式,称帝(辽太祖)建国,国号契丹,后改称辽。

辽建国以后,东灭渤海,西征服甘州回鹘可汗,北尽漠北,往南获后晋石敬瑭所割燕云十六州。公元947年,南下入开封俘后晋宣帝石重贵而返

辽朝(916年—1125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共传九帝,享国二百零九年。

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部落联盟首领,916年始建年号,建国号“契丹”,定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罗城)。947年,辽太宗率军南下中原,攻占汴京(今河南开封),耶律德光于汴京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大辽”,改年号为“大同”。983年复更名“大契丹”。1007年辽圣宗迁都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1066年辽道宗耶律洪基复国号“辽”。1125年被金朝所灭。

辽末,贵族耶律淳建立北辽,与西夏共同抗金,后被金灭。辽朝宗室耶律留哥与其弟耶律厮不分别建立了东辽和后辽,最后东辽灭后辽,东辽被蒙古所灭。辽朝亡后,耶律大石西迁到中亚楚河流域建立西辽,定都虎思斡耳朵,1218年被蒙古所灭。1222年西辽贵族在今伊朗建立了小政权后西辽,后又被蒙古所灭。

辽强盛时期疆域东到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外兴安岭一带,南到河北中部的白沟河。

契丹族本是游牧民族。辽朝将重心放在民族发展,为了保持民族性将游牧民族与农业民族分开统制,主张因俗而治,开创出两院制的政治体制。并且创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此外,吸收渤海国、五代、北宋、西夏以及西域各国的文化,有效地促进辽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发展。辽朝的军事力量与影响力涵盖西域地区,因此在唐朝灭亡后中亚、西亚与东欧等地区更将辽朝(契丹)视为中国的代表称谓。

契丹与女真有什么区别

契丹族应该是严格意义上的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而女真族并不是逐水草而居,并不生活在草原,生活在白山黑水间。一、起源地不同

1、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

2、契丹族发源于中国东北地区。

3、女真族源自3000多年前的肃慎。

二、生活方式不同

1、蒙古族是一个传统游牧民族。

2、契丹族采取半农半牧生活。

3、女真族农业、牧业、手共同发展。

契丹辽金蒙古顺序

契丹先于宋建国,契丹于唐末建国。后来宋建国,宋统一中国的大部分后,向契丹进攻,意图夺取后晋石敬瑭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但惨败。契丹后来改称辽国,一度复称契丹。女真族一直受辽(契丹)的压迫,后来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族各部,建立金国,金国崛起先灭了辽(契丹),后灭了北宋。此时蒙古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崛起,建立蒙古国。

先灭西夏,后向中亚,东欧进军,然后灭金。南宋被他的继承者忽必烈吞并,灭南宋前建立了元。

契丹和辽国区别

公元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称帝,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契丹国。公元925年辽太祖率兵亲征服渤海国,改渤海国名为东丹国,册立皇太子耶律倍为东丹国王。

公元938年,后晋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的土地和人民割让给契丹。

公元947年,辽世宗定国号为大辽,辽朝建立。辽圣宗文武韬略杰出非凡,对宋战争屡屡得胜。

公元1104年辽与宋朝订立澶渊之盟,并与西夏结好,从而形成辽、宋、西夏三足鼎立的政治割据局面。辽共有九个帝王,政权统治时间长达210年。其疆域幅员辽阔,东至于日本海,南到天津市、河北省霸县、陕西省雁门关一线,北达今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带,西到阿尔泰山。辽在与中原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融汇众长,卓有成效地促进了契丹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的迅速发展。

【西辽】

公元1125年辽被女真族的金所灭。在辽朝即将灭亡之际,契丹贵族耶律大石率领一部分人向北进入漠北地区,后向西发展,征服了今天中亚的广大地区。1132年,耶律大石称帝,建立西辽政权(即黑契丹Karakitai),又称“哈喇契丹”,成为当时中亚地区的强国。西辽于公元1218年亡于蒙古帝国。

辽在较短的时间内从部落氏族社会过渡形成奴隶制度社会,并在向封建社会跃进的同时统治了中国北部,密切了各族人民之间的联系,促进了融合。为开发蒙古地区和中国东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留下了契丹辉煌的历史。

内蒙 吉林 辽宁 黑龙江 陕西和山西北部冀州北(邯郸以北)。

契丹族源于东胡后裔鲜卑的柔然部。它以原意为镔铁的“契丹”一词作为民族称号,来象征契丹人顽强的意志和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历史文献最早记载契丹族开始于公元389年,柔然部战败于鲜卑拓跋氏的北魏。其中北柔然退到外兴安岭一带,成为蒙古人的祖先室韦。而南柔然避居今内蒙古的西喇木伦河以南、老哈河以北地区,以聚族分部的组织形式过着游牧和渔猎的氏族社会生活。此时八个部落的名称分别为悉万丹、何大何、伏弗郁、羽陵、匹吉、黎、土六于、日连

女真和契丹是同族吗

女真族,今称满族,源自3000多年前的肃慎,汉至晋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隋至唐时期称黑水靺鞨,辽朝时期称“女真”、“女直”。“女真”一名最早见于唐初。

契丹族为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发源于中国东北地区。唐初形成了统一的大贺氏联盟。大贺氏联盟瓦解后,契丹人又建立了遥辇氏部落,唐末,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于916年称帝,国号契丹。947年辽太宗改国号为辽。

所以二者不是同族。

东北人是契丹人的后裔吗

部分东北人是契丹人的后裔。

关于契丹人后裔,国内大概有两处: 其一是:生活在大兴安岭、嫩江和呼伦贝尔草原交汇处的达斡尔人,引起了专家们的注意。

当地传说,几百年前,一支契丹军队来到这里修边堡,从此便定居下来。这支军队的首领叫萨吉尔迪汉,就是达斡尔的祖先。 学者通过比较研究契丹族和达斡尔族的生产、生活、习俗、宗教、语言、历史,找到了大量证据表明,达斡尔人是继承契丹人传统最多的民族。

东北人不一定是契丹人的后裔。东北少数民族达斡尔族人是契丹人少数人的后裔。 契丹族(英语:Khitay)为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发源于中国东北地区,采取半农半牧生活。早期分契丹八部, 唐初形成了统一的大贺氏联盟。

唐太宗以后,唐置松漠都督府,赐姓李。

大贺氏联盟瓦解后,契丹人又建立了遥辇氏部落联盟,依附于后突厥汗国。

天宝四年(745年),后突厥为回纥所灭,此后百年间,契丹人一直为回纥所统治。

唐末,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于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即可汗位,神册元年(916年)称帝,国号契丹。

大同元年(947年)辽太宗改国号为辽, 统和二年(984年)又改称大契丹;咸雍二年(1066年)复号辽。天庆五年(1115年),女真族建立金朝。在金军的进攻下,辽朝于保大五年(1125年)灭亡。

西辽延庆九年(1132年),耶律大石称帝,史称“西辽”,又称“哈喇契丹”,成为当时中亚地区的强国。

西辽于金兴定二年(1218年)为蒙古所灭。 契丹人髡发,服装通常为长袍左衽,圆领窄袖。契丹人住所为毡帐,皇帝的御帐称为捺钵。随着辽国的灭亡,契丹人逐渐融入了其他各民族,还有少部分演变为今日的达斡尔族和云南的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