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如何评价《东周列国志》这本书
- 春秋和左传和东周列国志区别
- 东周列国志和大秦帝国哪个好
- 东周列国和大秦帝国有什么区别
- 为什么《东周列国志》没有《三国演义》好看
- 东周列国志和三国演义哪个更精彩
我是年初开始读这本书的,读完大概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为什么我要用这么长时间看这本书,又为什么我要选择看《东周列国志》这本书,而这本书又讲述了什么?带着这三个问题,我简单的整理一下这本书的概括。
首先,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了从西周末年(公元前789年),至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包括春秋、战国五百多年间的历史故事,内容相当丰富复杂,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著名的历史演义小说。
作者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和清代著名文学家蔡元放编著而成,这部小说由古白话写成,所有的故事,都是在这样一个个的历史大背景下展开的。
其中叙写的事实,取材于《战国策》《左传》《国语》《史记》四部史书,将分散的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记按照时间顺序穿插编排,冶为一炉,成为一部结构完整的历史演义。
纵观东周几百年,无外乎一个“乱”字来去概括,混乱的春秋时期,父子相残、兄弟相争、父夺子爱,子通其母、兄妹相通等并不足为奇。
期间,多有谋国之能臣如管仲、百里奚、先轸、宁俞、赵盾等人士,也多有谋国之君如郑庄公、齐桓公、晋文公、晋悼公、楚庄王、秦穆公等。
但之后,谋国之君和谋国之臣皆越来越少,后几近灭绝,多出将才而无相才者,也多为游说之人,再之后,只剩家养士人的君子,当然如信陵君这些也堪为国才,但所养之士少有用者。
再之后,仅剩将领之才了。将领之后呢?就只剩贪赃枉法、卖国卖家的郭开之流,惟秦王政为治国之君,任人唯贤。造成这种现象的形成,不能不说与当时的时期和人心的不齐有关。
其次,既然这本书描述了中国历史上近五百年的历史故事,书中还大量的讲述了“齐桓称霸”、“城濮之战”、“烽火戏诸侯”、“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完璧归赵”、“毛遂自荐”、“伍参献策”、“荆轲刺秦王”、“冯谖客孟尝”等一系列流传至今的故事,依然传唱不绝。
也正是因为这些经典不衰的历史典故,我才花费近三个月的时间才去看这本书,期间也曾因学识尚浅几经想放下,也对其中的语句有迟疑不解,让我犹豫不决。
但我总觉得,像能够流传至今的历史演义小说,现存的已不多见,何况里面还有许多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值得一读,与之相比起来,耗费这些时日,自我感觉还是值得的。
最后,我想说一下我所思考的一个问题,世人皆知《四大名著》的影响力,但世人很少注意《东周列国志》。
如果,你是一位有心之人,去询问一个大学生或高层次的人群,他们也未必能够知晓一二。
这就使我想到一个问题:中国教育体制的古板性。这种不灵活、不贴近生活、不与经典相结合,还有社会生活的膨胀,从而造成很多年轻的一代把我们中国最璀璨宝贵的精华流失殆尽,久而久之不得不是一种悲哀的现象。
一点感悟或许是我从这本书中感悟到的独特见解,希望能与之分享。
《东周列国志》揭示了;七雄五霸闹春秋,混战数百年,礼崩乐毁,民不聊生,孔子就生长在这一时代,亲眼看到“春秋无义战”的弱肉强食,孔子在战乱中风餐路宿,周游列国,大声疾呼;悠悠万事,克己复礼,唯此为大。
精彩绝伦,让人了解中国古代最为跌宕起伏,群雄四起的时代。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直到始皇一扫六国,统一天下。令人神往。值得大力推荐的好书。
我国有文字记录以来的历史,大抵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的。春秋战国时期,经历着古代史上重大的社会变革。各诸侯国之间战争、争斗不断。整个社会背景风起云涌,杰出人物层出不穷。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的史书很多,从《春秋》、《国语》、《左传》、《战国策》到《史记》、《资治通鉴》,记叙都非常详尽,但是,由于都是文言文,需要较高的古汉语造诣才能阅读。也有一些普及型的历史小说,用的是浅显的古白话写作的。而其中,描写春秋战国时期的最有名的,则是《东周列国志》。
《东周列国志》全书共23卷,一百零八回,系明代著名小说家冯梦龙所撰。不过,该书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继承、发展的过程。
早在宋元时期,就出现了话本小说这一题材,其中只说不唱的平铺直叙的话本称之为平话。东周列国的故事,一直是话本的重要题材,如元代的《全相平话五种》中,就有《七国春秋平话》和《秦并六国平话》。
到了明代嘉靖、隆庆年间,余邵鱼在上述元代"列国"话本的基础上,编写了《列国志传》,全名《新刊京本春秋五霸七雄全像列国志传》,全书226节,不标回数,共计28万字。从"苏姐己驿堂被魅"写到"秦始皇一统天下",演绎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故事。这部书继承了平话讲史的传统,保留了很多的民间传说。
明末,冯梦龙依据史书,对《列国志传》进行重大修正,加以改订成108回的《新列国志》。冯梦龙是明朝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一生致力于俗文学,其代表作为著名的《三言》。《新列国志》全书108回,约76万字。《新列国志》更符合史实,文字也更生动通俗。
清乾隆年间,秣陵人蔡元放将《新列国志》略作润色,加上序以及大量的评语和注释,改名为《东周列国志》刊世。这是近200年来最通行的本子。
小说演绎了春秋、战国时期500多年的历史,内容相当的丰富和复杂;再现了先秦时期各诸侯国为争夺霸权和相互吞并而展开的一系列政治、军事、外交斗争。小说将春秋战国时期分散的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记按照时间顺序穿插编排,融为一体,是一部结构完整的历史演义。
这部小说对于当时的重大史实,忠于史传原著,并旁采野史别传,详尽铺陈; 一般史实,则简略叙过。作者能抓住重点剪裁史料而结构篇章,使全书如同由许多大大小小故事结成的链条。如齐桓公开创霸业、晋文公周游列国、赵氏孤儿、吴越春秋等较长的故事,往往跨越数回或十数回;而同时代流传的许多小故事,如千金买笑、掘地见母、大义灭亲等,或一回一例,详尽描写,或一回数则,穿插其间,详略有致。 小说中还保留了一些民间传说和神话,如孟姜女哭倒长城,弄玉萧史跨凤乘龙、干将莫邪铸剑等,增添了小说的艺术魅力。
尽管由于历史的局限,这部小说有不少宣扬神魅迷信、封建道德的内容,在艺术上,很多地方只是平铺直叙得描述。但是,对于希望了解春秋战国这一历史时期的读者来说,仍然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佳作。
上大学时开始看这部书,很快就被里面的故事所吸引。对东周时期历史的大概了解应该就起蒙于此书。前前后后看了好几遍,每次都有兴犹未尽之感。总的感觉风格有些类似蔡东藩历朝通俗演义,但更严肃一些。全书结构紧凑、衔接顺畅,人物性格鲜明,重大历史事件叙述清楚。尤其是郑庄公、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人物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是一部不可多得、低调高雅的好书。
这本书对那些对历史、文学有兴趣的人还是值得一看的。东周是我国从夏商周这一封建阶段向秦汉唐宋这一宗法社会转变的过渡期,旧秩序逐渐被打破,新秩序逐渐建立。后世的许多坏事和潜规则,是从这个时期开始有人或有国家做的,远比孔子慨叹的礼崩乐坏严重得多。再者,少数民族在这段时间开始参与进来,对后世中国的历史进程也产生很大的影响。20世纪初前后,有的学者竟然希望中国学习美国实行联邦制,其实我国早有东周诸侯兼并七国争雄黎民涂炭的教训,怎么可以把好好的一个统一国家再分裂呢?东周这段历史可借鉴的东西太多了。
圣人摇头礼乐崩,春秋战国乱哄哄。
黎民百姓遭涂炭,城头变换无太平。
春秋和左传和东周列国志区别三部书最大的区别是:著作者不同,他们生活的年代不同。
《春秋》作者为孔子,所谓"春秋笔法",即依据本书,微言大义也。或为尊者讳,明褒实贬也。
而《春秋左传》,作者为左丘明,因孔子著春秋言为至简而让时人难以理解,故左丘明著左传以传。
而《东周列国志》作者为明朝冯梦龙,章回体小说。虽有杜撰成份,仍依春秋与左传的事件而写。既无为尊者讳的担忧,读来更有趣味。但事涉繁复,国别又多,有时读者会觉得好累。
《春秋》是孔子编写的编年体史书,《左传》是左丘明编写的关于春秋时期的史书,二者都是正史,而东周列国志属于小说,不能当做历史来看。
东周列国志和大秦帝国哪个好大秦帝国好。东周列国整体给人的感觉是弱肉强食的互相征伐,正如后世所言春秋无义战,没有形成一种思想,一种形散而神亦散的浑噩世界。
大秦帝国从战国七雄中从最弱小的国家开始逐渐强大直至统一华夏,那山水之间的励志脉络清晰,其历史痕迹皆是可以触摸的。
七雄争霸到至尊天下那不是一日之功,那是将近两百年,几代人厉兵秣马,东征西讨纵横捭阖努力,成千上万老秦人用血肉之躯累积起来的帝尊之位。
巜东周列国志》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著、清代蔡元放改编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东周列国志》写的是西周至秦统一六国。小说的布局谋篇主次分明,错落有致。每一故事既可独立成篇,又可贯穿一体。
《大秦帝国》系列讲述了战国时代的秦国经变法而由弱转强,东出与六国争霸进而一统天下,建立秦朝,以及最后走向灭亡的过程。是一部以秦国为主要视点来展现战国时代波澜壮阔的史诗。
如果仅从可读性上,《大秦帝国》更好看。
东周列国和大秦帝国有什么区别90年代的东周列国志确实是精品,杨立新的齐桓公、张光北的楚庄王;化妆、发型,铠甲、皮甲、服色都非常考究,比三国演义精致。而且几乎是完全按照春秋、史记等史书拍,没有太多戏说和附会。但我以为大秦帝国离东周差距还大着呢。
现在的大秦帝国的确赶过去的东周列国志差很多,但是不能否认在当下的娱乐环境中,大秦帝国是唯一一部让我个人感觉具有上世纪拍历史剧的感觉。
为什么《东周列国志》没有《三国演义》好看《东周列国志》的影响范围之所以没有“三言二拍”以及《三国演义》等小说那么广,大致有以下一些原因:
1.《东周列国志》直接取材于史书或者史料,所有故事都是在史实的基础上扩展而来。这样的作品虽然真实性和可靠性比较高,但故事的传奇性就不够了,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方面比较弱势。
2.《东周列国志》虽然采用的是小说的形式,但语言上却是文白夹用、半文半白,个别词句甚至晦涩难懂,没有一定的文化水平,阅读起来比较困难。
3.由于上述原因,使得《东周列国志》的流程范围受到限制,难以在大众中流传,可以说是小众文学。
4.《三国演义》的故事背景虽然也是取自历史,但不是直接从史书和史料演化而来,而是对民间流传的历史故事的整理加工而成。其不仅在故事内容上富有很大的传奇性,而且言语比较口语化,接近生活。
5.“三言二拍”在语言上虽然不像《三国演义》那么口语化,但其故事基本取材于民间传说,是广大百姓喜欢听的,流传范围自然也比《东周列国志》更广。
6.也许《东周列国志》让人感觉在文化水平上比其他一些通俗演义更高,但也许正是因为其较高的文化水平表现,导致其曲高和寡,不能成为大众文学。
7.至于《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可以说是中国自秦汉到民国的通俗浓缩故事性历史。虽然其可能缺乏深度,让人感觉像是快餐读物,但能够完成这样的作品,需要对中国这么长的历史有较为深入的整体了解,没有一定历史知识和文化水平是做不到的。所以,不论其文学性如何,能够做出这样的成就也是不容易的。
东周列国志和三国演义哪个更精彩三国演义吧,东周列国志势力太杂,人物太多。
不过只论精彩的话差不多。作为历史启蒙,我是推荐三国演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