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世界上到底有没有水
- 地球上能喝的水占据地球面积的几分之几
- 简要说明可能存在地外智慧生命的天体需要具备的内外部条件
地球,八大行星当中唯一一个表面有大量液态水的行星,但实际上地球的水储量并不算丰富,即便如此水占地球表面也差不多达到了71%左右。
水其实存在于地表,地壳和地幔当中,至于再往深处还有没有我们目前不得而知。就目前所知,地球大部分的水,大概超过75%以上的水应该都在地幔当中。
地球上能喝的水占据地球面积的几分之几您好,地球上的水总量约为1.4亿立方千米,其中约97.5%是海水,只有2.5%是淡水。而淡水中又有约68.7%是冰川和冰盖储存的,只有约30.1%是地表水和地下水。而地表水和地下水中又有一部分是污染的,不适宜饮用。因此,地球上能够被人类直接饮用的水占据地球面积的比例非常小,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具体比例难以计算,因为需要考虑到地理条件、气候、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多个因素。
地球上能喝的水。占地球的面积29%。水占地球面积的71%。中96.5%分布在海洋。淡水只有3500。千立方左右,所以国家才提出来,让人们进行节约用水。
路上能喝的水仅占地球面积的1%不到。因为地球上更多的是海水,另外有一些淡水是以冰山的形式存在的,也没有办法直接饮用
占地球总水量的0.0075%,总淡水量的0.3%。
地球上水总储量约为14亿立方千米,但除去海洋等咸水资源外,只有2.5%为淡水。淡水中又主要以冰川和深层地下水的形势存在,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浅层地下水、湖泊淡水和河床水中的水仅占世界总淡水量的0.3%。
地球上的水大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但是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海水,含有盐分而不能直接饮用。地球上能够饮用的淡水资源非常有限,只占地球表面积的0.3%左右,其中又有三分之二位于南极洲和北极洲的冰雪之中,难以获取,因此可以直接饮用的淡水只占据地球表面积的约0.1%左右。
水域占地球面积的71%
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总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约3.61亿平方千米占全球总面积的71%,陆地面积约1.49亿平方千米。占全球总面积的29%。
海洋(SEA)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的总称,海洋的中心部分称作洋,边缘部分称作海,彼此沟通组成统一的水体。地球表面被各大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称为海洋,其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平均水深约3795米。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而可用于人类饮用只占2%。地球四个主要的大洋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大部分以陆地和海底地形线为界。目前为止,人类已探索的海底只有5%,还有95%大海的海底是未知的。
因为地球海洋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远远大于陆地面积,故有人将地球称为一个“大水球”。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分别占地球海洋总面积的46%、24%和20%。重要的边缘海多分布于北半球,它们部分为大陆或岛屿包围。最大的是北冰洋及其近海、欧洲的地中海、加勒比海及红海其附近水域、白令海、鄂霍次克海、黄海、东海和日本海。
您好!您说的:“地球上能喝的水”这一概念并不够明确。
如果你指的是可直接供人类饮用的淡水(不考虑污染和现实可行性),那么根据联合国的数据,全球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仅占所有水资源的2.5%。
如果你考虑到水的获取和处理成本,那么这个数字还会更低。值得注意的是,地球上的绝大多数水资源都是咸水或冰川融水,不能直接饮用。
在地球为人类提供的“大水缸”里,可以饮用的水实际上只有一汤匙。
地球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其中97.5%的水是咸水,无法饮用。在余下的 2.5%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
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26%。
即使如此,总体而言,世界上是不缺水的。但是,世界上淡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约65%的水资源集中在不到10个国家,而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 80个国家和地区却严重缺水。人类使用水资源的方式以及污染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紧张形势。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全世界每年约有5000亿立方米污水排入江河湖海,造成35.5亿立方米以上的水体受到污染。
地球上能喝的水占据地球面积的百分之0.04%,地球上的水很多很多,据估计水的总体积约为13.8亿立方公里。这些水98%是咸水,淡水只占地球水总量的2%,约有3000万立方公里,而这2%的淡水也不能全为人类所应用,因为它的88%被冻在两极的冰帽和冰川里,剩下的12%即河流、湖泊和能开采的浅层地下水才可为人类应用,其中绝大多数又为地下水,不开采不能应用,可直接应用的河流湖泊中的水,只占0.04%。
简要说明可能存在地外智慧生命的天体需要具备的内外部条件这个条件可就多了,如果以地球的生命形态为标准的话,从大到小孕育生命至少需要这么几个条件。
1、孕育生命的恒星系必须诞生在一个恰当的星系中。
例如银河系这样“温柔”的星系。很多星系(尤其是椭圆星系)的恒星十分密集,星系中甚至还存在类星体。处于这样一类暴力星系中的行星会受到大量来自其他恒星喷发的高能射线,并且很容易遭受来自其他超新星的毁灭。生命演化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即便每隔三五亿年才来一次大洗牌也是不可能有生命能够演化的。
2、恒星系必须处于某一个星系中恰当的位置。
我们是幸运的,地球是银河系中已知的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因为我们微小的太阳系诞生在银河系中恰当的位置,如果离星系中心再进一点,我们都将不复存在。银河系中心的恒星演化非常暴力,它们喷发的高能射线同样可以毁灭生命。但如果距离银心太远,这里的物质太少,无法形成足够大的恒星与行星,我们同样不能生存。
3、恒星系的周围必须没有其它恒星。
我们的太阳系与众不同,它仅有一颗恒星。事实上绝大多数恒星都是成对出现的。在宇宙中,最危险的莫过于与其它恒星作伴。当其中的一颗恒星死亡成白矮星时,在距离足够近的情况下,它会从另一颗恒星上偷取物质。当它偷取的物质达到一定的临界点时,便会猛然爆炸成为超新星。如此一来,超新星末日般的光芒会把周围将近100光年范围内的所有生命全部毁灭。即便不是这样,周围100光年范围内,只要有一颗单体的大质量恒星自动成为超新星,爆炸产生的力量也会将生命一同摧毁。
4、生命需要一个恰当的恒星。
我们的太阳系真的非常的幸运,首先它非常平和稳定,这非常适宜生命的演化。太阳的质量和大小恰到好处,质量太大的恒星,寿命均不会超过1亿年,而从地球但是到生命诞生整整花了将近16亿年的时间,从微生物到演化出智慧生命又耗费了30亿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如果太阳是一个大质量恒星,在生命诞生之前,死亡的恒星便已经成为超新星,将周围的一切一同摧毁。而如果恒星太小,散发的热量不够,无法为生命提供足够的能量,因此也无法孕育生命。
5、孕育生命的恒星系必须有恰当的行星家族。
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20公里的陨石撞击地球,它撞击的速度高达每小时7.2万公里,撞击产生的能量超过了50亿颗广岛原子弹。地球上70%的生命付之一炬。如果这样的撞击一再重演,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将不复存在。但是无论你相信与否,地球有一个巨型保镖:木星。木星拥有着巨大的质量和引力,
木星绝不仅仅是望远镜中的美丽星球,事实上它对地球生命至关重要。由于木星的引力巨大无比,也因为它的位置恰到好处。所以能够保护地球免受彗星和小行星的撞击。这些天体在太阳的引力下可能撞上地球。当这些天体向地球袭来时,绝大多数都被木星挡出了太阳系。1994年苏梅克-列维彗星朝着内太阳系冲了过来,但它根本过不了木星这一关。全世界的天文学家们都目睹了这一幕,木星将彗星撕得粉碎,并把这21块碎片拖入自己表面。彗星撞击木星时产生了比地球还大的火球。如果这些碎片中的任何一块撞向地球,地球将面目全非。如果没有木星,地球遭受彗星撞击的几率将提高1000倍以上。
6、孕育生命的行星本身要有恰当的条件。
就像地球一样,它必须拥有恰当的质量与引力。只有具备了恰当的质量和引力,行星才能够形成并束缚住大气层,才能够有足够的地热产生磁场,这些条件对生命的保护至关重要。如果没有大气层,没有磁场。地球上也就不会有生命存在。
7、生命的形成需要至少一颗卫星。
对地球来说,这颗卫星便是月球。如果没有月球,地球就不会孕育出生命。在早期的地球中,月球距离地球只有4万多公里,因而对地球产生了强大的潮汐效应。正是月球产生的潮汐将海洋中的营养物质充分混合,潮汐同时将赤道温暖的海水输送到全球各地,形成稳定的气候,生命才得以孕育。更重要的一点,月球让地球自转起到了刹车的作用。在地球诞生之初,自转周期只有6个小时,比现在的木星还快4个小时。如果此时此刻的地球仍然以每天6小时的周期自转,地球上的气候会变得十分狂暴,想想木星上那时速300公里的狂风随处可见。如果地球自转是6个小时,如果没有月球,地球上的生命即便诞生,也只能停留在微生物的程度,根本不可能演化到智慧生命。
8、行星必须拥有恰当的轨道。
这是一个及其关键的先决条件。幸运的是,地球有一个完美的轨道。木星保护着我们不受小行星的侵袭。我们离太阳足够近,因而拥有了液态水。同时我们离太阳又足够远,以至于水不会蒸发消失。这样的安排对生命来说恰到好处。
而氢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氧是宇宙中第二丰富的元素。由氢和氧组成的水,在宇宙中自然是无处不在。可以确定的是,宇宙中的水资源储量丰沛,宇宙中的水无不处在。但在科学家们已经发现的400多颗新行星中,除地球之外还没有一个行星拥有液态水。因此,地球是非常幸运的。
9、恰当的水量。
光有液态水还不行,还必须拥有恰当的水量。事实上,地球诞生之初并没有水这种物质,地球上的水,其实都是天外来客。它们都来自于40亿年前撞向地球的小行星和彗星。地球获得这些水分完全靠运气,如果地球当时只获得了现在一半的水量,那么地表土壤里的海绵状组织会吸收这些水分,地球的地表会变得干旱无比,根本不能孕育生命。但如果地球当时接受到了更多的水,水量是现在的两倍,那么地球上的海洋甚至会淹没珠穆朗玛峰。这样的安排是否适合智慧生物生存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高级智能生物必须在陆地上才能生存。
当今世界之所以存在,全得益于40亿年前撞向地球的彗星和小行星,它们为地球的生命带来了恰到好处的水量。
10、恐龙灭绝。
1亿6500万年前,小行星带上两颗直径为80公里的小行星发生了剧烈碰撞,碎成了数百万块碎片。其中一个直径20公里的碎片,似乎被赋予了特殊的使命,因为它正向着地球飞来。经过了1亿年的长途旅行之后,它到达了命运的终点:地球。
在这个时期,恐龙已经统治地球长达数亿年。有一类动物一直在等待时机,它们的发展长期受到了恐龙的制约,这就是哺乳动物。这场天体撞击毁灭了恐龙,却让适应力更强的哺乳动物活了下来。最后全球出现了一万多种哺乳动物。不过几百万年以后,一种最重要的哺乳动物会从树上来到地面,从哺乳动物的行列中脱颖而出。他们用双腿直立行走,进化出更大的大脑,最终统治了地球,就像当年的恐龙一样。
但与恐龙不同的事,人类彻底改变了地球的面貌,建立了现代化的都市,摩天大楼,发明了可以飞离地球的火箭飞行器,以及可以毁灭地球的核武器。但如果不是1亿6500万年前,那可偶然相互碰撞的小行星,这一切根本不可能发生。只有恐龙灭绝,人类才可能出现。
11、运气
上述是我例举出的最重要的10个先决条件。要想孕育智能生命需要很多先天条件以及后天条件有很多。为什么这些条件偏偏都集中在了地球身上。答案显而易见,那就是运气。天文学界早有定论,行星的形成除了遵循物理与化学规律之外,更多的是靠运气。地球恰恰拥有了绝好的运气,才能够成为生命的摇篮。数十亿年前发生的一连串偶然事件,让地球成为了生命的摇篮,也让地球成为了智能生命的摇篮。
只有当一切条件都具备后,智能生命才得以诞生。宇宙中没有造物主,没有上帝,这一切靠的都是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