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中国传统历法中的干支系统包括什么干什么枝。
- 中国最早的记录方式
- 60甲子最早记载
- 天干和地支的起源
- 1876年立春日干支
- 文王卜卦典故
天干地支形成了中国古代传统纪年历法,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此十者是为“天干”。天干五行分为阴与阳,甲丙戊庚壬为阳性,乙丁己辛癸为阴性。
据说早在公元前2697年,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的符号。
古人以天干地支作为载体,天干承载的是天之道,地支承载的是地之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运;天道与地道决定着人道,故设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运。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组合,形成了六十甲子,六十甲子用以阐述天地人之学。
《辞源》里说,“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枝”,干者犹树之干也,支者犹树之枝也。由于天干地支的意义均来自于树木,所以他们的原始字义也被人们赋予了生动的说法。甲如草木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乙如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见而光明。丁如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盛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繁荣;己,起也,纪也,万物抑屈而起,有形可纪;庚,更也,秋收而待来春;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癸,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萌芽。
天干五行分为阴与阳:甲木、乙木、丙火、丁火、戊土、己土、庚金、辛金、壬水、癸水。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性,乙、丁、己、辛、癸为阴性。十干又分配以天文,甲木为雷,乙木为风,丙火为日,丁火为星,戊土为霞,己土为云,庚金为月,辛金为霜,壬水为秋露,癸水为春霖。
天干地支是古代的纪年历法,当一年的二十四节气逐步形成之后,也就出现了相应的“口诀”:立春念三丙火用,馀日甲木旺提纲。惊蛰乙木未用事;春分乙未正相当。清明乙木十日管,后来八日癸水洋;谷雨前三戊土盛,其中土旺要消详。立夏又伏戊土取;小满过午丙火光。自立春至大寒,一年四季皆被包含其中。
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中国古代主要用于纪历,也用于占卜。商朝人将60干支循环纪日,将60干支分为6旬,每旬10日,殷王常在旬末最后一天,占卜询问下一旬的祸福,称之为“询问”。到了唐代以后,天干地支组成的纪年便主要用于算命或者占卜。
中国最早的记录方式最早的应该是刻痕计数方式。根据《易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记载,上古时期的初民们为了记事表数,“结绳而治”。就是指在绳上打结,用绳结代表数字。
这种记数方法,事实上应用相当广。
早在公元1500年前,美洲的印第安人就用在绳上打结的办法,记录到底收获了多少捆庄稼。
据说,在古代波斯,有一次,国王命令他的将士守卫一座桥梁,60天之内决不能放弃。
为了表示这个数字,波斯王用一根皮绳打了60个结.对士兵说:你们过完一天可以解一个结,等到全解完了,任务就完成了。
刻痕记数的产生可能更早。5000年以前,两河流域和古埃及的人们都曾使用过这种办法。
1937年,在墨拉维亚,人们发现一根旧石器时代狼的桡骨,上面刻有五十五道痕迹,人们认为这是远古人类所为。可以说,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用刻痕方法记数的最早的例证。
中国最早的纪日方法是源于商朝的干
支纪日法,即使用干支记录日序的方法。干 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它与干支纪年法一 样,用干支相匹配的六十甲子来记录日序,从 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60天为一周,循环 记录。
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的最大成就,也
是现今已知世界最早的纪日法,对于我国历 史学,尤其是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考证和研究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记时标志,是我国一份 珍贵的科学文化遗产。
干支纪日从商朝便已开始,但其顺序到
现在有无间断或错乱过,尚待考证。
目前已 确切知道的是,从春秋鲁隐公三年(前720 年)二月己已日起到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 年)止(1912年民国元年采用公元纪年后,民 间仍沿用)的2600多年中,是从未间断和错 乱过的。
60甲子最早记载60甲子最早出现于何时?始终是一个迷,它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进行循环组合:甲子、乙丑、丙寅……一直到癸亥,共得到60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如此周而复始,无穷无尽,年月日时都是60一个循环,它是原始先民所最早创造和运用的,它渊源非常久远,象一串无限延长的璀璨明珠,闪耀着中华文化的无尽智慧和灼人光华。
天干地支的发明者是四五千年前上古轩辕时期的大挠氏。考古发现,在商朝后期帝王帝乙(商朝第30代国王)时的一块甲骨上,刻有完整的六十甲子,可能是当时的日历。这也说明在商朝时已经开始使用干支纪日了。根据考证,春秋时期鲁隐公三年二月己巳(公元前720年二月初十),曾发生一次日食。这是中国使用干支纪日的比较确切的证据,而使用皇帝年号纪年则是汉武帝时期的建元年号。
天干和地支的起源天干地支的由来:
《史记》称十天干为十母,十二地支为十二子,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
据考证,可能先有天干、后有十二支,最后才有甲子。据考古发掘,早在公元前1562 至前 1066 年殷商时期,便已有了干支甲子。“十干”首先被用于商王朝世系的称号,如成汤名天乙,其子叫大 丁、中丙、中壬,孙子名大甲等。据《运气学说》言:“大桡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支)。”说明“干支”是用于历法的。又如《殷墟书契前编》“七.四四卜”辞云“乙卯卜,昱丙雨”,“辛亥卜,昱壬雨”等,均说明干支是用来记日的。
对于“干支”的来历,目前公认的说法是,“十天干、十二地支”是由大桡氏排定的。据《通鉴 ·外记》云:“帝命大桡氏探五行之情、占斗刚所建,始作甲子……”宋代钱塘人氏东斋徐升编的《评注渊海子平》里有一段“论天干地支所出”之文,其文为:“窃以奸诈生,妖怪出,黄帝时有蚩尤神作乱。当是之时,黄帝甚忧夏民之所苦,遂战蚩尤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不能治之。黄帝于是斋戒筑坛祀天,方丘礼地,天乃降十干十二支,希乃将十干圆布象天形,始以干为天,支为地,合光仰职门放之,然后乃能治也,自后有大挠氏,为后人忧之曰:嗟吁,黄帝乃圣人;尚不能治此恶煞,万一后人见灾报苦,将奈何乎?遂将天十干十二支,分配成六十甲子云。”高邮茆泮林所编辑的《世本佚文》也谓:“黄帝令大挠作甲子。”
天干地支,据说其发明者是四五千年前上古时期的大挠氏。大挠作甲子虽是传说,但从殷商的帝王名字叫天乙(即成汤),外丙,仲壬,太甲等来看,干支的来历必早于殷代,即在三千五百年之前便已出现了。
起先,我们祖先仅是用天干来记日,因为每月天数是以日进位的;用地支来记月,因为一年十位个月,正好用十位地支来相配。可是随之不久,人们感到单用天干记日,每个月里仍然会有三天同一干,所以,便用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分别依次搭配起来的办法来记日期,如《尚书。顾命》就有“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择。甲子,王乃洮颂水,相被冕服,凭玉几”的记载,意思是说,四月初,王的身体很不舒服。甲子这一天,王才沐发洗脸,太仆为王穿上礼服,王依在玉几上坐着。后来,干支记日的办法就被渐渐引进了记年,记月和记时了。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叫天干;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称十二地支。干支还是阴阳之分: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共有六十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起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1876年立春日干支1876年立春日的干支是丙子年、庚寅月、乙亥日。
出现干支的纪元法是干支纪元法,是我国传统使用的历法,目前可知在殷商时代已使用。干支纪元法即是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六十甲子,用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周而复始,循环使用。具体可分为干支纪年、干支纪月、干支纪日直至干支纪时
文王卜卦典故商朝国君帝乙去世后,由他的季子寿王继承王位,这就是纣王。纣王听信崇侯虎的谗言,关押了84岁高龄的西伯侯姬昌。拘捕之初,在羑里城的监狱内,西伯侯想不通,他一生忠心耿耿、礼贤下士,追求仁义、以德治国,最终却落得个身陷囹圄的下场。撕心裂肺的痛楚,像是天空的霹雳,划过文王的心际。这道深刻的悲苦,搅得文王寝食不安。
周文王?姬昌?在被囚禁时产生推算易经的传说故事
一天夜晚,文王辗转难眠,于是起身披衣,站在监狱的小窗前,隔窗仰望着天上的明月。只见:
“玉钩斜挂,新月悬空。
蝉光出海,清彻长空。
碧天清幽,龙飞凤舞。
翔鸾鹤鸣,紫雾升腾。”
文王明明看着月色,似乎又透过朦胧的月光,看到龙飞凤舞、鸾鸟当空携鹤飞翔的景象。文王揉揉双眼,才发现双眼涌出的眼泪。
周文王?姬昌?在被囚禁时产生推算易经的传说故事
文王和自己父亲的经历如此相似,40多年前,文王的父亲季历(谥称“王季”)被纣王的祖父文丁王无故关押。这位南征北战的彪悍大将,守护西部边关威震一方。因季历练兵布阵颇有章法,因此每次出征,捷报连连上达。他为守护商朝的大好江山,几乎献出了自己的一生。
文丁王鲜少率军打仗,但又喜逞匹夫之勇,结果每次亲征总打败仗。面对季历的显赫战功,妒嫉的驱使,使他欲除之而后快。无道的文丁王把季历骗到朝歌,夺取了所有的战利品,然后一道王命,把季历关到监狱中,并把他折磨致死。
西伯侯想到父亲的遭遇,不禁潸然泪下。父子两代忠心耿耿皆为忠君报国,结果却遭人陷害,身陷方寸囹圄,如何能大展鸿图?
文王望着天上的星星,天盘的星罗棋布,日月星辰各在其位、各司其职,排列得井然有序,那么地上的人事、王朝兴衰是否也是如此?
周文王?姬昌?在被囚禁时产生推算易经的传说故事
华夏神州的人文始祖燧人氏治理天下,作河图洛书,为天地定数,为万民立心立德;伏羲大帝仰则观象于天,俯则取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先天八卦,以通神明之德。后来,神农氏根据伏羲大帝的先天八卦,推演出先天六十四卦,总结出天道的运行规律;而黄帝根据河图创作了《归藏易》,以推演地道的运行法则。神州子民上应天时之道,下尊地法之则,繁衍生息,绵延不绝。
文王想着想着,豁然开朗犹如醍醐灌顶,从悲痛纠缠的凄苦中顿然超脱。他明白了,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间位于天地之中,当然也有道!文王得出肯定的结论。上古时期,三皇五帝皆是顺天道而行,圣王之德犹如日月,和谐运行映照世间,福泽大地九州万民,善惠天地万事万物。
夏朝的国君桀反复无常不讲信义,贪财好色,其治下的九夷族首领,不堪忍受他的残暴,纷纷弃他而去,很多诸侯转而投靠贤明的成汤,因此商汤势力日渐增强。夏桀嫉恨成汤的声望,于是派使臣把他召到夏王都,成汤刚一到,夏桀就把成汤囚禁在夏台(监狱)。
周文王?姬昌?在被囚禁时产生推算易经的传说故事
成汤经过九死一生,保得性命归国后,响应天下诸侯的伐夏呼声,在鸣条与夏桀大战,最终灭了夏王朝。后经三千诸侯大会,成汤被推举为天子,成为商朝的开国之君。因为他的贤德惠及飞鸟,因此史上留下“网开三面”的典故。
文王想到成汤,再看看眼下的处境,愁云惨淡的心际也消散了。如今,纣王的暴虐和夏桀又是何其的类似?
一个国家就像一尊大鼎,忠臣就像鼎下面的足,支撑著鼎立不倒。当纣王把大臣一一杀害时,商朝这尊大鼎,就像断了腿足,面临倾倒败落的境地。
文王想到神农、尧帝、大禹治世之时遭受的苦难,再看看眼下的牢狱之灾,已不再觉的凄苦。就在文王悟道的那一刻,他透过那扇窄小的窗口,看到天上的明星,似乎在同一瞬间连成一片,展现出璀璨的光华,照亮了文王的双眼。
这一刻文王感天之像,随着驰骋的神思,走出昏暗迷惘的心际。在这方寸之地,他从柳暗花明的豁然开朗中,似乎看到了一马平川的坦坦荡荡。自囚禁以来,文王这一夜终于安然地入眠。
周文王?姬昌?在被囚禁时产生推算易经的传说故事
梦中,文王看到一座华丽的大殿,殿外赤羽翻飞的幡幢辉映着日月的光辉,随着摇曳的流光溢彩,文王步入大殿,看到金炉瑞霭,银烛辉煌,大殿正中悬挂着一把龙光神剑,源远流长地倾洒著风云的色彩。
第二天,文王醒来后走到院中,想算一卦。方寸囹圄何来龟壳?文王看看四周,发现院子里长满了很多的蓍草。古代认为蓍草和大龟一样拥有灵性。因为蓍草寿命长久,仰天地之精华,沐日月之明露,颇有灵气,所以能感世间兴衰、人事成败。
周文王?姬昌?在被囚禁时产生推算易经的传说故事
文王取来蓍草,折成数段,凭借记忆在地上摆出先天八卦、先天六十四卦的卦图,就这样反复地推演。文王从不同的卦象感悟出自身的命运、姬氏家族的使命;也从中看出了世间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文王在先天八卦的基础上,重新排列顺序,推演出后天八卦和后天六十四卦,就是现代人们熟悉的文王八卦和文王六十四卦。
周文王卜卦,姓姬名昌,又称周侯、西伯、伯昌、姬伯,古公亶父之孙,季历之子,是西周王朝的开创者。
周文王在位五十年,已为翦商大业作好充分准备,但未及出师便先期死去,周人谥西伯为文王。其次子姬发继位,是为周武王。
周文王发明【文王八卦】和【文王六十四卦】,流传于世,《史记》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被商王囚禁期间在狱中写了《周易》一书。
讲到文王神卦之前,必先得提到【五行断易】,它是以浑天甲子,即纳甲安在六爻之上,又有世、应、身三爻,财、官、父兄、子五种用神,以之间的生克变化来断休咎吉凶,文王卦就是在五行易的基础上,加上天干、六兽、神煞等配件所形成的占卜方法。
古典星座网周文王神卦的卦象,并无吉凶之分,是分析说明人在顺境,逆境之中的正确态度和行为准则与处事方法,经过历代文人学者与统治阶层的传承,文王《周易》成了中国的圣经,诸子百家之源,乃至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都与之有着密切的联系。
免费算命最准的网站周文王神算共有120签,问卜项目包括:功名、财利、婚姻、疾病、诉讼、行人。
1、文王神算抽签前先合手默念“文王神卦,指点迷津”三遍。
2、默念自己姓名,出生年月日时,年龄,现在居住地址。
3、请求指点事情,如事业、财运、婚姻、疾病、官司、行人等
文王卜卦的典故就是封神榜的那段故事
妲己害死了文王的大儿子做成了包子,给文王吃,看看文王能不能算出来。文王为了保命,明明算出来是自己的儿子,还是吃了,最后保住了命,回到了西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