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阿波罗登月用的什么火箭
- 阿波罗登月技术
- 阿姆斯特朗相机哪个牌子
- 照相机的发展史
- 嫦娥号拍到阿波罗登月痕迹了吗
- 阿波罗登月全过程是真实的吗
阿波罗登月用的是土星系列运载火箭,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专为阿波罗登月计划研制的大型液体运载火箭,先后研制的型号有“土星I”、“土星IB”、“土星V”三种型号。“土星I”为研制型,用于阿波罗登月计划早期地球轨道飞行试验和发射“飞马座”宇宙尘探测卫星。
阿波罗登月技术在“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曾在登月方案的确定上花了很长时间,直到1961年5月25日美国正式宣布将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时,美国航空航天局仍没有在登月方案上形成统一的意见。此后又经过了半年多的研究和论证,才于1962年最终选定月球轨道对接法。
所谓月球轨道对接法就是将1艘载有3名航天员的飞船发射到月球轨道上。然后2名航天员乘登月舱在月面上降落,并出舱进行探险。另1名航天员仍留在指令舱-服务舱组合体中绕月球轨道飞行。返回时,在月面登月舱内的2名航天员启动登月舱上升级的发动机,飞上环月轨道与指令舱-服务舱组合体交会对接。2名航天员进入指令舱后,抛弃登月舱的上升级,脱离月球轨道返回地球。在再入大气层前,抛弃服务舱,仅指令舱在太平洋上溅落。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只需在月面上降落小型登月舱,但在月球轨道对接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航天员的生命安全。
可能有些读者会问:为什么不把整个飞船直接送入月球表面?其实这种方法科学家早已考虑过,认为比较简单和安全,但对运载火箭的要求太高,而且大型飞船在月面上着陆有可能陷入尘土中。
其实,刚开始美国“阿波罗”工程的总负责人冯·布劳恩及马歇尔航天中心是偏爱另外一种方法——地球轨道对接法,即先发射几枚“土星”火箭,把大型载人登月飞船的几个部分分别送入地球轨道,然后对接起来;对接后的飞船利用自身的发动机加速飞向月球;当靠近月球后飞船掉转方向,启动发动机减速,最后在月面上着陆;当工作完毕后,抛掉这一级发动机,载人飞船部分利用上升发动机离开月球返回地球。他们认为这种方法有两大优点,一是不需要研制超大型运载火箭;二是在地球轨道上对接比较安全,万一对接失败,载人飞船亦可以安全返回地面。但它存在一大问题,即大型飞船在月面着陆的困难。
经过众多科学家对三种方案进行反复比较、分析,最终的结论是:月球轨道对接法可在1967年10月实现,成本约77亿美元;地球轨道对接法可在1968年7月完成,成本约92亿美元;直接登月法所需资金约106亿美元,且在1968年10月以前难以实现。所以,事先不被看好的月球轨道对接法最终被认定是载人登月的最佳途径。
采用月球轨道对接方案,在技术、时间和资金方面的优点大致如下:
只用一个较小的登月舱就能登月,从而可避免整个飞船降落月面的困难。登月舱重约14.7吨,月面可以经受得住,而且对于飞船减速也极为有利;
登月舱只需携带小型发动机,所以可以减少燃料携带量。这对于离开月面也有利,而且整个飞船的重量能大大减轻,从70多吨减至约50吨,使“土星5号”火箭可以胜任;
在返回时,由于登月舱可以抛掉,又可进一步减小返回舱的重量,因此能简化服务舱的设计。另外,只有指令舱再入回收,对于回收也有利;其经济性较好,这一点胜于直接登月法和地球轨道对接法。
阿姆斯特朗相机哪个牌子阿姆斯特朗相机并没有一个特定的品牌,这个名字实际是指由NASA在阿波罗登月计划中使用的特制相机。这个相机的设计和制造是由不同的公司共同完成的,其中包括哈苏、洛克希德马丁等公司。阿姆斯特朗相机是一款特殊的相机,它具有抗辐射、耐高温等特点,可以在极端环境下进行拍摄。相机的设计为后来的数字相机技术奠定了基础,现在许多相机的设计都受到了阿姆斯特朗相机的启发。
阿姆斯特朗带上月球的相机,名叫 Hasselblad EL Data Camera, 此型相机是哈斯500EL的晋级版
阿姆斯特朗相机并不是一个特定的品牌,而是指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在1969年首次登月时所使用的相机。这台相机是由哈西卡(Hasselblad)公司制造的,型号为Hasselblad 500EL。这款相机经过特殊改装,以适应在太空环境中的使用。阿姆斯特朗相机成为了历史上最著名的相机之一,它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历史时刻,并成为了航天摄影的里程碑。
照相机的发展史照相机的发展史:
1550年,意大利的卡尔达诺将双凸透镜置于原来的针孔位置上,映像的效果比暗箱更为明亮清晰 。
1822年,法国的涅普斯在感光材料上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但成像不太清晰,而且需要八个小时的曝光。1826年,他又在涂有感光性沥青的锡基底版上,通过暗箱拍摄了一张照片。
1839年,法国的达盖尔制成了第一台实用的银版照相机,它是由两个木箱组成,把一个木箱插入另一个木箱中进行调焦,用镜头盖作为快门,来控制长达三十分钟的曝光时间,能拍摄出清晰的图像。
1841年光学家沃哥兰德发明了第一台全金属机身的照相机。该相机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只由数学计算设计出的、最大相孔径为1:3.4的摄影镜头。
1845年德国人冯·马腾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摇摄150°的转机。1849年戴维·布鲁司特发明了立体照相机和双镜头的立体观片镜。1861年物理学家马克斯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
1860年,英国的萨顿设计出带有可转动的反光镜取景器的原始的单镜头反光照相机;1862年,法国的德特里把两只照相机叠在一起,一只取景,一只照相,构成了双镜头照相机的原始形式;1880年,英国的贝克制成了双镜头的反光照相机。
1866年德国化学家肖特与光学家阿具在蔡司公司发明了钡冕光学玻璃,产生了正光摄影镜头,使摄影镜头的设计制造,得到迅速发展。
1888年美国柯达公司生产出了新型感光材料--柔软、可卷绕的“胶卷”。这是感光材料的一个飞跃。同年,柯达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安装胶卷的可携式方箱照相机。
1906年美国人乔治·希拉斯首次使用了闪光灯。1913年德国人奥斯卡·巴纳克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135照相机。
从1839年至1924年这个照相机发展的第一阶段中,同时还出现了一些新颖的钮扣形、手枪形等照相机。
从1925年至1938年为照相机发展的第二阶段。这段时间内,德国的莱兹(莱卡的前身)、禄来、蔡司等公司研制生产出了小体积、铝合金机身等双镜头及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1935年,德国出现了埃克萨克图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使调焦和更换镜头更加方便。为了使照相机曝光准确,1938年柯达照相机开始装用硒光电池曝光表。
1947年,德国开始生产康泰克斯S型屋脊五棱镜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使取景器的像左右不再颠倒,并将俯视改为平视调焦和取景,使摄影更为方便。
1956年,联邦德国首先制成自动控制曝光量的电眼照相机;1960年以后,照相机开始采用了电子技术,出现了多种自动曝光形式和电子程序快门;1975年以后,照相机的操作开始实现自动化。
1960年,宾得推出的PENTAX SP相机问世,开创了照相机TTL自动测光技术。
1971年,宾得公司的SMC镀膜技术申请了专利,并应用SMC技术开发生产出了SMC镜头,使得镜头在色彩还原和亮度以及消除眩光和鬼影两方面都得到极大改善,从而显著提高了镜头品质.
1969年,CCD芯片作为相机感光材料在美国的阿波罗登月飞船上搭载的照相机中得到应用,为照相感光材料电子化,打下技术基础。
1981年,索尼公司经过多年研究,生产出了世界第一款采用CCD电子传感器做感光材料的摄像机,为电子传感器替代胶片打下基础。
紧跟其后,松下、Copal、富士、以及美国、欧洲的一些电子芯片制造商都投入了CCD芯片的技术研发,为数码相机的发展打下技术基础。1987年,采用CMOS芯片做感光材料的相机在卡西欧公司诞生。
嫦娥号拍到阿波罗登月痕迹了吗
嫦娥号探测器拍摄到了阿波罗登月计划中的一些着陆点和探测
器的痕迹,但并没有直接拍摄到阿波罗宇航员留下的足迹。
这是因为阿波罗登月计划中的着陆点距离嫦娥号探测器所在
的轨道较远,而且足迹也非常小,需要高分辨率的相机才能
够拍摄到。但是,嫦娥号探测器的拍摄数据对于研究月球表
面的地质特征和构造有很大的帮助,也为未来的月球探测提
供了重要的参考。
真实
阿波罗登月是真实的。现代航天和光学侦察技术已经证实了阿波罗登月的真实性,轨道器拍到了阿波罗月球车行驶留下的车辙,甚至连宇航员在月球表面行走的脚印都拍到了。登月阴谋论持有者所列举的证据都可以被科学解释,例如:1969年的计算机虽然不如现代计算机,但足以完成当时的任务;登月照片中影子与正常投影不一致是因为月球表面的地形起伏和光线角度的变化;登月发射计划只执行了6次是因为政治和经济原因
是真实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是美国在2003年提出的登月计划,并且在2004年真正登月实施的带回了月球的土壤,被称为月壤,所以是真实的日常生活,可放心的进行使用
阿波罗登月是真实的。
因为美国自1969年至1972年共进行了6次阿波罗登月任务,埃德温?奥尔德林、尼尔?阿姆斯特朗、巴兹?奥尔德林等宇航员在这些任务中真实登上了月球并进行了勘探。
此外,美国政府和与阿波罗计划有关的机构多次公开了相关的资料和证明,也曾允许国际专家进行了多次现场考察。
目前已有许多科学家通过利用卫星等技术对月球表面进行过详细的探测,并获得了大量的数据,这些都可以作为证据,证明阿波罗登月是真实的。
由于科技不断进步,未来还将有更加精准的技术被应用在月球探测中,有望对阿波罗登月的真实性做出更加深入的探究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