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魏東魏建立者 东魏皇帝列表

目录导航:

  1. 西魏東魏建立者
  2. 北魏是怎样分裂成东魏和西魏的
  3. 东魏是哪个民族
  4. 北魏为何会分成东魏和西魏
  5. 北魏历代皇帝
  6. 东魏和南魏的关系
  7. 北魏最后三个皇帝
  8. 北朝宋皇帝
  9. 东魏家族成员有哪些人
西魏東魏建立者

西魏:宇文泰(507—556),字黑獭,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鲜卑族,西魏王朝的建立者和实际统治者,西魏禅周后,追尊为文王,庙号太祖,武成元年(559),追尊为文皇帝

东魏:534年,权臣高欢所立的皇帝北魏孝武帝元修不愿做傀儡皇帝,被迫逃往关中投奔关陇军阀宇文泰。

高欢拥立年仅十一岁的北魏孝文帝的曾孙元善见为帝,即东魏孝静帝,东魏开始。

北魏是怎样分裂成东魏和西魏的

北魏分裂,是指534年北魏分裂成东魏、西魏的事件。北魏孝庄帝杀死权臣尔朱荣之后,北魏大乱,尔朱兆、尔朱世隆杀害孝庄帝,先后拥立元晔、元恭、元修做皇帝。混战的胜出者是高欢。534年,孝武帝元修与高欢关系决裂,逃到关中投奔宇文泰,高欢于是在邺城拥立元善见为皇帝,是为东魏。元修在年底被宇文泰所杀,宇文泰在长安立元宝炬为皇帝,是为西魏。

东魏政权在高欢的控制中,550年,被高欢的儿子高洋建立北齐而取代;西魏政权在宇文泰的控制中,557年,被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建立北周而取代。北魏普泰二年(532年)闰三月,高欢于韩陵山(今河南安阳东北)大破尔朱氏军后(参见高欢击尔朱氏之战)。

东魏是哪个民族

鲜卑拓跋氏(元氏)。

东魏(534年―550年)北朝朝代之一,从北魏分裂出来的割据政权。

建都邺(今河南安阳),以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为陪都,高欢坐镇晋阳遥控朝廷,包括今河南汝南、江苏徐州以北,河南洛阳以东的原北魏统治的东部地区,东魏历时十七年。

北魏政权在魏末各族人民的起义打击下摇摇欲坠,统治阶级内部展开了激烈的权利争夺。

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控制了北魏中央政权。

公元534年,权臣高欢所立的皇帝北魏孝武帝元修不愿做傀儡皇帝,被迫投奔关陇军阀宇文泰。

高欢暂时拥立元亶主持朝政,但回京后以辈分错乱为由废除元亶的权力,改拥立元亶的世子,年仅十一岁元善见为帝,即魏孝静帝,东魏开始。

高欢掌权期间土地兼并情况严重,社会矛盾与民族矛盾尖锐,且屡败于劲敌西魏宇文泰。

公元550年,孝静帝禅位于高欢之子高洋,东魏覆灭。

北魏为何会分成东魏和西魏

北魏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个朝代,始于386年,终于534年。北魏在它的历史上分成了东魏和西魏两个时期。

北魏时期,由于地域广大、政治经济中心南移等原因,政治上分裂成多个地方政权,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永安政变后另立政权的东魏和534年由元钦称帝后建立的西魏。这两个政权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互相对抗,经历了一系列战争和政治斗争。

其中,东魏的政治和文化更加开放,对外交往活跃,文化繁荣,儒学为主导。而西魏则相对封闭,政治上更加专制,儒学和佛学并重。

后来,由于西魏统治者武则天的威望和政治手腕,于隋朝初期完成了北方政权的统一,结束了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局面,开启了隋唐盛世的新篇章。

南北朝时期的北朝第一政权北魏灭亡,享国一百四十八年。不过有意思的是,北魏的灭亡不是被权臣篡位,不是被起义军推翻,不是被敌国所灭,而是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两个政权。

因为公元531年,高欢乘机攻占洛阳,控制了北魏朝政,在532年立元修为帝,即孝武帝。公元534年,高欢所立的北魏孝武帝元修不愿做傀儡皇帝,被迫投奔关陇军阀宇文泰。同年,高欢立年仅十一岁的元善见做了皇帝,即孝静帝,并迁都于邺(今河南安阳北至河北临漳南),这就是东魏政权。

公元535年,投奔宇文泰的孝武帝元修因与宇文泰有隙,被宇文泰毒死,由宇文泰拥立魏孝文帝的孙子元宝炬为帝由,即魏文昭帝。国号“大魏”,与高欢所掌控的东魏、南梁对立,建都长安(今西安汉长安城遗址),政权实由宇文泰掌握。这就是历史上的西魏政权。北魏正式分裂为东﹑西魏。

北魏分成东魏和西魏是因为北魏第一位统一中国北方的皇帝拓跋珪在去世后,其子拓跋晃被迫割据在河东,成立了东魏;而另一位儿子拓跋焘则继承皇位并统治河西等地,成立了西魏。
从政治、经济等多个方面考虑,这种分裂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对于北魏而言,这样的分裂会导致各方势力和资源的瓦解和浪费。
但从历史的角度看,这种分裂使得北魏后来的发展出现了两个相对独立的分支,东魏与西魏都有自身的特色和成就,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北魏分成东魏和西魏因为北魏政权内部的重重矛盾。 高欢和宇文泰分别在邺和洛阳扶持了两个皇帝,互相攻击,而不能统一。

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雄踞中国北方170年。当北魏发展到中后期时,社会矛盾不断显现,最后的几十年中一直处于动乱的状态,从此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分裂。

高欢所立的孝武帝也是不甘寂寞,为了摆脱其控制,在北魏永熙三年(公元534年)竟然选择出逃,而起目的地就是占据关西的宇文泰。得知消息的高欢一路追赶也没有成功,没办法只能另立孝静帝元善见为皇帝,从此高欢所控制的地区成为东魏,而接纳孝武帝的宇文泰所控制的地区为西魏。

北魏分裂成东西魏,主要是因为高欢和宇文泰争权而造成的。

高欢掌握朝政实权,随意立元氏宗室为帝,孝武帝不甘心作为傀儡,投奔了远在长安的宇文泰。

后来双方愈演愈烈,北魏最终也分成了东西两魏。

北魏另一件有名的事情就北魏皇族一条铁律:皇帝册封太子之日,必须处死太子生母,就是防止后宫干政是。但诡异的是北魏是兴一后(文明太后)亡一后(胡太后)。

正式由于胡太后临朝听政,引发尔朱荣造反控制北魏。从而因出两大豪杰,权臣,大军事家高欢和宇文泰。彻底让北魏分裂为东魏与西魏。最终被篡位成为北齐和北周。

534年,孝武帝元修与高欢关系决裂,逃到关中投奔宇文泰,高欢于是在邺城拥立元善见为皇帝,是为东魏。元修在年底被宇文泰所杀,宇文泰在长安立元宝炬为皇帝,是为西魏。

北魏历代皇帝

道武帝拓跋珪 -- 明元帝拓跋嗣-- 太武帝拓跋焘--敬寿帝拓跋余--景穆帝拓跋晃--文成帝拓跋濬(浚)--献文帝拓跋弘 -- 孝文帝拓跋宏 -- 宣武帝元恪 -- 文景帝元愉 -- 孝明帝元诩 -- 隐帝元法僧少帝元钊 -- 文穆帝元勰 -- 孝宣帝元劭 -- 孝庄帝元子攸 -- 顺帝元颢 -- 惠哀帝元晔--节闵帝元恭 -- 顺文帝元朗 -- 武穆帝元怀 -- 出帝元修

元修以后为东魏,西魏,分别为高欢,宇文泰把持。

宣武皇帝——拓跋圭,庙号太祖,在位时间386年——409年

明元皇帝——拓跋嗣,庙号太宗,在位时间409年——423年

太武皇帝——拓跋焘,庙号世祖,在位时间424年——452年

南安隐王——拓跋余,庙号熹祖,在位时间452年

景穆皇帝——拓跋晃,庙号恭宗,在位时间452年

文成皇帝——拓跋浚,庙号高宗,在位时间452年——465年

献文皇帝——拓跋弘,庙号显祖,在位时间466年——471年

孝文皇帝——拓跋宏,庙号高祖,在位时间471年——499年

宣武皇帝——元恪,庙号世宗,在位时间500年——515年

孝明皇帝——元诩,庙号肃宗,在位时间516年——527年

武怀皇帝——元子攸,庙号敬宗,在位时间528年——531年

节闵皇帝——元恭,庙号烈宗,在位时间531年——532年

孝武皇帝——元修,庙号显宗,在位时间532年——534年

东魏和南魏的关系

东魏和南魏实际是没啥关系,但是他们都出自北魏政权皇帝都是拓跋氏或者元氏这就时东、南魏。

南魏是南北朝时期由北魏献文帝拓跋弘之孙北海王元颢于孝基元年叛魏所建立的政权。

因元颢自称魏帝,部分史家,如杨希、杨智、赵羯等遂以南魏称呼之,以别于魏国、曹魏、北魏、西魏、东魏。这是一个虚构的历史名词,虽然词条所载事件符合史实,但史学研究上并无“南魏”之呼称。

北魏最后三个皇帝

元朗(513年-532年12月26日),即魏后废帝,字仲哲,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南北朝时期北魏第十五任皇帝(531年10月30日 - 532年6月),章武王元融第三子。

官至渤海太守。高欢起兵讨伐尔朱氏,立为皇帝,即位于信都,年号中兴,寻迁邺都。高欢平灭尔朱氏,帝至河阳,为高欢所废。降封安定郡王。后坐事死。史称后废帝。在位一年。

元怀(488-517年),字宣义,北魏孝文帝元宏第五子,宣武帝元恪同母弟,母为高照容。

太和二十二年,封广平王。北魏宣武帝时,软禁在华林别馆,皇帝令四门博士董征,授以经传。宣武帝崩,才得以还家。熙平二年(517年)薨,谥号武穆。

中兴二年,其第三子元脩即皇帝位,追尊元怀为“武穆帝”。

北魏孝武帝元修(510年—535年2月3日),字孝则,河南洛阳人。北魏王朝末代皇帝(532~534年在位),孝文帝元宏之孙,广平武穆王元怀第三子。

生性沉厚,遍体鳞纹,颇好武事。永安三年(530年),封平阳王。普泰初年,拜侍中、镇东将军、仪同三司、尚书仆射。中兴二年(532年),在高欢拥立下,登基为帝,年号太昌。永熙三年(534年),元修与高欢决裂,率众西入关中,投奔宇文泰。同年十月,高欢拥立元善见为帝,迁都邺城。

十二月(535年2月),与宇文泰政见不和,为宇文泰所毒杀,时年二十五,改立元宝炬为帝。北魏王朝从此正式分裂成为东魏和西魏。元修死后,宇文泰下令埋葬于草堂佛寺。十余年后,葬于云陵。西魏追谥为孝武皇帝,东魏追谥为出帝。

一、节闵帝元恭(498年-532年),531年-532年在位,北魏的第十三位皇帝。广陵王元羽之子。531年4月1日,尔朱荣堂弟尔朱世隆废元晔,立元恭为帝。532年6月元恭被高欢所废。6月21日(农历五月三日),被孝武帝元修毒死,《资治通鉴 卷一五五》:“五月,丙申,魏主鸩节闵帝于门下外省,诏百司会丧,葬用殊礼。”谥号节闵帝,又称广陵王或前废帝。

2013年10月,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完成了衡山路北魏大墓的考古发掘工作,根据墓葬形制和规模,推断这座大墓为帝陵级别,并初步推测其墓主人为北魏节闵帝元恭。

二、后废帝元朗(513年-532年),在位531年-532年,北魏的第十四位皇帝,无庙号,史称废帝朗或后废帝。其高祖父是太武帝拓跋焘的皇太子拓跋晃。

前废帝东海王元晔被废,531年10月30日,高欢拥立元晔的族子、章武王元融的儿子元朗继位为皇帝。532年6月(农历四月)让位于孝武帝元修,12月26日被杀。《资治通鉴 卷一五五》:“冬,十一月,丁酉,日南至,魏主祀圜丘。甲辰,魏杀安定王朗、东海王晔。”

三、孝武帝元修(510年-534年),是北魏第十五位皇帝,也是最后一位皇帝,532年-535年在位。他是广平武穆王元怀第三子,遍体有鳞文,好武术,性格强硬胆大,为人无礼。官至侍中、尚书左仆射。

北朝宋皇帝

南朝宋共历九帝,分别为:刘裕、刘义符、刘义隆、刘劭、刘骏、刘子业、刘彧、刘昱、刘准。

刘裕363年4月—422年6月),字德舆,小名寄奴,生于兴宁元年三月。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市),后来迁居到京口(江苏镇江市),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

南北朝(420年~589年 )是南朝和北朝的统称。南北朝时期中国南方和北方处于分裂状态,自东晋十六国至隋朝,始于420年刘裕建立南朝宋,止于589年隋灭南朝陈。

南朝(420-589)承自东晋,由汉族建立,有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四朝,均以建康(今南京)为都;北朝(386-581)承自十六国,由鲜卑族建立,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北齐取代东魏,北周取代西魏,北周灭北齐。出身于北周八柱国之一的李唐宗室修《晋书》奉北朝共为正统,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则奉南朝为正统。

所以是南朝宋。南朝宋( 420年-479年),共传四世,历经九帝,享国59年。

南朝宋皇帝:

1宋武帝刘裕;

2、宋少帝刘义符;

3、宋文帝刘义隆;

4、宋孝武帝刘骏;

5、宋明帝刘彧;

6、宋元帝刘劭;

7、宋后废帝刘昱;

8、宋顺帝刘准;

9、宋前废帝刘子业;

东魏家族成员有哪些人

东魏家族成员有高欢,高洋,高演等。

534年,权臣高欢所立的皇帝北魏孝武帝元修不愿做傀儡皇帝,被迫逃往关中投奔关陇军阀宇文泰。高欢拥立年仅十一岁的北魏孝文帝的曾孙元善见为帝,即东魏孝静帝,东魏开始。高欢掌权期间土地兼并情况严重,社会矛盾与民族矛盾尖锐,且屡败于劲敌西魏宇文泰。550年,孝静帝禅位于高欢之子高洋,东魏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