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八王之乱 西晋为什么这么乱

目录导航:

  1. 历史八王之乱
  2. 如何看待西晋八王之乱爆发的原因
历史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

西晋皇族为争夺政权引发的内乱

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因皇后贾南风干政弄权所引发。这次动乱共历时十六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持续三个月;第二阶段,从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历时七年。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晋书》将八王汇为一列传,故史称这次动乱为“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五胡乱华)时期。

八王之乱(291年-306年)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因皇族争夺中央政权引发的内乱。公元265年,晋武帝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却种下了祸根。晋武帝死后,晋惠帝无能力治理朝政,皇后贾南风干政弄权引发引起八王争权夺利。最终,晋朝大权最终落入司马越手中,“八王之乱”至此结束。

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使当时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加剧了西晋的统治危机,成为西晋迅速灭亡的重要因素。

如何看待西晋八王之乱爆发的原因

我们翻阅相关历史资料可以看出,事实上西晋这场著名“八王之乱”的确是他晋武帝司马炎自己埋下了这祸根的种子。

第一颗祸种,司马炎扶持了一个强势的外戚杨骏。在他病重的时候,感觉他死后杨骏这个外戚可能会对司马氏政权构成威胁,于是便将杨骏软禁于宫里。尽管如此,他狠下心来出掉杨家,最后反而还下诏让杨骏与汝南王司马亮共同辅政白痴儿子司马衷。

这就是司马炎他想得比较天真了,心想将外戚及皇族的权力分配到位,且互相牵制,应该没问题。但是他忘记了历史前车之鉴,外戚跟皇族是不可能和平地坐同一条船的事件东汉还发生的少吗?两边必然会斗的一方至死方休,历史正明果然不出所料, 司马炎死后,杨骏因为忌惮司马亮,联合武皇后改了诏书,将司马亮赶出洛阳城,独占大权,这件事就为后来的“八王之乱”埋下了爆炸的引子。

第二颗祸种,司马炎大力分封皇族诸王,让他们统摄一方。在他上台以后,深感司马氏政权根基薄弱,便又忘记前车之鉴西汉的“七国之乱”,大肆分封诸王,并且让这些诸侯王手里还拥有军政大权。

让这些诸侯力量雄厚,一旦西晋中央有难,必须发兵救之,这应该是个良策。然而司马炎只考虑到好处,但是没考虑到坏处,他只知大力扶持同姓诸侯王,却没想出一套解决这些尾大不掉的诸侯王的方案,为后来的“八王之乱”亦埋下爆炸的引子。

第三颗祸种,司马炎封了一个白痴儿子司马衷为皇帝。这是他一生中最错决定,司马衷当太子时,司马炎也想过废掉这个白痴,可是一转念想司马衷生的儿子司马遹是个天资聪明的种,又想将皇位传给这位孙子,于是就放弃了废弃司马衷的想法。不料,司马衷上位以后,的确没什么能力,从外戚杨骏到皇后贾南风,到各地同姓诸侯王,没有一个人把他放在眼里,都视之为无物,个个都想将他手里的权力抢到自己手里。

所以司马炎封白痴儿子司马衷为皇帝,是导致“八王之乱”的最直接的导火索。

晋武帝司马炎选“白痴”惠帝已铸大错,再开历史的倒车施行分封制,本意用血缘关系保卫中央,但分封早已不适应发展了的社会,反而导致了八王之乱!分封制是导致八王之乱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