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在汉中之战中斩杀曹操名将夏侯渊,击败曹操、占据战略要地汉中。在这样节节胜利的情况下,刘备部将关羽孤军北伐曹魏,虽然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围曹仁于襄阳,达到势力上的最高峰,但是荆州后方空虚,东吴违背湘水划界制定的盟约,在背后对盟友倒戈一击,吕蒙以白衣渡江乘机夺取荆州三郡,最后关羽被吴军擒获,遭到杀害。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失荆州”使得刘备元气大伤,蜀汉也开始走下坡路。刘备得知荆州丢失、关羽被杀的消息后,举倾国之力去讨伐吴国,为关羽报仇,结果在夷陵之战中,蜀军被陆逊击败,刘备兵败退到白帝城。
到了公元223年,刘备在临终之际完成了白帝城托孤。提到白帝城托孤,《三国志》中的白帝城托孤:刘备病危之时,召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托孤,命二人辅佐其子刘禅,其间刘备与诸葛亮曾经有一段对话,也即内容大致就是刘禅如果不能辅佐的话,诸葛亮就能取而代之。因此,诸葛亮无疑是刘备托孤的主要对象。那么,问题来了,刘备临终前,为何任命李严为托孤大臣,是用来制衡诸葛亮吗?
一
首先,在很多人看来,在已经有诸葛亮的前提下,刘备依然选择李严作为托孤大臣,目的就是为了制衡诸葛亮。在这些看来,刘备担心自己去世后,诸葛亮在蜀汉独掌大权,所以他安排了李严这位托孤大臣,从而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对此,在笔者看来,显然要否定这一观点。换而言之,刘备临终之际,之所以任命李严为托孤大臣,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制衡诸葛亮。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论语·泰伯》中记载:“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刘备在临终之际,显然没有猜忌和防备诸葛亮的意思。特别是他对诸葛亮说的一番话,更是情真意切,没有半点虚假的意思。
《三国志》中记载的白帝城托孤,内容大致为:刘备病危之时,召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托孤,命二人辅佐其子刘禅,其间刘备与诸葛亮曾经有一段对话,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是这样的:章武三年(223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二
在白帝城托孤中,刘备明确要求刘禅对待诸葛亮,要对待父亲一样,所以刘禅之后称呼诸葛亮为相父。值得注意的是,这里面的“事之如父”,仅仅是面向诸葛亮的,至于另外一位托孤大臣——李严,则没有获得这样的待遇。如果刘备真的想用李严来制约诸葛亮,无疑不会降低李严的待遇,这样也就起不到制衡的效果了。更为关键的是,刘备明确授予了诸葛亮“取而代之”的权力,也即如果刘禅不能辅佐的话,那么诸葛亮可以直接取代刘禅,或者另立刘备的其他儿子为皇帝。而这,促使诸葛亮理论上拥有类似董卓的权力。
如果刘备真的想用李严来制衡诸葛亮,就不应该授予诸葛亮这样的大权。换而言之,这就像你讨厌一个人一样,就不会主动接触他。所以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中的差异化对待,只会让我们感受到他对诸葛亮的充分信任,这份信任可以说是没有任何杂质。在关羽、张飞相继去世后,诸葛亮和当时守在永安的赵云,无疑成为刘备最信任的文臣武将了。
三
另一方面,从李严担任的官职来看,他显然无法和诸葛亮平起平坐。公元222(章武二年),刘备伐吴败回,征召李严进永安宫,任命他为尚书令。公元223(章武三年),刘备病重,李严与诸葛亮一道受遗诏辅佐少主刘禅。在此基础上,刘备任命李严为中都护,执掌蜀汉禁军,留下镇守永安。公元223(建兴元年),被封为都乡侯、假节,加光禄勋。就李严担任的尚书令这一官职,虽然可以参与官职,但是,不管是地位还是实际的权力,尚书令都远远比不上诸葛亮担任的丞相。东汉末年,曹操担任丞相一职,显然架空了汉献帝刘协,而曹操麾下的谋士荀彧曾担任尚书令一职,自然不能和曹操平起平坐。
虽然李严掌管了禁军,不过,禁军主要是拱卫皇宫和都城的,这不意味着蜀汉的全部兵马,都归李严调遣。因为当时蜀汉没有设立大将军这一官职,所以,作为蜀汉丞相,诸葛亮则是可以执掌兵权的,这也是他后来多次北伐中原的重要原因。综上,对于李严来说,虽然也是刘备任命的托孤大臣,但是,他的的地位和实际权力都比不上诸葛亮,又怎么可能起到制约的目的呢?所以,这说明刘备任命李严为托孤大臣,自然是有其他考虑的。
四
最后,对此,在笔者看来,白帝城托孤时,刘备之所以任命李严为托孤大臣,一是让李严更好的留下镇守永安,二是为了团结李严所在的东州派。在刘备去世的时候,夷陵之战结束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因此,来自东吴的威胁,显然还没有完全消除。对于东吴来说,想要进攻蜀汉的话,永安白帝城成为必经之路。于是,刘备不仅一直留在永安,没有回到都城成都,还设立了永安都督,并且以李严作为第一任永安都督。为了李严更好的镇守永安,授予他托孤大臣的身份,自然方便他在发生战事的时候调兵遣将。并且,在蜀汉内部,李严、孟达、法正、黄权等人属于东州派。
在法正去世,孟达、黄权先后归降曹魏的背景下,李严成为东州派的旗帜。在此基础上,刘备重用李严,无疑能够起到笼络东州派的效果。这样,以李严为代表的东州派,能够和诸葛亮为代表的荆州派团结在一起,从而压制强大的益州本地士族,避免蜀汉内部格局失衡的情况出现。换而言之,刘备之所以任命李严为托孤大臣,确实是为了制衡的目的,只不过制约的对象不是诸葛亮,而是夷陵之战后蠢蠢欲动的益州本地士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