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将领仆固怀恩为何最后也造反了?

安史之乱是唐代玄宗末年至唐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为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带来的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其中,就本文所要说的仆固怀恩,在安史之乱爆发后跟随名将郭子仪入关作战,任朔方左武锋使。

  仆固怀恩骁勇果敢,屡立战功,册封丰国公。彼时,仆固怀恩其家族46人死于国难,可谓满门忠烈,为唐朝付出了所有。平定叛乱之后,仆固怀恩驻守邠宁,拜检校左仆射、中书令、河北副元帅、朔方节度使、太子少师,册封大宁郡王。不过,在安史之乱平定后,仆固怀恩却起兵造反,这是为什么呢?

image.png

  一

  首先,根据《旧唐书》等史料的记载,仆固怀恩是铁勒族仆骨部人,世袭金微州都督,是中国古代的仆固族的唐朝将领。仆固家族是铁勒九大姓之一“仆固部”,仆固怀恩是仆固首领仆骨歌滥拔延后代,"仆骨"亦有史家译为"仆固"。唐太宗贞观二十年(646年),名将李绩灭亡薛延陀汗国,横扫漠北第七。铁勒九姓率部降唐朝。

  唐朝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属下唐兵以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共15万人,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安史之乱爆发后,仆固怀恩任朔方军左武锋使,骁勇果敢,随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在振武军(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及其以东地区连败叛将高秀岩、薛忠义等部。

  太子李亨于公元756年农历七月十三日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市区)为朔方诸将所推而自行登基。遥奉唐玄宗李隆基为太上皇,改元至德,是为唐肃宗。郭子仪被封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仍兼充朔方节度使;李光弼被封为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二人奉诏讨伐叛军。七月,仆固怀恩随郭子仪赴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北),保护刚刚即位的唐肃宗。

image.png

  次年,仆固怀恩因率回纥兵参加收复两京有功,封丰国(今内蒙古)公。随后在夺取愁思冈(今河南安阳市)等地的作战中,常为先锋,勇冠军中。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虽然安禄山被杀,但是,安史之乱依然没有迅速被平定。当然,对于仆固怀恩来说,则继续受到唐朝朝廷的重用,成为其平定安史之乱的重要依靠。

  二

  到了乾元二年(759年),仆固怀恩任朔方行营节度,进封大宁郡王。宝应元年(762年),仆固怀恩任领诸军节度行营,为天下兵马元帅雍王(李适)之副,领前锋发兵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再次夺取洛阳,歼史朝义部8万余人,并乘势追击,仅半年悉平河北。为了平定安史之乱,仆固怀恩曾出使回纥借兵,并嫁女与回纥和亲。当然,对于仆固怀恩来说,究竟有几个女儿远嫁和亲?有说两个,有说三个,也即存在一定的争议。

  唐代宗宝应二年(763年)正月,安史之乱全部平息,也即历经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这三位皇帝,安史之乱才彻底结束。从这一角度来看,安史之乱自然让唐朝饱受重创,从此失去了巅峰。经此安史之乱,李唐王室再也无法信任武将,宦官擅权、藩镇割据、朋党争斗,导致大唐王朝灭亡的三大弊端已无可挽回。而这,也成为仆固怀恩最终起兵造反的重要原因。平定安史之乱后,朝廷对大将的猜疑已经让郭子仪、李光弼先后明升暗降地,剥夺了兵权。所以,功勋仅次于郭子仪、李光弼的唐朝名将仆固怀恩,自然是郁郁寡欢、怏怏不乐。

  三

image.png

  广德元年(763年),仆固怀恩奉命护送自己的女婿和女儿(即是回纥的登里可汗和光亲可敦)回漠北,宦官、监军骆奉先误信辛云京的谣言,竟向朝廷诬告仆固怀恩与回纥勾结。仆固怀恩无法自明。对此,在笔者看来,在安史之乱后,为了防止安禄山这样的叛将再次出现,唐朝越来越倚重宦官,以此来制衡各地的武将。甚至到了唐朝后期,宦官更是执掌了唐朝的禁军,乃至于拥有了废立皇帝的大权。在古代历史上,虽然明朝的宦官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实际上,唐朝后期的宦官,反而更加嚣张跋扈。在宦官的诬陷之下,仆固怀恩这位名将同样百口莫辩。

  对此,唐代宗遣宰相裴遵庆慰问,仆固怀恩见到裴遵庆之后,抱着他的脚大哭,裴遵庆让他入朝,但将行之时,副将范志诚劝他说:“大帅您已经被朝廷嫌忌,为什么还要去不测之地呢?难道没看见李光弼、来瑱的下场吗?这两个人功高不赏,李光弼被夺权,来瑱被杀,您不为自己着想吗?”听闻此言,仆固怀恩便不肯入朝,也即他不想成为第二个来瑱。在此基础上,仆固怀恩决定派一个儿子进京,又被范志诚劝止。

  当然,仆固怀恩此举,也让朝廷没有台阶下了。这时,朝廷无法平息各方的争议,而仆固怀恩也派出儿子仆固玚与辛云京开战。唐代宗派颜真卿去召仆固怀恩,颜真卿说:“仆固怀恩所部朔方将士,都是郭子仪的旧部。不如派郭子仪去收其部众,消弭兵乱。”颜真卿此策不愧是一招妙棋,不费一兵一卒就平息了兵乱,可惜他没有进一步为仆固怀恩谋划一下,导致仆固怀恩走投无路,从而起兵造反。

  四

image.png

  最后,到了永泰元年(765年)九月,仆固怀恩声称唐代宗去世,再度引吐蕃、回纥、吐谷浑、党项、奴剌等部总共数十万人来犯。在仆固怀恩造反之后,郭子仪率兵抵御。仆固怀恩的母亲责怪他不该造反,提刀追着要杀他,“吾为国家杀此贼,取其心以谢三军”。同年九月八日,仆固怀恩死于鸣沙(今宁夏青铜峡)军中。后来吐蕃、回纥大军为郭子仪所平定。

  值得注意的是,唐代宗听到消息后,遗憾说“怀恩不反,为左右所误耳”。并且,唐代宗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自责道:“朕负怀恩”。对于仆固怀恩造反的情况,唐代宗也没有过多指责,甚至将责任归咎到自己身上,表示是自己对不起他。

  仆固怀恩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功臣,被封为郡王,“赐铁券,以名藏太庙,画像于凌烟阁”,但最终却被迫造反,成为叛将,这样的结局令人深思。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仆固怀恩之乱,完全是唐朝内部倾轧的结果,他的叛乱也没有造成特别大的动荡。虽然仆固怀恩是叛臣贼子,但唐代宗依然没有取消仆固怀恩凌烟阁第一功臣的地位,反而为他感到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