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子有多爱美?古代男子会化妆吗?

一说到化妆这个词,很多人都会自动将它归类为女性的一种行为,但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古代,其实就有很多男子也是很爱美的,甚至会为了美而去给自己化妆。那很多人一定就更好奇了,古代男子化妆用的都是些什么样的化妆品呢,会不会和女子化妆用的是一样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古代男子为了爱美能够做到什么地步呢?今天就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魏晋时期:追求美白

想必大部分东方男子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对美认可的基础颜色,那就是白。

“一白遮百丑,一黑毁所有”魏晋时期的男子对肤色有一种病态的执念,认为白得像玉石一样透亮才是最美的,所以对于大部分符合审美的肤色,他们想到了涂粉底。

据史料记载,古代的粉底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用米制作成的天然粉底,原生态绿色材料,制作工序繁复不说,工艺也极其讲究:贾思勰·《齐民要术》:“作米粉法:梁米第一,粟米第二……各自纯作,莫杂余种。”

而铅粉,是来自炼丹产业的支线产业。经过加工的铅粉能使人的容貌增辉生色,故又名“铅华”,我们常说的“洗尽铅华”一词便从中而来。需要注意的是,“铅粉”顾名思义,含有重金属铅,是有毒的。

《水浒传》中,武松跑路的桥段,孙二娘用铅粉给武松化妆伪装逃跑,这种粉底具有一定的粘黏性,光亮度也很高,长期涂抹会让皮肤变得灰暗,失去原有的光泽和油脂。

2、唐代时期:口红

唐朝之前,口红一般都是装在盒子里的,古时又称“唇脂”,在管状口红出现之前,口脂其实和胭脂是通用的,装在小盒或者小罐中,用手指直接蘸取、点涂。以前的口红大都是鲜艳的朱赤色,但是唐宋时还流行过檀色点唇,檀色就是现在的肉色、裸色调,这种口脂的颜色直到现代还在流行着。

与女子对各色口脂的执着追求不同,男子所使用的口脂,一般不含颜色,是一种透明物质,主要起滋润唇部的作用,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润唇膏。

在超级会玩的唐代,皇帝在腊日就会把各式各样的口脂、胭脂赐给喜欢的官吏,表示慰劳一年的辛苦付出,简直就是年终奖一样的存在。被誉为最疯狂的口脂爱好者唐高宗,他喜欢收集口脂的程度绝对不亚于现在的口红控,碰到喜欢的学士,就会挑一些赠与给他们,表示自己的器重。

3、宋代时期:簪花

到了极具时代特色的宋代,装饰品成为了最具有代表性的物品,男子也会将当季的鲜花或者类似的装饰物插在发髻、鬓角或者冠上。所簪之花,春桃、夏荷、秋菊、冬梅,把四时之景别于鬓边。

古人认为相信簪花可以求吉纳福、袪病辟邪,是好运的象征。男子簪花不仅是一种流行的风俗,也是礼仪制度的体现。文人雅士们在赏花饮酒的时候,会“折花歌以插之”,摘了朵花就往头上戴。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您好雅呀!

著名文人沈从文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曾提及,宋代每遇大典、佳节、帝王出行,公卿百官骑从卫士无不簪花。牡丹芍药蔷薇朵,都向千官头上开。

4、明朝时期:美容美发

到了明朝,男子对自己的形象管理做的更为细致了,“三天一沐发,五天一沐浴”又是洗澡又是洗头的,整体必须得干净整洁。正所谓头可断,发型不能乱。民间男子为了保证头发的平整,还会将头发扎起来,带上网巾,假如风吹乱了发型,说不上还气得直跺脚。

公子哥儿们穿着颜色艳丽,花纹考究的衣服,别着雅致的香囊,迷死一片少男少女。而且不仅讲究美发,美容也是非常受重视。据说,首辅张居正还深谙护肤之道,起床后、入睡前都要经历一套完整的护肤流程。“膏泽脂香,早暮递进”

5、男子形象管理极致的朝代:魏晋南北朝。

如果真要说哪个朝代将形象管理做到了极致,那就是魏晋南北朝。

魏晋时期,上层士族之间,敷粉之风盛行。其实早在汉代,就有男子敷粉的记载。汉惠帝的男侍们就有“不敷粉不得上值”的规定。

曹操的女婿何晏,有“敷粉何郎”的雅号。因为只要他何晏出门,粉不离手,随时补妆,偶尔还停下来,对着自己的影子欣赏一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噉,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

像曹植,在得知好友突然到访后,仍坚持上妆,让朋友足足等候了一个多时辰。

为了美白,魏晋士人更是内服+外用,双管齐下。敷粉上妆毕竟属于一种外在的修饰,士人为能彻底改变肤色,不惜通过“服石”,即服用五石散,来达到长期美白的效果。五石散吃多了会浑身燥热,脱衣服。看来兼具美白和展示的作用呀,啊哈哈。

总结

难以想象,面容白皙、体态清瘦恰恰符合魏晋名士的审美标准。相较于秦汉对于男性的审美取向,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审美标准更像是一种偏离。男女人们固然外在美重要,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才是真的美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