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处理安置我们的财务有多种方式,除了最传统的银行之外,我们可以放在理财平台上,而平日的零用钱而藏于贴身地方,那么古人是怎么储蓄的?或者说是如何藏钱?从考古发现来看,古人储蓄藏钱手段很有意思,有的奇招真是绝了。
中国古人喜欢坛坛罐罐埋钱
由于深受儒家“勤俭持家”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人是世界上少有的特别喜欢存钱的人,个个都喜欢当财奴。中国古人使用的储蓄、保值的途径比较单一,一般就是贮藏。但贮藏的手段、办法是多种多样,形形色色。
贮藏,一般分为窖藏和罐藏两类。
说到窖藏,读者可能会想到“此地无银三百两”的笑话,其便源于这种储蓄方式,即用坛坛罐罐这类器物,将钱财直接埋藏到地下,所埋物以金银为多。这种方式为古代中国所有大款、富豪所喜欢。在现在考古发掘中,经常可会出土窖藏文物,就是古人这种储蓄、藏宝手段留下的。
“文革”期间的1970年10月,陕西西安曾有一次重大的窑藏文物出土。当时在西安南郊何家村唐长安城兴化坊内基地上,工人挖出了两个肚大嘴小的“驴嘴坛”和一只大银罐。打开一看,这坛罐中贮藏的金银、玉石、金币、银铤、银饼等贵重物品多达千余件。其中金银器物多达265件,后经考证,这是唐人埋下。
无独有偶,1982年正月初七,江苏盱眙马湖店村有一万姓万农民,在挖水渠时也挖到一批宝物。当时生产队分片挖水渠,万姓农民分到的一块地最不好挖,但就是这块没人愿挖的地方,却挖出了几十斤重的金器财宝。最值钱的是一只金兽,竟然有18斤多,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重一只金兽。压在金兽下面的,则是一只精美的铜壶,打开壶盖后看到,里面装满宝物,其中有9块半金饼、15块马蹄金。
经考证,万姓农民挖出来的这批财宝朝代,属于西汉,不应该是随葬品,因为附近并无墓葬,当是时人的窑藏储蓄,因为战乱或是家世变故,其后人没有能再取出这批宝物。
窖藏财宝采取反盗墓手法——把好东西埋藏在粪堆下
古代中国没有现代这样的防盗保险箱,所以中国古人在窑藏储蓄时,会想方设法让外人找不到。常理下,大家都会想到把财宝埋到墙角、旮旯里,其实这最容易让小偷猜到。于是有的有钱人家想出绝招,把钱财、值钱物埋藏到粪堆、茅厕这类常人不至的肮脏之所。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商代青铜重器“后母戊鼎”,在被挖出来后的第一时间,也是采取窑藏方式处理的,选择的藏匿地点便是吴姓人家的粪坑下面。
出于防盗考虑,窖藏时一般会采取反盗墓那类的反盗宝手法,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以迷惑盗贼。多会将藏宝坑坑挖得很深,再埋入装满财宝的坛、罐、缸这类器物。放置财宝时颇为讲究,不能全部放在一块,而是采取上下分层放置的方式,先放一层,掩埋后再放一层,再掩埋再放,多者达三四层。为什么要挖深、分层放呢?这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古代的人家有当年赚点钱当年就储蓄一点、埋下一层的习惯。这样一来,即使被盗挖,盗贼往往也只能发现上层。
而在各层之间,往往用石板、砖块叠压,土层之间则用糯米熬成的液汁和石灰,夯实密封,有时其中还会拌上碎石子、瓦片什么的,以增加盗挖的难度。窖坑一般选在卧房内、炕(床)底下。也有选在院内,如在院内常会在地面上做出一系列伪装,如建上茅厕、猪圈、便房什么的。
民国上海名医陈存仁,曾亲眼见到家里这种窑藏方式。当年陈家析产分家时,记载窑藏了20缸银子,但最初只挖出了8缸。这是到底怎么回事情?被偷了?扩大挖掘面积,向四周挖掘,也未找到。后来有经验的长辈提醒,再往下深挖试试,果真挖出了埋在下层的12缸银子。
有钱人家都喜欢埋金银财宝——古人买房有时要另付卖主“掘钱”
由于有此窖藏储蓄的习惯,后人遇到拆迁、搬家时,往往都会“掘地三尺”,把家前屋后地下翻一遍。从古人房产买卖史料上可以看到“掘钱”的记录,这笔钱便是卖主向买主追加的额外金额,作为将来可能挖到金银财宝的预估补偿款。
沈括的《梦溪笔谈·异事》中“无妄费亦无得”条,便记录了一则买房遭索“掘钱”的事。当时洛阳很多财主家都有掘地藏金的习惯,其后人在卖房时便会想到这一点,有意向买主索要“掘钱”。在朝廷当大官的张观买房时,卖家一而再、再而三地索要“掘钱”,最后张观多付钱1000多缗,卖主才交付房子。时人都认为张观付这笔钱太吃亏,谁想张观买下后,竟然真的挖出一大笔财宝,挖出的一只石匣子里装有数百两黄金,正好是张观买房的全部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