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允明作品牡丹赋内容
《牡丹赋》,祝允明有名的行草,纵30.6厘米,横529.6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此卷行草书是祝允明六十五岁所作,有自题云“甲申岁春三月望日,过汤氏西园观牡丹盛开,廷用酒次出纸索书舒元舆牡丹赋,遂书以归之,允明”。
祝允明《牡丹赋》
祝允明,江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朝书法家、诗人。祝允明平生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书法造诣在明朝独领风骚。后世有评价为“唐伯虎的画,祝枝山诗的字”,他的书法可见一斑。
《牡丹赋》此作秀润典雅,娟秀。与祝允明以往草书雄伟、磅礴之势大相径庭,既有充分说明,祝允明对各种书法都有所研习,在其创作之中具有多重应变能力。清代朱和羹在《临池心解》中写道“祝京兆大草深得右军神理,而时露伧气;小草则顿宕纯和,行间茂密,亦复丰致萧远,庶几媲美褚公”。《牡丹赋》是祝允明众多书法中的得意之作,后世广为流传临摹。
祝允明的书法启蒙于其祖父祝灏,祝灏精于诗文,尤其擅长写行草书,远近闻名;外祖父徐有贞,宣德年间的进士,才华绝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书法深的怀素笔意。祝允明耳濡目染,时时得到熏陶,祝枝山集各书法家之大成,领一代风骚,在吴门书派中“明中期书法三大家”之一。祝枝山在其书法写作的过程中,总结了“性”与“功”,认为书法最终归于“神采”,对后世影响深远。
揭秘祝允明是个怎样的人
祝允明,明朝有名的大书法家、诗人,生于公元1460年,病逝于1527年,享年67岁。祝允明,字希哲,号枝山,与唐寅、文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大才子”,因出任过京兆应天府通判,世人又称他为“祝京兆”。
祝允明画像
祝允明年幼时,跟随外祖父徐有贞学习,外祖父在乡里德高望重,经常有人请他作墓志铭,因此除了外祖父以外,祝枝山接触到了很多人,长年耳濡目染,再加上祖父祝灏的悉心教导,五岁时就变现出了常人所不能及之才。青年时发奋苦学,想要和他的长辈一样求取功名,立志和他的长辈一样成为一代文豪,他严格按照前辈的教导,扎扎实实的下功夫,他把读书和写字结合起来学习,董其昌评价他的字为“绵里铁”。
祝允明书法集各家之所长,与文征明、王宠并称为“明中期书法三大家”。吸取楷书大家褚遂良、赵梦頫书法之精髓,习王羲之、王献之行书之神韵,扬唐怀素草书之气势,融会贯通,自成一家,其狂草被誉为“明朝第一”。一生名作无数,是以《赤壁赋》、《箜篌引》、《太湖书卷》等为代表的传世墨宝。祝枝山也作画,但鲜少动笔,传世之作极少。不禁让人想到《唐伯虎点秋香》中“小鸡吃米图”,当然那只是玩笑罢了。
祝允明对明代的书法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留下了许多大作,以《祝氏集略》三十卷、《怀星堂集》三十卷最为有名。
书法家祝允明故事有哪些
祝允明,明朝有名的大书法家、诗人,生于公元1460年,享年67岁。字希哲,号枝山,与唐寅、文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大才子”,因出任过京兆应天府通判,世人又称他为“祝京兆”。
《江南四大才子》祝枝山剧照
祝允明自幼就长于书香官宦世家。外祖父徐有贞曾是明朝宰臣,德高望重、交友广泛;祖父祝灏旁征博引、风趣洒脱,祝枝山长期受二人熏陶,再者,自幼天赋异禀,聪慧过人,加上两位大儒加以教导,五岁便会读书,九岁就能作诗,十岁时已博览全书,做的一手好文章。十五岁时,其师王鏊中在廷试中获得第三,祝允明深受其影响,遂奋发苦学,苦练书法。吴中四大才子中,祝允明书法最为突出,与文征明、王宠并称为“明中期书法三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