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改字的文言文介绍(2)

在《王安石改字》中可以看出王安石认真写作的态度,他注重语言与字句的锤炼,特别是艺术展现手法上独具创造力,也是有着这一份执着与态度,让他在文学上能有此成就。

在《王安石辞妾》中看以看出王安石为人仗义,能处处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格。

纵观王安石的一生,不论是做事做人都有其原则,而且严谨,一丝不苟,他从不夸大自我也不贬低他人,这是作为一个具有文化涵养的人必须要做到的。

但是王安石在性格上却有 一个缺陷,那就是过于固执,这种性格也造就其在历史上骂名一片,但是孰能无过,其对整个北宋的政治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与成就。

王安石是北宋年间著名的历史人物,不仅在政坛更是在文坛上功绩显赫,对于后人来说我们可以学习其优良的品质及宝贵的精神,贯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才是从古人身上学到的最好的知识。

王安石作品读史介绍

读史是一首七言律诗,北宋著名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咏史诗。《读史》作品收藏在《全宋诗》中。《读史》这部作品与王安石的咏史作品一样,是对于现实问题有感而发而创作的一首即兴作品。全文共65个字,内容深刻达到了很高的思想境界。

王安石画像

王安石画像

引原文: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黯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从古至今能功成名就的人都是历经磨难的,但是他们的伟大事迹将会何人来记载呢?

处于当世当场的人都无法正确客观的将事情描述清楚,记不准确,那么后人就更说不清楚,道不明真相了。

史书记载的也有糟粕的,用文字叙述的内容记录的事实其实很难表达就像人们用绘画来描写人物肖像始终无法画出其精神气。

通过史书记载怎么能将圣贤人的思想全部记载完全呢?但是却依然有无数人抱着古典,不能醒悟。

首联讲述了诗人的忧虑,多少人为了能功成名就,背井离乡,千辛万苦才能有所成就,这些努力过后这奋斗精神,如果没有后人为其记载流传那不是太过于可惜吗?

颔联诗人感叹,现在都讲不清楚了,千年后还有谁能道真相呢?

颈联表述了诗人的内心情感,他为这些能人感到遗憾,历史真相不能得到完美记载。

尾联也是抒发自己的看法与见解。

整首作品表达了诗人认为对于史书记载应该要剔除糟粕,吸取精华,这样才能达到一个高境界。在作品中诗人显然思想很顿悟与开明,他清新的认识现实社会,又能理智的看历史,看未来,可谓是思想独立有见解。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介绍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提出了王安石变法。旨在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社会格局,抑制兼并,限制官僚集团的特权,裁撤冗兵冗员,从而达到富国,强兵的终极目标。这是历史对于王安石变法的目的的解说,但是在后世眼中,却对这个目的抱有怀疑态度,认为这个说法是一个障眼法。

王安石变法图

王安石变法

这个反对意见是由两位宋史专家提出的,分别是王曾瑜和杨子忠。他们认为王安石变法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富”而不是所谓的抑制兼并,增加财政收入才是变法的最终目的。其实从王安石变法所推行的新法都可以看出来,新法推行前,土地兼并严重,官僚结构人员庞大,且吃着国家饭不干活,国家积贫积弱严重。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就是这些存在的社会矛盾,新法推行后,就是要改变这种现状,并且一系列的新法也是为解决这种问题而颁行的。

新法推行后,推行了数十项新法,包括青苗法,均输法等但是没有一条是关于抑制兼并这种现象的新法,而且从实际效果中也没有看出任何对于目的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