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之人对刘伯承的评价如何

后世之人对刘伯承的评价如何

刘伯承一生得到的评价很高。蒋介石在对刘伯承的评价中说他手底下没有一个人比得上刘帅。毛泽东对刘伯承的评价中也说他是一条龙。邓小平对他的评价是最中肯的,他说刘帅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热烈的追随者,表现在他能够为了大局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常常承担了最艰巨的任务。

《刘伯承元帅》剧照

《刘伯承元帅》剧照

他是一个大知识分子,他不仅熟悉中国兵法,也对国外的军事理论有着非同寻常的造诣。他用兵讲究实际,连敌人都佩服他的谋略。伯承同志自打他成为党员,无论是什么样的境况,他都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邓小平和刘伯承是一生的战友,始终互相扶持、互相合作。

刘伯承在民间得到的评价也是非常高的。他在人们的心目中不仅为人们的解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而且他还拥有圣人般的品德。在一些人看来这样的评价对他还是有些低了。他军事能力卓越,爱护人民,知人善用。

刘伯承在海外的评价也很高。西方一直认为中国只有三个半战略家,他单人就占了一个半。英国人认为他是真正的战士,伟大的战士。那个年代的美国人认为能称为军事家的只有六个人,刘帅是其中最特别的一个。

刘伯承通晓外语,能够翻译外国军事理论书籍,这也是他在海外享有盛誉的一部分原因。他总共留下了约四百万字的军事著作和约两百万字的翻译作品,他的一些翻译和行为大大提高了红军正规化程度,但这也为他日后被划为教条主义分子埋下伏笔。

名将刘伯承的眼睛是怎么瞎的

刘伯承的眼睛是不好的,一只眼睛在战争中失去,1965年后另一只眼睛也彻底看不清了,往后整整二十年的岁月他都在黑暗中度过。在讨伐袁世凯时,刘伯承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决定转移到农村。在转移过程中,他发现身边的一位士兵没有隐蔽好,敌人马上就要打中他了,刘帅为了救这位士兵奋不顾身地扑了过去。

刘伯承像

刘伯承像

子弹从他的后脑射入,从右眼飞出,眼珠立刻就掉落在地,刘帅晕厥。因为情况危急,战士们把他简单包扎了一下。这时敌人已经闯进来,没有时间再撤退,刘元帅干脆被兵藏在了仓库里,士兵们把门反锁后又扑入到战火中。刘伯承后来清醒过来,他用尽全身力气爬到门边,发现门被反锁后,只能从窗子里滚出来。几个在寻找他的士兵正好看见就把他转移到安全地带。

刘伯承被送到一家德国诊所,他谎报了自己的姓名和职业。但当医生看过他的伤口就猜测出了他是一个军人,因为受得伤实在太重了,除了军人没有谁能如此淡定。医生马上给他做手术,但是刘伯承提出不要用麻药。眼睛与大脑十分接近,刘伯承作为一个军事指挥官必须要有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不让大脑受到一点损害的最好方法就是不打有致幻成份的麻药。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也紧张地手心冒汗,但是刘帅紧紧抓住床单,即便疼痛难忍,也坚决不喊一声。尽管他的手术很成功,但在那个年代是不可能重新安上掉落的眼珠,他永远失去了他的眼睛。刘伯承的眼睛尽管只有一只,但他还是打了很多胜仗。

我国开国大将刘伯承是个怎样的人

刘伯承是个怎样的人?他是一个爱护弟妹的人。他幼时家境贫困,在父亲去世后,家里雪上加霜。少年的他辍学回家做农活,干得日夜不分。可一年收成依然只有几担毛谷,不能够养活七口人。有一年,闹了饥荒,家里实在是没有活路了,有人就劝他的母亲把他最小的弟妹送人,母亲迫于现实同意了这个无奈的抉择。

刘伯承(左)影视形象

刘伯承(左)影视形象

刘伯承在知道后连忙地跑回家,哀求母亲不要送弟弟妹妹离开。他承诺会多打工,也会多下几次煤窑,总之他一定会养活弟弟妹妹。母亲泪如雨下,终于决定一家人死也要死在一起。刘帅也坚持了他的承诺打短工,没有工打的日子就步行十几里地去挑煤,最终他的辛苦劳作养活了全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