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鸣条之战的简介
夏商鸣条之战是发生在夏朝末年的一场著名战役。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前后,在夏朝的统治濒临崩溃的时候,商汤顺应历史变动的大势,亲自率领着商属地部落浩浩荡荡的士兵奔赴鸣条,与夏朝的军队和士兵展开了一场规模巨大的决战,鸣条之战发生的地点就在今天山西运城西边的一个地方。
鸣条之战画照
夏商鸣条之战发生之前,由于夏王朝末期已经几代大王不把心思放在治国执政上,到了夏王桀这一代更是显现出了国家政权的危机,不仅仅内部统治非常混乱,外部的起军和讨伐也成为一种常态。当时的商部落的属地位于夏王朝的东边,为了初步孤立夏王朝,商汤先是找准机会征服了与自己最为临近的夏朝属地葛国,并且首先保障了位于今天河南商丘东南部的商地都城南亳的安全。
完成了第一步之后,商汤派遣自己的重要大臣伊尹进入夏朝的都城中探测夏朝的虚实,经过探测之后,商汤确立了从打掉夏王朝两翼开始进攻的策略,之后一步步占领了夏朝的属国豕韦、顾国、昆吾等小国家,而这些国家正好就在商地和夏王朝都城之间,商汤的这一次行动,直接导致了夏王都城孤立无援的状态。
绝境之下,夏王朝不得不拼死一战,商汤也根据战事的要求准备了大量的战车并且组织了几千名敢死士兵打响最后一战,被逼无奈的夏王不得不率领王军鸣条和商军决战,夏商鸣条之战就此爆发。战争的结果是夏王大败于商汤,夏王朝就此覆灭。
鸣条之战结果是什么
鸣条之战,顾名思义就是发生在鸣条的一场战役,鸣条位于今天的山西运城西边,当然,还有另一种说法是在河南地界之内,鸣条之战是在商朝的开国大王商汤与执政状况已进入垂暮的夏朝军队之间进行的,作为对立双方的一场决战,鸣条之战结果就是实现了朝代的更迭。
鸣条之战塑像纪念
鸣条之战的发生或者是商汤讨伐夏朝战役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到了夏朝末期,昏庸的夏王桀已经将夏朝的统治带入了一个非常危险和羸弱的境地,当时远在商地的汤早已不满夏王的统治,在看准时机之后,汤先后联合和收并了许多地区和夏朝的附属小国,最后终于将夏王带进了孤立无援的状况中,时机成熟之后,鸣条之战终于爆发了。
但是鸣条之战结果并没有导致夏王朝的全面覆灭。在夏王朝被商汤推翻之后,当时与商汤实力相当的势力还有一股,那就是著名的伊尹势力。而夏王朝的覆灭本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鸣条之战结果也只是完成了推翻夏王朝的第一步,而在鸣条之战之后,夏王朝的封建残余仍然遍布在许多地方,直到两股势力将这些残余彻底消灭。
两股势力在消灭封建残余之后,又分别率领着大军向西边进发,在商汤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之后,夏朝以前的大臣和贵族们终于开始有了臣服之心,这样才使商汤一步步登上了王位。
鸣条之战遗址在哪里
鸣条之战,发生在公元1600年商灭夏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以少胜多的战役;是商汤与夏军进行的一场决战。但如今的鸣条之战遗址一直说法不一,有说在今山西运城夏县之西,又有说在河南封丘县东部的。
鸣条之战进攻图
如今,有许多的资料证明,鸣条之战遗址就在封丘县东部与长垣县西南部的接壤处一代。在山西运城夏县一代出现过鸣条之战遗址的石碑,50厘米高,一米多长,呈卧式。石碑为浅青灰色,右上角残掉,碑体太久风化得很厉害,阴刻的三行篆文已经很难识别。上面是“商汤夏桀”四字,中间是几个字较大“鸣条之战”的字,下面是“旧址”二字,每字约20厘米见方,好像是一处建筑的标志物。石碑上没有年代,有人推断大致为唐代遗物。但是如果在唐代的话“鸣条之战”碑中的“战”字,应该写作为“戰”字,而在唐代是不会写作“单+戈”字或‘戦’字的,所以山西运城夏县的石碑疑为假的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