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教训有哪些

太平天国运动教训有哪些

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战争,这场战争持续了十四年之久,在这场战争中发生的战役无数,但是这场运动却最终以失败告终。太平天国运动教训是深刻的,让后人从中获得了宝贵的警醒,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天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对太平天国运动教训的汲取。

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教训一:首先太平天国运动没有一个自始至终贯穿始末的政治纲领。太平天国运动没有能够提出一个吸引人的政治纲领,并且为了这一政治纲领奋斗始终,虽然曾经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但是并没有能够贯彻始终,最终建立起的还是一个封建的皇权制度,正是由于政治纲领的不明确,所以导致了其政策上的不连贯,特别是在建都天京之后,对这些政策的贯彻不彻底。这样就使得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去了民心,失败也就是在所难免的了。

太平天国运动教训二:太平天国运动没有形成统一的指挥系统,权利比较的分散。太平天国在天京建都之后不久就发生了内讧,杨秀清逐渐开始了夺取最高统治权利的历程。而太平天国内部的权利都挣一直都没有中断过,这些权利的争斗最终使得太平天国运动走向了失败。

相对的清政府围剿太平天国运动的清军却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曾国藩的有力的统一领导是使得太平天国运动走向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太平天国运动教训三:太平天国运动战略上的失误是导致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太平天国将无法统御的将领分派去进行北伐和西征,这是一个巨大的战略性的错误,最终北伐和西征都以失败告终,这对于太平天国运动来说是巨大的损失,这种兵力上的分散,是太平天国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总而言之,太平天国运动性质上是一场农民起义战争,由于农民本身的局限性,无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成功领导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分别是丧失斗志和指挥失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腐败严重、其他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首先丧失斗志和指挥失误主要是过早建都导致军队丧失锐气,太平军功课南京之后杨秀清带领文武百官迎接洪秀全进城,随后洪秀全便在南京建都,并改南京为天京。过早建立都成,导致太平军以保卫天京的安全为第一目的,这样在兵力部署上就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革命的进攻阶段也被停顿了下来,士兵锐气渐渐被殆尽,这是兵家的大忌。另一方面过早建立都城也导致杨秀清和洪秀全在这场运动的指挥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带有深深的旧式农民战争的烙印。农民阶级存在很严重的分散性、守旧性、目光短浅等缺点,而农民阶级的这些弊端在太平天国运动中都显露出来,这也是导致这场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

腐败严重指的是腐败从根本上动摇了太平天国政权的根基,太平天国之所以会产生严重的腐败,其实这也是和过早建立都城有直接联系。洪秀全虽然提出要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公平世界,但是他的这些思想都是从西方基督教的教义中半路捡来的,所以他的思想其实并没有深度消化,所以洪秀全无法将这些思想付诸实践,最后他只能还是按照封建王朝的等级制度来管理,而封建王朝的等级制度本来就存在很大的弊端,这也就加重了本次运动的腐败性质。

最后一个是其他原因,如清政府和外国侵略者勾结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等。

太平天国运动目的是什么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农民起义战争,在这场农民起义战争中颁布了自己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在这两个纲领性文件中提出了太平天国运动目的在于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创建一个有钱同使,有田同耕,有衣同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太平天国”。虽然最终没有实现,但是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