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的支前大军创造的奇迹
支前大军,顾名思义,指的就是在淮海战役中支援前线的大部队。淮海战役作为我国规模最大、歼敌最多的一场战役,在战争进行时将士所需要的粮食、弹药等等物品的需求量是十分惊人的,为了满足前线战场的需要,解放区的人民便组成了这样一支两百多万人的大队伍,将各种物资及时送到第一线的士兵们手中,他们名叫“支前大军”。
支前大军
运输物资的道路是十分艰难的,他们任重而道远,有时遇到风雪,为了不使粮食、弹药被冻坏或受潮,支前大军甚至不顾严寒,将自己身上的蓑衣、棉袄脱下,盖在粮食上。有时候运输的地形艰险,山坡陡峭泥泞,推车在山路上难以控制,他们就将粮食物品卸下,扛在肩上,遇到粮食的袋子破了,他们就从身上把衣服撕下来补上。
由于前线消耗巨大,支前大军为了增加运输量,每个人、每辆车几乎都是超载负重前行,有一个山东泗水县的运输团,曾有一次强忍饥寒,在三天内运量十一万,令人瞠目结舌。
在战役期间,伤员从前线退下转运至后方,靠的也是支前大军不分昼夜的运送。兵民是一家,战士们为国奋战而受伤,支前大军自然也是视其为亲属,不畏枪林弹雨,誓死抢救伤兵的生命。
无论是运输物资或是伤兵,支前大军都冒着被敌军突袭或是扫射的危险,他们将生命置之度外,正是他们的支持,才会有淮海战役的胜利。
淮海战役作战图资料简析
淮海战役作为三大战役中歼敌数目最多的一场战争,给人们心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虽然在这场战争中,我方歼灭了许多势力,但是这场战争同样也是我方牺牲最多的一次。让我们根据淮海战役作战图来看看当时的战争状况。
淮海战役作战图
在淮海战役中,粟裕是最早的提出者,也是最早的参与者。他所率领的华野军主攻的方向是黄百韬军团。但是当他去追击黄百韬的部队时,黄百韬已经早他一步离开。最终在何基沣和张克侠的帮助下,粟裕成功地将黄百韬拦截在碾庄这一块。
之后的刘伯承和邓小平等人成功将赶来救援的黄维部队拦截在双堆集这里。在淮海战役作战图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解放军进军的方向和主要作战的地区,同样地我们可以看到,一旦解放军攻下这两块地区,那么离国民党总部的地区就不远了,而且途中能够阻拦的地域也十分少。
对于蒋介石而言,黄维和的部队绝对不能有所损失,所以他命令在陈官庄的杜聿明部队对黄维部队进行解救。而作为一方大将的杜聿明清晰地看到,如果自己去解救黄维,只能让自己的有生力量陷入困境,最好的保留自己军队的方法是撤退。但是他对蒋介石忠心耿耿,无法违抗蒋介石的命令。就将原本准备撤离的军队掉头,最后被一直紧紧追赶他们的解放军一举歼灭。
而碾庄、双堆集和陈官庄等地的先后围剿,让国民军的有生力量极大地减弱,55万国民军被解放军生擒。这场战役就这样落下了帷幕。
淮海战役纪念章是什么样的
淮海战役,最后是解放军以少胜多,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而为了纪念这次战役的胜利,参战的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都在战后为士兵以及其他人员颁发了纪念章,因此淮海战役纪念章有两种款式。
淮海战役纪念章
两款纪念章都背有别针用于给受颁发者佩戴,但各自图案不同。华东野战军版的纪念章,是圆币形状,直径约27毫米,红铜的质地,大约重6克。表面有不同的颜色,或油漆红、咖啡、银白色等。纪念章正面的图案,中央是两把交叉的步枪,抢上都已经插上了刺刀,这象征的就是华东和中原两大野战军在淮海战役中的配合作战,既是力量的象征,更是友谊的表现。图案的上方是一颗散发着光芒的红色五角星,是当时的军徽。而下方则是“淮海战役纪念”六个红字。纪念章背面刻着一些阴文字体,军区以及颁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