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考古重大发现!隋代晋阳宫浮出水面

  近日,来自中国社科院、国家博物馆的20多位专家齐聚太原,在参观晋阳古城二号建筑遗址群、观看出土文物后,初步确定为晚唐时期大型基址,根据发现的“隋之晋阳宮”残碑资料,推断发掘区应是隋代晋阳宫所在区域。

隋代晋阳宫浮出水面

网络配图

  晋阳古城二号建筑遗址群,位于晋阳古城遗址西北部。2012年至2016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与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在此开展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万平方米,发掘出东、西两组大型建筑基址。西组建筑基址,始建于晚唐,毁弃于五代之末。建筑基址在废弃以后,上部除遭到耕种破坏,并没有再进行营造活动,所以整体布局保存基本完整。

  。整组建筑由左右两侧房屋组成一个封闭的多进院落。建筑南向,中轴线左右布局,由院墙、道路、山门、3个庭院、10个殿堂和4处廊庑组成。位于中轴线上的建筑基址因现代道路间隔未发掘,但能够从现在发掘迹象推测出对称的布局。左右建筑以3间为一组,其前廊整齐通透,但屋后散水并不统一。其中7号殿址平面面积较大,磉墩与柱础石形制也较大,似楼阁式建筑。1号殿址与2号殿址为中轴线上庭院之间的殿址,其两侧各有踏步与两侧建筑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