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望》元稹

《远望》元稹

元稹是河南人,其父是元宽,母亲郑氏非常贤能而且文采斐然。元稹自幼聪慧,在母亲的亲身教授下,15岁便擢第,25岁时和白居易同期中进士并成为终身挚友,两人更是以推动新乐府运动而被世人尊称为“元白”,其诗号为“元合体”。元稹的优异创作中尤以诗的成就最大,现存于世的大约有八百三十余首,其中《菊花》、《遣悲怀三首》等都是他的代表作,那么《远望》元稹写的是什么呢?《远望》元稹表达的主要意境是什么呢?《远望》元稹又是在什么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呢?

元稹剧照

元稹剧照

唐大和三年九月,元稹主要担任尚书省左丞一职,正是因为此职务的便利,他开始在朝野中整顿吏治,为了恢复谏官的作用、整顿政府官员,他采取了严格措施并将当时受人非议最多的七名官员贬谪出京,这引起了朝野上下的一番热议,更多的官员并不认可他的这种行为,而且因为元稹平时就没有操行,上下官员心里对此并不认同。恰巧宰相王播突然病逝,李宗闵正再度掌权,元稹受到排挤最终于大和四年正月被迫辞去尚书省左丞职务,转而出任检校户部尚书,兼任御史大夫等职,这首《远望》便是他在此背景下于武昌仲宣楼里有感而发。

这首诗直译过来便是,满眼望去尽是萧索的冬天风景,落叶散落遍地被雪覆盖,山间寺庙被漫山遍野的红树裹在其中,此时站立在仲宣楼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就像漳水缓缓向东流去。

元稹和韦丛的故事

在历史上,元稹是写诗给妻子最多的人。他的一生写了很多关于自己妻子的诗,仅流传下来的就有着三十多首,而在这些诗之中写给他的妻子韦丛的就有着十六首。由此可见元稹对于韦丛的深厚情感。也正是因为在元稹写给妻子的诗中,给韦丛写的最多,所以人们对于元稹韦丛的故事也是有了极大的兴趣。

元稹韦丛画像

元稹韦丛画像

元稹的家族在隋朝的时候是名门望族,但是在后期逐渐衰弱,到了唐朝的时候,已经没落了。而元稹就是生于这个时候。虽然家族没落,但是底蕴却还是存在。从小元稹就接受着大家少爷一样的教育,因此成为了一个富有学识的人。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元稹来到了长安,之后认识了京兆伊韦夏卿的女儿韦丛。在元稹的心中,韦丛是一个很好的婚姻对象,因为韦丛不管是身世背景,样貌品行都是很好的,无论是作为妻子,还是对他将来的仕途都有着很大帮助的。于是元稹对韦丛展开了追求。而韦丛对于这个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年轻男子也是有着很大的好感。渐渐的将自己的一颗心放在了元稹的身上。

而韦丛的父亲也相信元稹是一个有才华的人,将来一定会大展拳脚,于是便将自己的小女儿韦丛嫁给了他。在婚后韦丛就跟随着元稹过起了清贫的生活,无怨无悔,将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不让元稹有后顾之忧,专心的读书。从元稹韦丛的生活中处处体现出韦丛的知书达理,端庄贤惠。因此再后来的时候,元稹总会不由想起自己的结发妻子韦丛。

为了纪念自己的结发妻子,元稹写下了很多的诗句,让后世的人们记住了这对恩爱夫妻,这就是关于元稹韦丛爱情故事。

元稹的爱情诗介绍

元稹是唐朝著名诗人,他与白居易被后人尊称为“元白”,诗号为“元合体”,他之所以声誉国内外的原因除了发起新乐府运动,再就是其表达深切的爱情诗,元稹的爱情诗仿佛孤风悲吟,非常扣人心弦,打动人心。

元稹雕塑

元稹雕塑

元稹的爱情诗代表作之一《离思》是当时最为真挚、最具质感的爱情诗,其中前两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引自《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他将对心爱的妻子挚爱的情感比喻为广阔的海水、绚烂无比的巫山之云,以表达这份爱意的深厚。第三句“取次花丛懒回顾”则是将世间众女子喻为漫多的花丛,自己则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毫无眷恋。这三句所说都是其“果”,那么“因”指的是什么呢?在看第四句“半缘修道半缘君”,这“半缘半道”便是其“因”,也是整首诗的核心所在,这里所写的修道并不是出家修行,而是一种爱的信仰,在意识形态里可能是会被世人批判的“个人迷信观念”,但爱情里的“个人迷信”绝对是真挚伟大的,如果把《离思》的最后两句直译过来就是“一半是我对你的个人迷恋,一半是你本身就是可爱迷人的”,这也是元稹深情爱恋妻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