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军王以哲生平简介
王以哲,字鼎芳,清光绪二十二年出生于宾县,曾任东北军军士教导队排、连、营长等职。1920年的秋季毕业于河北军官学校第8期步兵科,民国14年,升任第39团上校团长,次年继任张卫队少将旅长。民国17年,提升为第19师中将师长,同年七月改任第1旅中将旅长。东北地区“易帜”后,王以哲驻守于沈阳任陆军第七旅旅长。
王以哲照片
后东北军王以哲任军团卫队队长时,建议张学良将军:为培养军事人才,招考青年学生,成立教育机构。张学良立即采纳,并托王以哲办理此事。王经过研究后,决定在北京、沈阳两地招考初中毕业以上或具有同等学历的青年1000人,成立军官候补入伍生队,定名为陆军第三、四方面联合军团候补军官入伍生队,学期六个月,王以哲兼任队长。1927年4月结业,通过考试后全体转入北京安定门外黄寺大楼的讲武堂再接受教育,并定名为东北陆军讲武堂北京分校第七期;设在沈阳的本校为第六期。
东北军王以哲在部队的训练方面,时刻都全神贯注,励精图治,整军经武不遗余力。当时的王以哲每天从家乘车10分钟到旅部上班,到后要求各处处长先作口头汇报,后将书面文件留下由王以哲将军亲自批阅。东北军王以哲为了培养旅内军官的作战指挥能力,在旅内自行筹办步兵研究班,抽调上尉以下军官轮流训练,并请毕业于日本步兵学校的杜长龄主持,由王维藩、马镇夷、王肇治等担任教官。
王以哲为东北军的军事力量作出了许多贡献,为东北军培养出了许多精兵强将,成为东北军的领导楷模,是中国各个军区领导学习的榜样。
六十七军军长王以哲简历
王以哲出生于1896年吉林宾县,字鼎芳,原名蓬峤。曾是东北军的高级将领,也曾是张学良的亲信部下。曾担任过东北陆军第十九师师长。同时兼任东北军第七旅旅长、六十七军军长。
王以哲剧照
王以哲1920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步兵科。毕业后,在直军中从见习官升到少尉排长,一段时间后就返回家乡投效张作霖。从1926到1928年,王以哲二年时间里官运亨通,扶摇直上,连升三级,由上校升至中将。这在东北军中史无前例。可见张学良将军对王以哲的重视和信任,锐意栽培。
王以哲简历中描述,他曾是“杨常事件”的主要参与者之一,领导过“夜袭挑马渡”、“榆关之战”等著名战役。在1936年,周恩来与张学良的著名的肤施会谈正是王以哲亲手促成的。自西安事变后,王以哲就想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当时他隶属于张学良的部下,要经过张学良的同意才行,但张学良迟迟未给准确的答复。后经过周恩来同志的秘密介绍,于1936年7月才加入中国共产党。西安事变中,王以哲也是主要的参与者和策划人。
王以哲简历之王以哲被害:在1937年1月31日,周恩来、杨虎城、于学忠、何柱国和王以哲,在王以哲的家里召开三方最高级会议,想采用政治手段营救张学良。但有野心分子,欲篡军夺权,决定杀害王以哲、何柱国等高级将领,以“开会”请“吃饺子”为名,将王以哲、何柱国等东北军和17路军部分中级军官骗至王的家中,杀害了王以哲、宋学礼、蒋斌、徐方等多位军官。王以哲将军为中华民族的救亡和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享年42岁。
王以哲墓在什么地方
王以哲将军墓坐落在北京海淀区香山南路万安里的万安公墓内,属北京市民政局管辖范围。六届政协主席邓颖超亲自为王以哲墓题词:“爱国将领——王以哲烈士之墓”王以哲墓的左侧是一座仿古式的庄严建筑,那是用来接待客户在万安选购新墓地、维修老墓和安葬仪式等业务的万安公墓业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