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朱元璋断定先攻打陈友谅,张士诚会选择袖手旁观,如果是先打张士诚,那陈友谅肯定会倾巢而出。后来事实证明朱元璋的判断是正确的,朱元璋对张士诚性格的判断十分准确。张士诚投降元朝,也有他的私心。在此后的几年里,他打着官方的招牌,不断进行侵略,拥地达到二千多里。
1363年,朱元璋击溃了陈友谅,再顺势剑指江浙,张士诚也只能选择自保。1367年,朱元璋大军包围平江城,张士诚拒绝投降。经过十个月的奋战,朱元璋大军攻破平江城,张士诚成了俘虏,被押往应天府。之后,因为张士诚拒绝问话以及不进饮食,朱元璋一怒之后下令将他打死。
张士诚后代是谁
张士诚是元末义军将领和地方割剧势力领袖,最后败死于朱元璋之手。罗贯中、施耐庵都曾是他的手下幕僚。因为深感民众疾苦,对百姓爱护有加,所以张士诚在民间享有很高的威望。张士诚死后有很多关于他的传说和祭祀活动,连今天苏州“挂天灯”的习俗都源于对他的纪念。关于张士诚后代的说法很多,但历史的真实已无从深考。
张士诚剧照
认宗张士诚的事很早就有,据考证清末状元张謇还曾回苏州姜堰市寻亲认祖,但终未果。当今关于张士诚后代的说法认同比较多的是,姜堰城北村村民吴大元家中有一块神秘张姓祖宗牌位,并留有“生死吴,死姓张”的祖训,由此推断为张士诚后人。关于吴姓改张姓有两种判断,一是张士诚被追杀时,他的子女逃亡到张的吴氏妃子家中,遂随其舅姓吴,另一是张士诚本称吴王,所以后人姓吴。还有苏州府实秋老先生的讲述也颇有趣,说是祖上流传,张士诚唯一儿子逃亡中,提“张府”灯笼,受盘查,慌张中盖上“张”字,只留下另一个“府”字,所以谎报自己姓府,后来家里也一直就沿用了这个姓氏。
不管怎么说,有这么多有关张士诚后代的故事,有这么人希望是张氏后人,说明百姓对仗义为民者的拥戴。著名武侠小说家梁羽生还由此还演绎了《萍踪侠影》的故事,说张士诚的孙子是张宗周,重孙则是风流俊秀的大英雄张丹枫。
朱元璋大战张士诚谁胜利了?
朱元璋是一位出身平民的帝王,朱元璋在当时枭雄出没的年代笑到了最后,他打败了很多人。朱元璋大战张士诚胜利,能将张士诚挫骨扬灰,同时打败陈友谅也是有很多原因的。比如,朱元璋与张士诚的用人观念完全不同,这也是导致他俩最后分道扬镳,剑拔弩张的原因之一。
朱元璋剧照
张士诚是只尊重但不重用人才,比如,罗贯中当年就是张士诚的谋士,但是未受到重用。张士诚能在元末那种群雄割据的年代有所作为重要的就是他很尊重人才,他这个优点是受到很多文人的称赞的。但是爱才与用才不能画上等号,张士诚只爱才但是不重用,其实是一种浪费人才的表现,在权力的资源方面是一种不合理的配置,这也是导致在朱元璋大战张士诚时,张士诚大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朱元璋是既重用人才也尊重人才。朱元璋在一开始的权力争夺战中并不占优势,无论是张士诚还是陈友谅都比他有优势,但是最后却是朱元璋大战张士诚以胜利告终,这与他重视人才是分不开的。他与张士诚最大的区别是他愿意将人才纳入政治、军事的核心圈子中,筑有“礼贤馆”招纳贤士,而且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对待同一个人,张士诚没有任用,但是朱元璋却能发挥其长处,并放手让其实施,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也是张士诚为什么没有成为帝王的原因。
张士诚的故事介绍
张士诚是元末农民起义的领袖,还曾经在高邮称帝,建立属于他的王朝。张士诚被称作灭元的盖世英雄,但是在后期,他的弟弟被朱元璋所俘虏,他也被朱元璋进行关押,最后还死在了监狱中。关于张士诚的故事很多,大多是表现他英勇作战,但是关于张士诚失败的故事却让人议论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