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营徐州时陶谦五十四岁,已经算一个老官僚了,可少年时那狂放不羁的习气依然不改,却也能在仕途一路高升,可见陶谦无论在政绩和军事均有其真才实料,方能在汉末乱世立定脚跟而不倒,如下:
公元188年(中平五年)冬十月,徐州、青州的黄巾军死灰复燃,而且规模更大,闹腾得非常厉害。徐州政府无法招架,黄巾军到处掠夺,境内变得一片混乱,其他人对此又没办法。最后,朝廷想起了才干出众的陶谦,就让他出任徐州刺史(徐州牧),前去征讨黄巾,顺便收拾徐州的烂摊子。
这是陶谦为官生涯第一次作为主帅出征,而这个人还是有点儿本事的,并没有辜负朝廷的期望。
在走马上任后,他还未顾得上拂去身上的风尘,就立刻开始着手镇压黄巾军的行动:任用亡命东海的泰山人臧霸及其同乡孙观等人为将,而前两人都是青徐二州有名的游侠豪杰,在军队有组织的进攻和游侠豪杰的名声压力下,结果一战便大破黄巾军,很快就把作乱的黄巾军赶出了徐州,徐州因此恢复了宁静。
剩下的黄巾军在逃出徐州境内后,无路可去,只好北上青兖两州。一直到公元191年(初平二年)被公孙瓒大破于东光,余部进入兖州后又被曹操打败收编为青州军(就算是这样还有三十万人,可见当时徐州之乱时黄巾兵士之多),而在公元193年(初平四年)和公元194年(兴平元年)以“返乡团”的名义跟随曹操又打回了徐州,这绝对是陶谦想不到的。
黄巾败走,境内晏然。陶谦立刻上表朝廷拜为臧霸和孙观为骑都尉,令其屯琅琊郡治开阳,驻守徐州的北面。
那时徐州两遭黄巾之乱,战火过后“地荒民饥”,徐州经过战乱,土地荒芜,房屋尽毁,老百姓流离失所,已经凋敝不堪,那该怎么办?这非常考验自身的能力,如果不能好好处理,饥民再来一次黄巾之乱也不是什么稀罕事情。所以,陶谦接下来的中心工作就是如何治理好这块饱经战火的土地。
要说陶谦这个人还真是治世能臣,有着极其优秀的政治能力,深知“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的道理,要想解决百姓起义的问题,首先就得解决吃饭这个根本问题,人民吃饱了自然就不会有所不满了。所以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屯田,政府划分田地并且提供农具和耕牛,然后士兵和平民一起下田耕种。
在许多有关三国的书籍中,人们对曹操屯田的事迹往往津津乐道,殊不知,在三国时代,第一个想到通过屯田解决粮荒的人是陶谦,他实施屯田方针的时候比曹操早了整整六年!只不过,成王败寇,随着他淡出历史舞台,他的功绩也随之被人忽略了。
“那陶谦有些什么功绩呢?”一直在整理资料的搭档反问道,成页成页的稿件被打印了出来。
“呵呵,别急,很快说到了。”我一边回答一边在纸面上动笔作注解。
在中平六年(公元189年),也就是三个月后,陶谦任用下邳人陈登为典农校尉(主生产建设的管理员),让其在徐州境内负责屯田工作。事实证明,陶谦的眼光是很准的,陈登这个人是用对了。
陈登,字元龙,下邳(治今江苏邳州)人,性格桀骜不驯。时年二十五岁,便就任为东阳(治今江苏省金湖县西)县令,这个人的年纪虽轻,但能力却强,干劲十足,一上任便“巡土田之宜,尽凿溉之利”,作为领导,他竟然能亲自到田间地头考察土壤情况,以便种植适宜的农作物,同时组织人员凿渠开河,灌溉田地。并不是那种指挥这个指挥那个,却从来不动手只会吃干饭的娇嫩领导。而徐州也因为有着如此敬业精神的农垦管理员,徐州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屯田的结果自然是“粳稻丰积、粮仓盈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