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届夏季奥运会是在1980年7月19日-8月3日在前苏联的首都莫斯科举行,其主会场为莫斯科的列宁中央体育场,这是奥运会第一次来到社会主义国家。而这次申请主办本届奥运会的,只有苏联莫斯科和美国洛杉矶两个城市。莫斯科于1970年首次申办奥运会,但那次输给了蒙特利尔,这是第二次申办。1974年10月国际奥委会第75届会议决定,由莫斯科承办。
本届奥运会的参赛运动员一共5179人,其中女子1115人,男子4064人。本届奥运会共有81个国家和地区的体育代表团参加了本届奥运会,其中66个国家打出本国国旗。苏联运动员人数最多,为534人;民主德国、波兰次之,分别为378、340人;匈牙利(320人)、保加利亚(313人)也在300人以上;人口不多、远隔重洋的古巴也派出了由239名男女运动员组成的庞大队伍。与会的80支队伍中,有16个队在入场式上没有打本国国旗,以奥林匹克五环旗替代,新西兰代表团更是打出了一面黑色的五环旗;有10个队只有旗手一人,运动员没有出场。参与报道本届赛会的新闻记者共有5615名,其中文字记者2685名,广播记者2930名,总人数比参赛运动员还要多。在奥林匹克会旗交接仪式中,因加拿大属抵制国家行列,上届主办城市蒙特利尔市长只派了代表将奥林匹克会旗交给了莫斯科市。凡此种种,冲淡了会场的热烈气氛,也给关心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人们的心灵上蒙上一层阴影。
莫斯科是一座已有800多年历史的古城,城区横跨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亚乌扎河两岸,是苏联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75年3月,莫斯科成立了奥运会筹委会,为办好这届奥运会,苏联政府投资五十多亿美元,奥运会筹委会也尽量通过出售电视转播权,发行体育彩票、奥运会彩票及奥运会纪念邮票等措施,筹集更多的资金用于场馆修建等,对各项工作进行积极的准备。兴建和改建了许多体育设施,使莫斯科体育场馆来了个大发展,尽管苏联在当时就拥有足以承办奥运会的体育设施,如中央列宁体育场可容纳10万名观众,但莫斯科仍大兴土木,对原有体育场馆或扩建或翻修,以更好地适应奥运会的需要;同时还整修城市建筑,改善城市交通,加强空中运输等。
总之,苏联为主办这届奥运会的耗资是相当惊人的。据有关资料统计,大型体育场从原先的50多个增到近70个,人工游泳池从30多个发展到60多个,体育馆由1300多个增加到1600多个,等等。与此同时,还整饰了城市建筑,改善了交通运输网。据外电报道,苏联为主办这届奥运会总共耗费了90亿美元左右。这在奥运会史上是创纪录的数字。
很巧的是本届莫斯科奥运会的会期恰好与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会期相吻合。两届会期举办月日完全一样,是奥运会史上仅有的一次。第15届赫尔辛基奥运会是苏联首次参加的奥运会,不言而喻,两届会期吻合,不是历史的巧合,而是组委会的精心安排,它象征着苏联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奥林匹克运动自1894年复兴以来,经历了风风雨雨。而此次莫斯科遇到了最严重的危机,它威胁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为了抗议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等国发起抵制莫斯科奥运会,使得最终只有80个国家参加,这是自1956年以来最少国家参加的一届奥运会。许多参赛的国家也只派一名旗手,以奥运会会旗代替国旗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