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本华与尼采的悲观主义哲学

“叔本华?哦,悲观主义者嘛!” 然后不屑地挥挥手“我不看他。” 晓得一点众所周知的皮毛,便拿着它出来招摇。很不幸,这样的人我今天见到了第四个或第五个,为此,我只能认为肤浅的人还真不是孤独的。

 

探讨本华与尼采的悲观主义哲学

作为叔本华的半个信徒,我认为有必要对他做个稍深的认识,以此为不再言语的他做个小小的辩解。 在我的认识里,与其说叔本华是个悲观主义者,倒不如说他是个唯意志主义者来的更实际更贴切。他认为世人的喜怒哀乐,都是客观世界临于主观意志的体现。我对此的解释是,意志不坚者就像一个小小的杯子,稍微一点事情便能引起情绪的波动,令之或喜或悲;而意志太坚者,许多的事情又难以让他感到内心的满足。动物之所以混混噩噩便在于它们没有意志,以至于除了本能的知觉几乎可以说得上无知无觉。似乎想比于人来说,动物的无知无觉更加可取哦,“人的生命就像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了便无聊,人一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满足或不满足都极端坑爹,人生怎么看都是一片黑暗,于是叔本华那深沉的悲观气质便出来了!但实际上这些都是意志惹的祸,叔本华的悲观只是他意志主义发展过程中的表现而已,一些人只看见了他的悲观色彩就说他是悲观主义。实在不知,要是叔本华晓得别人把他的悲观当成一种主义,却把他的核心---意志视为边角料,他该是哭是笑呢?叔本华并不是生来悲观,他也不是为了悲观而悲观,实际上看透人生的人骨子里都是悲观的。他的悲观终究只是为了他的意志做论证,并不能以此做为他哲学的标签。 同叔本华有此遭遇的还有尼采,据说尼采初次翻阅叔本华的某一著作时,便对他惊为天人,为他的明珠蒙尘而痛哭流涕,以尼采是叔本华意志主义的继承者与发展者的身份来看,这个据说很可能是事实。其“超人学说”便是以意志主义为根基,超人——最强意志的承载者。尼采认为意志至高无上,他说“哪里缺乏意志,哪里就亟不可待的需要信仰” 又说“也许当人们不再遵从上帝时,他的意志就会越来越强”。“上帝死了!”这一骇论便是尼采把个人意志代替上帝这一客观意志的产物。然而,正如我上文所说“每一个看透人生的人,骨子里都是悲观的”,理想可以是一副蓝图,可现实总是让这一蓝图染上多余的墨迹,尼采的悲观也正是基于此——理想和现实的不协调。

实际上尼采的思想在生前是不被世人认可的,真正的伟大和价值多是在一个人死后才被追认,叔本华如此,尼采亦不例外。我们不时地可从尼采的一些著作言论中发现悲观的论调,字里行间是其意志和现实的冲突。有时他也很矛盾,“我把上帝丢出窗外之后,又努力要让他经由我生命的后门进来,无神论是一种苦酒,需要强有力的胃来容纳。”他的悲观很大一部分是从矛盾中发酵而出,当然,还有他的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