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古的传说中,鲧是黄帝的孙子,在尧舜的那个时代,他也是贵族之一,在当时那个时代,他应该是尧在位时候的朝廷大臣,而且,自己也是一方部落首领。尧时,洪水为害,尧命鲧去治水,鲧用堵塞的办法,治水失败,被“殛之于羽山”。
但其尸体长久不腐,据说,当时有一位叫祝融的同志,便用吴刀剖开了鲧的肚子,奇迹产生:一个男孩儿当即从他的肚子里蹦了出来,这个从男人肚子里蹦出来的孩子,就是大禹。因他被尧封为夏伯,故又称夏禹或伯。
《天问》还有关于鲧在羽山的传说:“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绝?伯禹腹鲧,天何以变化?”而《山海经.海内经》所记载的鲧死后生禹更令人匪夷所思,这段文献称“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腹)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后来,大禹长大之后,接受了当时已经接替唐尧的虞舜的命令,继续治水。据说,大禹接到治水命令的时候,刚刚新婚四天,从此便顾不得照顾妻子,即为治水而四处奔波,而且在往后的十三年里,三过家门而不入……直至治水功成名就。
大禹的父亲——鲧
在上古的传说中,鲧是黄帝的孙子,按今天的说法,也算高干子弟也。就是在尧舜的那个时代,他也是贵族之一。在当时那个时代,他应该是尧在位时候的朝廷大臣,而且,自己也是一方部落首领。
他的死,与水有关。
大水一发,就算被我们后世誉为最伟大君主的尧,也深感火烧屁股,岂能稳稳坐于交椅之上?他即刻召开部落联盟会议,会议推举鲧负责治理泛滥的洪水(四岳推举,奉尧命治水),鲧领命。
这个世界,解决水患的办法,永远都有两种:一种是“堵”,另一种就是“引”。
鲧治水,就采取了第一种办法,他堵。
这个办法简单,而且见效快。洪水涨一尺,我就将拦水堤修高两尺,洪水涨一丈,我就把拦水堤修高两丈……殊不知这洪水一直涨上来,拦水堤来不及修不说,还会使水积得更多,压力也更大,一个没有留神,便将已经修好的堤坝彻底冲毁,造成更大的灾难。
老百姓流离失所不说,更是怨声载道。
鲧治水“九年未成,被殛于羽山。”——被处死矣。
这中间,其实暗含着一场政治角逐——尧的继承人的政治争斗。
非常非常的遗憾,鲧是这场争斗的牺牲者。因篇幅,不具体展开分析。
也许鲧自觉死得太冤,也许就是心中的意愿并未完成——反正其尸体长久不肯腐烂。
他这个反应,可比死不瞑目更为夸张。
据说,当时有一位叫祝融的同志,便用吴刀剖开了鲧的肚子,奇迹产生:一个男孩儿当即从他的肚子里蹦了出来。
这个从男人肚子里蹦出来的孩子,就是大禹。
因他被尧封为夏伯,故又称夏禹或伯。后来,大禹长大之后,我们的母亲河再次发大小姐脾气,大禹于是接受了当时已经接替唐尧的虞舜的命令,继续治水。
据说,大禹接到治水命令的时候,刚刚新婚四天,从此便顾不得照顾妻子,即为治水而四处奔波,而且在往后的十三年里,三过家门而不入……直至治水功成名就。
坦率地讲,我不认为这个传说成立。因为,大禹第一次过家门的时候,是妻子生病;第二次是妻子怀孕;第三次是他的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而且,婴儿正在哇哇地啼哭,大禹却正好于门外经过,听见了哭声,也强忍着没有进去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