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奇谈:揭古代时几个状元的那些趣事儿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俗话说三生三大喜事之榜上提名可是件了不得的事。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一个响亮的名字“状元”。一千三百年来,这个名字曾经风靡过整个中国大地。使千百万士子追逐着这顶桂观,通过金榜挂名,步入政坛,获得升官晋级的机会。中国的老百姓把他们看作文曲星下凡,全国震动。“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状元成为当时荣耀和显赫的代名词。

状元

网络配图

  中国科举史上,曾经涌现了数以百万计的举人和十多万名进士,而作为这个庞大知识分子群体之巅峰的“状元”郎,则是屈指可数。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参加科考成为状元是古代文人士子的最佳出头机会,但是科举并不容易,一年科举也不一定会诞生一个状元。于是状元也成了香饽饽。他们的故事流传甚广。

  饽饽状元

  清康熙三十六年丁卯科的状元,是江苏铜山人李蟠。他家境贫寒,进京科考时没有盘缠,便带了30个馒头。每天早中晚,顿顿吃馒头。开考那天,别人都交卷了,他还没答完,急得满头大汗,一直写到四更天。一天三顿吃馒头,不仅是一种心志,而且是一种能力。难怪康熙皇帝听说以后,会钦点其为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