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最后,作者真诚地为将军打气,敌军定会闻风丧胆,望风而逃。而作者自己要在车师西门遥等将士们的捷报。
高适岑参有什么关系
岑参(约公元715年-公元770年),南阳人,是岑文本的重孙。其父亲是岑植,岑植很早便去世了,岑参幼年孤苦,跟随他的兄长读书,天资聪颖,博览群书,二十岁便考取进士。现存作品约403首,还有两篇墓铭。是唐朝边塞诗人的代表,和同时期的高适并称为“高岑”。
高适和岑参
高适约生于公元704年,字达夫、仲武,汉族人。祖籍渤海郡(今在河北景县)后来又迁居宋周宋城(今在河南商丘睢阳)。曾经担任过刑部侍郎,渤海县候等官职。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和岑参并称为“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作品传世。也是“开封禹王台武贤祠”、边塞四诗人之一,同时高适也是唐朝卓越的武将。
岑参和高适都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但是二人的诗歌风格略有异同。他们的诗歌题材都比较开阔,都在诗歌中抒发自己的报国情怀,也都写了很多关于塞外奇特风光的诗。诗歌基调都是雄浑壮阔。但是由于二人的身世背景及生活、仕途经历的不同,二人在风格上也存在一些差异,岑参的诗比高适的诗内容丰富,而高适的诗又比岑参的诗深刻。岑参的诗大多成就在塞外风光及边塞生活而高适的诗反映了很多现实的问题,略显得悲壮。岑参的诗歌大多想象奇特丰富,多雄壮瑰丽,而高适的诗雄壮中又显得悲凉,诗中能反映他冷静的思考。
所以后世有很多评论家对二人进行对比,各有千秋。经典的如清朝的王士桢评论道“高悲壮而厚,岑奇异而峭”。
岑参写雪的诗有哪些
岑参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代表之一,与高适并称为“高岑”。《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的作品中写塞外大雪的诗歌。
雪景
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岑参第二次前往塞外上任,武判官就是岑参官职的前任,这首诗就是为武判官送行之时所作。从诗的首句“被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就能看出当时塞外已经大雪纷飞。塞外的风更像是一把刀,都把草给吹折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为此诗的千古佳句,一夜之间世界就变得银装素裹,在岑参的眼里寒冷的冰雪世界新奇壮美,让他想到江南的灿烂春色。岑参用他那新奇独特的想象把塞外天寒地冻的恶劣环境写得充满诗意又及其具有艺术感染力。“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大雪下整个塞外的情景,与下面送别武判官的欢快分为形成对比,使得全诗的感情更加丰富。“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是诗中隐藏的时间线索,大雪纷纷扬扬,红旗已被冻直了,表明雪下得时间之长。
“去时雪满天山路”是作者送别武判官时的现时现景,天山满满的全是积雪,起伏的天山在白雪的覆盖下也显得更加壮丽,而作者对武判官的离别之情也是呼之欲出,在最后一句“雪上空留马行处”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武判官的真挚感情,武判官已经远去,作者依然盯着大雪地里留下的行行马蹄印记。
唐代诗人岑参代表作有哪些
岑参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代表之一,与同朝的高适并称“高岑”。岑参的边塞诗代表作有《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暮秋山行》、《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是岑参早期山水诗中的佳作。
岑参
岑参约生于公元715年,卒于公元770年。是东汉正南大将军岑彭之后。因为岑彭是南阳郡棘阳县(今天的河南南阳、新野两县城之间)人,所以他的后代就一直被称为南阳棘阳人。祖上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曾出任过大唐宰相,父亲岑植曾出任仙‘晋二州的刺史,不幸岑植去世得早,所以岑氏家道衰落,岑参幼年很是孤苦。不过岑参天资聪颖,九岁便能吟诗作赋了。二十岁献书阙下后曾奔波于长安洛阳长达十年。岑参的第一首诗作于何时已经没有清楚的记载。但是岑参早期的诗歌题材很是广泛,感叹身世,嗟叹坎坷经历,赠答朋友,还有不少山水诗。诗歌风格和谢兆,何逊等人有几分相似,但是意境更新奇。如其山水代表作《暮秋山行》中的“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