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上旬,高叔通过卫星地图查看当地地形,偶然发现了这一奇观。就是在成都山区中有大面积的浅绿植物,很神奇的是这大面积的浅绿色植物天然的长成一个“井”字形和人形脉络周围植物大相径庭。(更多内容请关注kk历史网的微信公众号:kklishi/暴走大历史)
“三部分图案,最长边有400多米,最短的也有几十米。”有了基站为参照,高叔先发现,10年前看到的那些放射状图案,正是卫星地图上神秘符号的一部分。高叔先通过测距软对图案进行了分解,神秘图案中,中间一部分面积最大,长约400多米构成也最为复杂,像由多个倒立的“土”字构成。东南部分图案最小,长宽在100米左右,像是手牵手的两个人。整个图案分布在大约1000米长,500米宽的长方形范围内,整体沿山顶向山脚分布。
像个巨大的“犇”字,又像手拉手的人,邛崃市马坪村一块约5平方公里的山脊上,三块由植物组成的巨型神秘图案被当地居民发现。是天然形成还是人工痕迹,原因成谜。
关于图案成因,有这样几种猜想:
猜想一:传说三国时期,诸葛亮曾到临邛察看“甲屯”垦植和开掘“火井”情况,曾经乘坐“木椅车”上山眺望,因此在当地还有 “天车坡”、“望军顶”等地名。神秘图案是否和当年诸葛亮屯兵西南有关呢?
猜想二:距离马坪村不远的蒙顶山,几年前也曾通过卫星地图发现过似人型图案。马坪村所在的山区旧称东蒙,不知道他们之间是否有某种联系。
猜想三、邛崃历史上以邛州为名,《华阳国志》说“邛崃山,本名邛山”,“邛人自蜀入,度此山,甚险难,南人毒之,故名邛崃。”但随着中原移民不断迁徙于此,邛人遂逐融合,迄今甚至连邛人的遗迹都难以确指了。这些神秘图案,是否就是先民们的某种遗迹呢?
关于犇字的历史出处及释义
拼音:bēn,笔画:12,释义;同“奔1”。出自《荀子·议兵》。
详细释义
犇 字(1)急走;跑
(2)急着去做(某事)
(3)形容强大。语气比“牛”更
与"犇"字的相关典故
乾隆年间,乾隆微服私访南下,和珅与纪晓岚随行。一夜,投宿于客栈。三人躺在床欲睡,忽闻琴声。乾隆以尿为由起身。和珅见状,也以同理起身。纪晓岚见俩人久未归,也起身去探究竟。三人同站在门外,都想知何家闺秀在抚琴。然惊动房中佳人,三人抽身回溜。忽被一侍女叫住,此女正是杜小月。
杜小月不想他三人认出,便蒙着脸并扮侍女。并言:若你三人谁能猜我家小姐出的字谜,我家小姐便单独为其抚琴;谜面是“三先生听琴”。沉默良久,和珅先提笔写下“聂”,意为三先生听琴必用耳,三耳则为“聂”字。小姐言其错。轮至乾隆,乾隆挥笔便写下了“弭”。意为琴声自然为耳所听,琴“弓”与耳便是“弭”。
小姐亦言之错。转至纪晓岚,纪晓岚深吸几口旱烟,便在纸上题个“犇”。意为小姐为三不知琴律先生抚琴,实为“对牛弹琴”,三先生为三牛,三牛则为“犇”。小姐言妙。
小编点评:原来这个图形高叔在十年前就已经发现了,但是没有公之于众。也许高叔之意也是为了保护这天然的“犇”字图形不被太多的人打扰。让它安安静静的呆在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