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谈谈一个问题:对陈毅的军事才能如何评价。应该说,陈毅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统帅,早在黄桥之战中就能看出这一点。解放战争初期,华东我军能够取得辉煌的战果,关键是陈毅遵循毛主席军事思想,集中优势兵力打大规模歼灭战。如果不是他把山东(后来是华东)的兵力集中起来,哪有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战役的大捷?在这几场名垂青史的战役中,我军抓住了敌人的分兵冒进,集中优势兵力分割围歼。这些战役决策是陈毅作出的,如果他真如张雄文所说是草包,怎么能够正确地选择打击方向?张雄文之流说陈毅不会打仗,主要是拿泗县这场战斗来说事。其实,泗县之战如果指挥得当,还是可以取胜的。
照我第8师指挥员的看法,如果他们手头再有几个团,就完全能够解决泗县之敌。但前敌指挥员宋时轮部署错误,没有在攻城方向集中优势兵力。我们读读《宋时轮传》就知道,那时他指挥战斗的经验很少,打出这样的败仗来并不奇怪。我们也应该看到:当粟裕处于同样的条件下,即天降大雨时进行攻坚战,对手又是敌人的第一等劲旅,他也与宋时轮一样打了败仗。
看陈毅在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战役中的表现,能够挑出什么错误证明他不会打仗吗?我们看看这样的两个事实:第一,陈粟两军首次合作的宿北战役,由于粟裕所部出的兵力太少,使我军未能绝对优势兵力,战役中间一度打成对峙状态,有人主张见好就收撤出战斗,正是陈毅咬牙下令继续往下打,才使我军取得了全歼戴之奇的胜利。第二,孟良崮战役最激烈的关头,也是陈毅下定决心打下去,才有我军全歼74师的辉煌大捷。倘若作为司令员的陈毅稍有动摇,这两场战役就会是另外的结局。
再谈谈应该如何看待粟裕。现在对待粟裕有两种态度:第一种是象张雄文那样捧上天去;第二种是象某些军迷那样贬到地下。这两种态度都是很不对的。我们看看粟裕在战争第三年的表现:他作为华野的代司令员和代政委,统率数十万健儿与敌人逐鹿战场,相继进行了豫东、济南和淮海大战。这些仗都打得惊天动地、气壮山河,显示了他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卓越才能。粟裕是我军第一流的军事将帅,是毛主席思想哺育出的名将之花,这是绝对不可撼动的历史评价。但是,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粟裕在战争头两年并不是华野统帅,并没有掌握全部的军事指挥权,只是在战役层面协助陈毅指挥作战。
他真正指挥的战役只有苏中、豫东和济南;而宿北、鲁南、莱芜等是“协助陈毅指挥”;淮海、渡江等是“参与指挥”或“参加指挥”。正如粟裕的夫人楚青所说的,研究和宣传粟裕应该实事求是。如果不顾事实将其无限拔高,尤其是胡乱与其他将帅相比,只能严重损害粟迷群体的形象。我军元帅中排第二、三、四位的几位,早在红军时代就已经名闻天下了,不仅自始至终是野战军司令员,有的还是大战略区的最高军政首脑,其历史地位和作用是粟裕不好相比的,贬低他们来抬高粟裕只能四面树敌。
但是,许多粟迷恰恰就犯了这样的大忌,尤其是别有用心的张雄文之流,为了扬名和发财而故意炒作,把粟裕拔高到令人咋舌的程度:其他野战军司令员都比不上他,最高统帅毛主席也要比他矮三分,连500年来的将帅也无人能比肩。他们得意洋洋地说是“还原真相”,殊不知在当代和后世的人们眼里,此辈都是狂妄无知、愚蠢可笑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