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与郭松龄是什么关系 他们亦师亦友?(3)

  公(张学良)乃诿为主帅意旨,事前不知,此语谁相信耶?夫信用韩、于,权操我公(张学良)……而龄所保荐部下之不信任,龄所陈述政见之不采纳,犹其余事耳,此应请公反省者一也……嗣与李景林榆关血战,我公父子始得保持地位,至于今日。我公父子对李景林及松龄之信用,果何如耶?此应请公反省者二也……去年榆关战役子弹缺乏时,我公复欲支身后去,经魏婉劝始止。公乃自云‘不忍舍弃将士’,证以前事,龄实未敢深信。此愿我公反省者三也。”

  郭松龄在1925年11月22日起兵反奉之初,是打着张学良的名义进行的,不仅郭的部队被蒙在鼓里,就连张学良也被蒙骗。张在得知郭发布通电是“清君侧”,惩办杨宇霆,请张学良主持东三省大政之时,想尽各种办法企望能够与郭松龄见上一面,然而郭却决绝不与张学良见面,甚至不接张学良打给他的电话。张通过写信仍幻想可以劝说郭松龄幡然悔悟,甚至可以答应郭提出的任何停战条件。

  张学良在给郭的信中写到:“承兄厚意,拥良上台,隆谊足感。惟良对于朋友之义,尚不能背,安肯见利忘义,背叛乃父。故兄之所谓统驭三省,经营东北者,我兄自为犹可耳。良虽万死,不敢承命,致成千秋忤逆之名。君子爱人以德,我兄知我,必不以此相逼。兄举兵之心,弟所洞亮。

  果能即此停止军事,均可提出磋商,必能解决。至兄一切善后,弟当誓死负责,绝无危险……”在这封信里,张学良明白无误地向郭松龄表明自己不可以背叛自己的父亲张作霖,同时也隐含着指明了郭松龄起兵反奉动机,向郭松龄提出只要达成双方停战,一切条件都可以商量,并保证事后郭松龄的安全。

  然而郭对张学良的转信人日本医生守田道出了他的内心独白:“此次举兵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现在再不能中止。我已经42岁,这样的病躯,也许活不了多久了。如果张上将军(张作霖)痛改前非而下台的话,请学良到日本去留学三四年,自己的经纶抱负实现一部分之后,就将位置让给张学良君,自己愿意下野,静度闲云野鹤的余生,这不是假的,是真的。

  为此,可请吉田总领事,白川司令官等做保人。”由此可见,郭是急于实现自己的抱负而采取的这次反奉行动,目的是推翻张作霖的统治,达到自己掌权的目的。

  张学良很看重郭松龄的才干,不仅如此,张学良对郭的很多主张也是深表赞同的。但是郭的做法张学良是完全不能认同的。倘若郭能收敛锋芒,与张同心协力,事后应该会有大的作为。张学良在晚年还深深表露出对郭的惋惜之情,他甚至说,如果郭不死,日本对东北就会有所顾虑。张学良对郭之死更多的是同情、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