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奇才华罗庚的故事

关于数学奇才华罗庚的故事

《数学奇才华罗庚》是一篇阅读文章。这篇文章讲述了华罗庚在数学研究中得出的一些方法和与体会。他认为如果研究数学的话,把它分裂开来,而没有考虑到周边与它联系的一切,之研究它的一部分,这就相当于画地为牢。在研究数学的方面,抓住一个方向很重要,也要把握时机。在该要退后的时候就要退后,否则一点用也没有。

华罗庚

华罗庚

《数学奇才华罗庚》里讲到华罗庚已经是世界数学界的泰斗,但是他不觉得有什么好炫耀的。他觉得把他的研究断掉,从新找一个角度研究。他对他的学生说过:“我们不是在玩整数”。他也多次强调数学的整体与各个部分相联系的重要性。在我国数学教育的问题上,华罗庚说,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学生太注重方法而忽略了原理。一个数学问题有很多的解决方法,但是只要一个就行了。只要学会一种方法,其他的方法也一定会想得到。他认为最坏的态度就是老师不愿意在课堂上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他觉得,作为一个数学老师,应该尽量在课堂上回答学生的问题,训练学生思考的能力。如果碰上真的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说回去继续思考,而不是敷衍了事,只顾自己的面子。

华罗庚每到一个地方去演讲,一定会讲对方最好的东西,目的就是希望得到对方的指教。他认为在别人面前不能班门弄斧,要“弄斧头就要到班门面前。要敢于和高手过招并请其指教,才能提高自己”。华罗庚的数学研究水平不仅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同时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交给学生的不仅是方法,还有思想。

华罗庚的数学故事是什么

在华罗庚读小学的时候就出过好几则数学故事。有一次,他的数学老师出了一个古代有名的数学题,题目是这样的:3个3个地数还余2;5个5个地数还余3;7个7个的数还余2。问答案是多少?问题一出,班上的同学便热烈讨论起来,但是谁都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于是老师准备公布答案,在这个时候,华罗庚举手回答:我知道这个答案,是23。于是老师请他说说是怎么算的,他的解法不仅是对的,而且很不一样,就连老师也很惊叹。

华罗庚

华罗庚

另一则华罗庚的数学故事是关于他和他的恩师熊庆来的。有一天,清华大学教授熊庆来在杂志上看到华罗庚的论文,于是惊叹地问道:“华罗庚是哪个国家的留学生?”在场的人都摇摇头。熊庆来又继续问道:“他是在哪个大学教书的呢?”结果都没有人回答。最后一个江苏人说:“他是我弟弟的同乡,他没有上过什么大学,。也没有教过书,他只是初中毕业。”熊庆来听后大为惊叹,初中毕业的人竟能写出这么高深的论文,一定是一个人才。于是他就把华罗庚请到了清华来。熊庆来就是千里马华罗庚的伯乐。

从那以后,华罗庚就成了清华的数学系助理。他在清华能接触到的数学资源远远大于他那个小县城。他在这里就如同徜徉在数学的海洋里。每天他只给自己五六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不夸张的说。他在睡觉的时候,脑海里也在做题。他会在睡前看书,然后熄灯之后又在脑海里回忆那些题目,遇到难题,他才会把灯开来翻书看。别人半个月才看完的书,他一两天就看完了,简直是奇才。

关于人物华罗庚的生平简介

关于华罗庚的简介,很多人只是知道华罗庚是一位非常有名的数学家。关于他做出的一些贡献以及家庭背景等都不了解。华罗庚,是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和国际数学大师,不仅在国内闻名遐迩,其名字和在数学上的贡献在国外也是声名大噪的。他也是中国解析数论,几何学的创始人。在函数方面的研究贡献也是属于开拓者的级别。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贡献。

华罗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