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的两名兄长是同性恋,但是却先后自杀,家庭的环境使得维特斯根坦也一直有自杀的念头。他师从罗素时,罗素觉得他同另一名学生趣味相投,因此将大卫介绍给了他。维斯特根坦同大卫惺惺相惜,很快成了他的初恋情人,那么维特根斯坦是同性恋吗?虽然他与同性交往密切,但是维特根斯坦也与女性有过交往,所以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波普尔和维特根斯坦的故事
两个天才之间或因观点相近而成为惺惺相惜的知己,或因观点相悖而成为争锋相对的敌人。如果说维特根斯坦罗素是前者,那么波普尔维特根斯坦则属于后者。那么,两个人之间究竟有着怎样剑拔弩张的故事呢?
波普尔照片
波普尔维特根斯坦之间流传最广的故事是拨火棍事件。维特根斯坦在剑桥大学组织了一个道德科学俱乐部。一九四六年,向来与维特根斯坦在哲学上不和的波普尔来到这里演讲。当时维特根斯坦已经十分出名,波普尔对他做了很多了解,这次前来就是为了打击对方的气焰,同时也为了给自己扬名。
在他的演讲中,他指出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是哲学或道德问题,无法通过经验来找到答案,必须经过哲学和逻辑推理才能真正地解决这些问题。这使得与他持有相反意见的维特根斯坦十分恼火。因为在维特根斯坦看来,所有的所谓的哲学问题都只是错误地使用或理解了日常语言的结果,并非是真正的哲学问题。于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波普尔维特根斯坦两人互不相让,一直进行着激烈的争辩。这个过程中,维特根斯坦在火炉旁拨火棍,在听到对方的一个问题时,他让对方提出一个真正的道德问题。而此时的波普尔却讥讽道不要用拨火棍来威胁他这个被邀请来的客人。维特根斯坦听到此,便扔下拨火棍,夺门而出。也有版本流传两人在俱乐部里大打出手,拨火棍差点成为了凶器。
波普尔维特根斯坦的这场争辩究竟谁胜谁负并没有准确的说法,但如今维特根斯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崇,而波普尔则不被人们所认同,或许从这里面可以看出当初这场争辩的胜负。
维特根斯坦生平简介
著名哲学家路德维希?约瑟夫?约翰?维特根斯坦于一八八九年在奥匈帝国维也纳一个显赫的犹太家庭出生。他具有四分之三的犹太人血液,因此在纳粹吞并奥地利后,加入了英国国籍。
维特根斯坦照片
维特根斯坦生平非比寻常,他的受教育经历也很不一般。他是家中最年幼的孩子,十四岁之前他都只接受了家庭教育。他家可谓非常优良的文化中心,有很多著名人士都是他家中的常客,母亲在他幼年时就培养了他的音乐细胞。他有好几个哥哥姐姐也都十分优秀,很有艺术方面的才干。但与此相对,他四个哥哥中竟有三个都曾谋求自杀。在十四岁以后,他终于通过考试在林茨的一所中学就读,与希特勒是同期生,这也算是维特根斯坦生平轶事中的一件了。但在中学就读的三年中,维氏的成绩中下,最终高考失利。即便如此,少年时期的他爱好物理,依旧致力于成为物理学家,渴望师从玻尔兹曼。直到玻尔兹曼自杀,这个梦想才算破灭。后来在攻读航天工程空气动力学学位期间,为了弄懂螺旋桨的原理,他拜读了罗素的大作。之后,他前往剑桥,成为了罗素的学生以及好友。
一战打响后,维特根斯坦作为志愿兵积极入伍,并在战场完成了《逻辑哲学论》初稿,接着他满怀贵族式热忱投入到乡村教师的工作中。但他的热情无法得到乡民们的理解,他们将他称为怪人,与这群“粗俗愚蠢的南部农民”格格不入的维特根斯坦不得不离开这个岗位。
做小学乡村教师失败后,他还当过园丁、做过建筑师,也重返过剑桥校园,成为了一名哲学教授。他在最后的人生中,坚信哲学教授是一份非常荒唐的工作,于是独自思考写作,直到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