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二人出生的时代不同,但他们对自我的强调与要求却十分相同;二人的诗歌也都有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另外二人在诗歌中都极力弘扬民主的精神与思想;甚至在诗歌的意象上,两位也有相同之处,他们都是将海比喻为人生,将海比喻为世间万物,用海象征人类文明的变迁。自然,有相同也有不同,离现今更近的郭沫若诗歌中,一直强调着改变现实生活和社会,尤其是五四运动后,郭沫若的诗歌更加偏向于改变社会状态以及对革命的宣扬。因此,郭沫若诗歌中对革命的宣传是惠特曼所没有的。虽说郭沫若受惠特曼影响,但二人所受的文化不同,诗歌创作的思想也必当不同!
惠特曼诗歌特点是什么
惠特曼诗歌特点最为显著的是“语言自由”,因此,他也被后人认为是西方自由诗体的创始人。惠特曼富于大胆创新的思路和惊人的想象力,这些都是他作为诗人独特的财富。
惠特曼图片
惠特曼的诗也很上口,如同散文诗,没有一定的韵律也没有规矩刻板的格式。在惠特曼个人认为,写诗在一定程度上只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并非为了形式去强加文字。惠特曼诗歌里面最突出的是他的人文思想,和对幸福与自由追求的美好愿望。惠特曼的诗歌特点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和奔放无阻的气势。如同一条汹涌澎湃的河流,风雨无阻地向前推进,这样的气势直接对读者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
其次是通过自然的意象来渲染出一系列的自然意境。利用这些自然的意象,来唤醒战争人民对生命的珍惜,也从原始的意象中唤醒人们自古就有的勃发的生命力。最后是惠特曼特有的“双性视角”来达到类似上帝视角来俯瞰整个诗歌河流的发展,从而给自己找到一个最好的定位。惠特曼诗歌特点不仅仅体现在他的风格手法上,诗人惠特曼当时生活的时代对他的诗歌特点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惠特曼对民主是有一定的追求与渴望的,他的诗就像一条河流流经了这一区域,其作品《草叶集》中就体现了这一点,于是惠特曼的民主思想也就由此被后人所知。他的《自我之歌》中也强调了真实、自由、饱满的自我,强而有力的表现了类的力量与智慧,当然,更多的还是惠特曼追求的主题——自由!
爱默生与惠特曼的关系
爱默生是被称作“美国文明之父”的著名诗人和文学家;惠特曼则是被称作“诗歌之父”的著名诗人,而且爱默生长惠特曼16岁,那么二人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爱默生图片
首先,从职业上来说,两人同样是诗人,可是却不是同辈之人。据说,惠特曼在第一次出版他的诗集《草叶集》之前就写了一封信给爱默生,而关键是,爱默生不仅用他独特的热情回信给了惠特曼,更是认真的阅读了惠特曼的作品,并给予了中肯的评价,虽然当时他并不知道惠特曼是谁。所以,爱默生与惠特曼在一定程度上算是同道中人。
但是尽管如此,二人的家庭背景却是完全不同。爱默生出生于较为富有的牧师家庭,八岁那年父亲不幸去世,此后直到成年,爱默生都由母亲和亲戚抚养长大。在九岁那年,爱默生就被送去学校进行正常的学习。在校期间,他一直阅读大量的有关浪漫主义的诗歌作品,大大拓展了视野,为他后来的哲学思想和诗歌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反观惠特曼,出生于贫困家庭,因为家中兄弟姐妹过多,所以不得不早早辍学打工,但是惠特曼也一直没有放弃学习的机会,他十分喜爱荷马、但丁等人的作品,后来也因为做过报纸的编辑排版,得以有机会拓展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尽管二人所在的家庭背景不同,可正是由于都对文学的如痴如醉,二人才得以结识。对惠特曼的《草叶集》,爱默生给了不低的评价,从这一方面来说,二人对惠特曼所表达的自由的追求是相似的。之后,爱默生与惠特曼相识,成了同盟好友。